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伴视觉障碍的14~16岁青少年在进行视觉辨别时是否存在非典型EEG活动模式。方法:使用基于两种EEG信号波形特征的EEG相关指数(EEGCIs)测定伴视觉障碍青少年视觉辨别时的皮层慢节活动。结果:视觉障碍及学习困难的青少年在视觉辨别时,左颞或双侧顶枕EEG导联之间可出现低EEGCIs。低智商及视觉辨别力差的学生左侧大脑半球EEGCIs降低。左半球优势反映了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精神生理学变化,因为视觉辨别要求更加关注细节(局部处理),体现了左侧大脑半球的功能。结论:视觉或视觉辨别能力障碍及学习困难的青少年在进行视觉辨别时,大…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儿童外伤性脑损伤(TBI)30个月后,影响脑损伤程度、身体残疾、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儿童预后与家庭功能的因素。设计:采用前瞻性、纵向组间设计,比较3组不同损伤程度儿童在损伤前后各项功能的变化。受试者:150例平均3.0~12.11岁的确诊TBI儿童纳入本研究。根据损伤程度将其分为轻度(n=42)、中度(n=70)、重度组(n=38),并排除有神经、发育或精神疾病史者。主要观察指标:损伤后的生理功能、认知能力(包括智力、记忆力和注意力)、行为和家庭功能以及家庭负担的水平。结果:若患者病情在TBI后6个月内恢复,则损伤程度、生理功能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3.
目的:报道1例存在丘脑损害的患者伴有夜惊症状。方法:应用视频多导睡眠图和脑MRI研究1例近期有夜惊短暂发作的48岁女性,这种发作仅在夜间睡眠时发生,患者突然从床上坐起,高声尖叫,并显得非常恐惧。结果:视频多导睡眠图所显示的一段记录提示夜惊。伴频发短暂觉醒或微觉醒的睡眠中断主要在慢波睡眠阶段明显。脑MRI显示右侧丘脑增强的T2信号,提示分级较低的肿瘤。结论:病例提示发生在成人的夜惊可以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表现,但这种情况少见,应行MRI做进一步研究。意义:丘脑的功能障碍使得唤醒系统在这一水平遭到破坏,并可能在夜惊的发生中…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乌灵菌粉水提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纹状体髓磷脂碱性蛋白(MBP)和高分子量神经丝蛋白(NF-H)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乌灵菌粉低剂量组和乌灵菌粉高剂量组.对照组进行假手术(皮肤切开,分离颈动脉),模型组及乌灵菌粉组通过右侧颈内动脉栓线术,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术后即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乌灵菌粉组则注射不同剂量的乌灵菌粉水提物(0.3 g/kg和0.6 g/kg),术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应用免疫组化观察小鼠纹状体内MBP和NF-H的表达情况.结果 (1)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乌灵菌粉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2)TTC结果提示,模型组脑组织损伤侧出现明显梗死灶,给予乌灵菌粉水提物(0.6 g/kg)干预后脑梗死容积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模型组MBP和NF-H染色的吸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乌灵菌粉高剂量组MBP和NF-H染色的吸光度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灵菌粉可以改善MCAO模型小鼠神经功能,并对髓鞘和神经纤维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5.
强迫游泳大鼠脑内信号分子ERK1/2磷酸化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观察强迫游泳时大鼠脑内不同核团内ERK1/2磷酸化水平变化,探讨与负性心理应激有关的脑内环路。将大鼠置于高60cm、水深约30cm的玻璃缸内,先预游15min,24h后进行5min的强迫游泳,观察大鼠游泳过程中的不动时间。游泳完毕后将大鼠灌流处死,对全脑组织进行磷酸化ERK1/2(pERK1/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其与酪氨酸羟化酶(TH)在部分核团内的免疫荧光双标细胞。强迫游泳后前额叶皮质、外侧隔区、下丘脑室旁核、海马CA13区、杏仁内侧亚核和皮质亚核、孤束核等脑区/核团中pERK1/2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而杏仁中央亚核、下丘脑视上核内的磷酸化ERK1/2蛋白水平下降,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免疫荧光双标结果表明,孤束核内部分pERK1/2阳性细胞呈TH免疫反应阳性。上述结果表明,以上脑区/核团内的神经元可能和负性心理应激的中枢调控有关,ERK1/2信号通路参与了其调控过程。此外,孤束核中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可能参与了心理应激的脑内活动。 相似文献
86.
87.
89.
90.
重复Morris水迷宫训练提高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却不影响空间记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每周一个周期的Morris水迷宫(MWM)训练(包括第1d的定位航行实验和第2d的空间探索实验),探讨重复MWM训练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在定位航行实验中,动物随机从不同象限连续入水5次以寻找隐藏站台,测量其上台潜伏期来评定其空间学习能力;在第二个训练日中,空间探索实验时撤去隐藏在靶象限的站台,计算大鼠在靶象限活动时间的百分比,评定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采用雄性SD大鼠20只,连续四周重复给予MWM定位航行和探索训练,分别评定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显示: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动物的上台潜伏期逐渐缩短。同时,第一次的MWM训练能够提高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然而重复训练则轻微提高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但无统计学差异:在1、2、3、4周测得的靶象限内活动时间百分比分别为39.29%±1.62%,39.97%±2.34%,42.05%±2.32%,39.30%±1.64%。本实验结果提示:重复MWM定位航行能够增强动物的空间学习能力,但不影响动物的空间记忆能力。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可能存在不同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