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5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耳廓假性囊肿发病与全身免疫功能及局部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集44 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的囊液和外周静脉血标本,用免疫单扩散法分别检测囊液和血清中的抗体IgG、IgA、IgM 和补体C3 水平;用聚乙二醇比浊法分别检测囊液和患者血清中的免疫复合物含量;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囊液中巨细胞病毒DNA;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囊液和血清中的抗核抗体,用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法(indirectimmnofluoresce assay,IFA) 检查囊液和患者血清与健康小鼠耳廓冰冻组织切片的反应情况。结果 耳廓假性囊肿患者囊液中抗体IgG、IgA、IgM 和补体C3 水平均明显低于血清中者( P< 0.01),囊液和患者血清中均未检出免疫复合物,囊液中也未检测出巨细胞病毒DNA;但在部分(3/10) 患者囊液中发现了抗核抗体,在小鼠冰冻切片中发现了位于软骨组织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论 耳廓假性囊肿中部分患者可能是局限于耳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是由于自身抗体与耳廓组织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反应性渗出液在局部聚集形成囊肿。  相似文献   
72.
成年人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年人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rhinosinusitis,CRS)患者鼻内镜手术(endoscopicsinussurgery,ESS)后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性特征。方法实验组来自87例CRS患者ESS术中中鼻道、上颌窦、筛窦和术后1、3、6个月复诊时的术腔分泌物;对照组为30例鼻中隔偏曲(无鼻炎、鼻窦炎)患者的中鼻道分泌物。所取标本分别作细菌培养、药物敏感实验及B内酰胺酶菌株检测。结果464份标本共检出细菌645株26种,总细菌检出阳性率78.9%(366/464)。其中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bacteria,GNB)占51.2%(330/645);革兰阳性菌(Grampostivebacteria,GPB)占48.8%(315/645);73.6%(64/87)的患者为混合菌生长。需氧菌为主占95.3%(615/645),厌氧菌仅占4.7%(30/645)。CRS患者术后GNB检出阳性率较术前明显增加,以产气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常见;术后1个月、3个月组厌氧菌检出阳性率为3.4%(3/87)和2、3%(2/87),较术前9.2%(8/87)明显降低,而迁移不愈组反而升高,占15.4%(2/13)。术后多重耐药(mutipledrugresistance,MDR)菌株检出阳性率较术前明显增加。迁移不愈组B内酰胺酶检出率为30.8%(4/13),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而术前阳性检出率为19.5%(17/8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P〈0.05)。痊愈组与对照组间B内酰胺酶阳性率和菌种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NB是CRS患者术后不容忽视的重要条件致病菌或致非条件病菌,CRS术后迁延不愈与MDR-GNB的优势生长有一定的关系。术后痊愈患者鼻腔和鼻窦的细菌微生态逐步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73.
锌与老年聋     
<正> 锌的浓度在皮肤和其附属器以及在眼的虹膜和脉络膜内含量最高。这一事实,加上眼和耳两者在胚胎发育中都是由外胚层演化而来的事实提示内耳也许有高浓度锌的可能性,印度的 Santosh Kacher 教授从豚鼠内耳的耳蜗和前庭中分离出软组织并把它们拿来作锌分析,结果发现它们也是身体内含量最高的器官和组织。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高血脂对豚鼠耳蜗形态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影响。方法建立豚鼠高血脂模型,检测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观察光镜及电镜下耳蜗形态学改变。结果高血脂组豚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各频率反应幅值均较正常组低;光镜下Corti器变形,基底膜结构破坏;电镜下外毛细胞排列紊乱,线粒体、内质网结构破坏。结论高血脂可造成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损伤,导致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下降。  相似文献   
75.
标记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2地高辛探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标记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受体-2的地高辛探针。方法:查阅核酸序列数据库上TRAILR-2的基因全序列,计算机辅助设计引物,RT-PCR扩增目的条带,用地高辛(Digoxin,DIG)进行标记,制作TRAILR-2的探针。结果:地高辛标记的TRAILR-2电泳能力下降,标记成功。结论:TILCILR-2地高辛探针的标记成功为进一步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2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关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大鼠噪声暴露后其耳蜗电生理与血管纹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使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后减轻血管纹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实验组大鼠噪声暴露后腹腔注射EGb761.对照组动物噪声暴露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处理前后对两组的听力及透射电镜所见耳蜗血管纹结构加以比较。生化检测耳蜗血管纹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 dedi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实验组的听力损失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耳蜗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对照组血管纹边缘细胞核周间隙明显增宽,核异染色质明显边集,线粒体水肿,嵴断裂或消失,部分空泡化。实验组耳蜗细胞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SOD、MDA检测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大鼠噪声暴露后应用EGb761能降低ABR阈移,其机制可能是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血管纹细胞,从而减轻噪声性耳蜗损伤。  相似文献   
77.
田禾  吴波  陈乾美 《贵州医药》2009,33(1):17-18
目的观察喉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的表达,探讨CB在喉鳞癌组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喉癌组织标本41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18例)和20例正常软腭粘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探测CB的表达情况。结果喉癌中CB表达阳性率为78.05%(32/41),显著高于正常软腭粘膜组织的阳性率15%(3/20);CB在癌中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未见与组织分化、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O.05)。结论CB在癌组织中的高度表达可能在喉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n factor,VEGF)在鼻息肉中的表达程度与鼻息肉手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鼻息肉患者40例(58侧),两侧病变以病重侧计.所有病例均在鼻内窥镜下行鼻息肉摘除及窦口开放术,息肉组织常规固定并石蜡包埋后连续切片, Maxi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VEGF抗体染色.对手术疗效和VEGF染色程度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鼻息肉中VEGF因子随着表达的增强其手术疗效越差,复发率越高.强阳性表达的复发率最高(r=0.518).结论:鼻息肉的VEGF的表达程度可以作为预测鼻息肉患者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9.
气管与支气管异物误诊误治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急诊之一 ,多数发生于 3岁以下的儿童 ,常常因得不到及时恰当的处理而导致严重后果 ,且近年其发生率逐渐上升[1 ] 。为了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误诊、误治原因 ,避免误诊、误治和使患儿及时获得正确的治疗 ,对我科自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2月收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 45例中误诊、误治并经小儿气管镜诊断和钳取治疗的 2 7例 [60 % ( 2 7/ 4 5 ) ]进行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 ,以期能提高诊治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水平。现将有关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 ,年龄 6个月~ 1 2岁…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mRNA及人β防御素2(human beta-defensin-2,HBD-2)在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TLR4 mRNA和HBD-2的表达.结果:TLR4 mRNA在病变组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但在病变组中13例Ⅰ型和17例Ⅱ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病变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HBD-2在对照组未见表达,而在病变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两组间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且在Ⅱ型病变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Ⅰ型(P<0.05).结论:TLR4可能参与了鼻黏膜天然免疫,HBD-2可能是炎症反应的重要产物之一. 致炎因子通过TLR4对病原微生物进行识别,激活鼻黏膜上皮细胞, 最终导致炎性细胞产生大量的HBD-2,这可能在鼻黏膜启动有效的炎性免疫反应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