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5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2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75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542篇
内科学   225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05篇
特种医学   149篇
外科学   174篇
综合类   900篇
预防医学   361篇
眼科学   82篇
药学   395篇
  13篇
中国医学   294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6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喹诺酮类(4-Quino1ones),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一类较新的合成抗菌药物.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Lesh-er等发现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以来,喹诺酮类药物便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取得了飞跃进展,某些新一代喹诺酮的抗菌作用与疗效可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媲美.头孢菌素结构修饰中侧链与尾链由于愈变愈繁,成本也随之愈来愈高,主核的改造工程仍在进行中.因而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给药方便,与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价格比疗效相当的抗生素低等特点,形成了竞相开发之势,成为当今世界上竞相开发生产和应用的重点药物.现就其发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972.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因本代药物中的分子中均有氟原子,因此称为氟喹诺酮.该类药物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在很低的药物浓度下即可显示高度抗菌活性;使用方便,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体内和组织内分布广,组织渗透好,浓度高,可治疗各个系统或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半衰期长(3~7h);无交叉耐药性,对某些耐药菌株仍有高度的杀菌作用等优点.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欢迎.为提高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该类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的资料综述如下,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973.
病毒是最小的生物病原体,许多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有病毒性肝炎、艾滋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带状疱疹等.如何根据抗病毒药物的特点合理应用,治疗各具特性的病毒性感染是临床日益备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4.
1 病例报告  患者 ,男 ,4 8岁 ,2 0 0 1年 2月因患牙周炎给予青霉素治疗。先于左前臂屈侧皮内注射青霉素皮试液 0 1ml,2 0min后观察结果 ,局部无反应 ,在其臀部注射青霉素 80万 ,观察30min无反应 ,即给予NS2 0 0ml+青霉素 80 0万静滴 ,输后无反应。第 2天继续静滴青霉素 2小时于第 1次注射部位 (即臂部和手背静脉穿刺处 )皮肤发痒 ,查体见分别为 8cm、10cm的巨型红斑 ,触之微热 ,无全身反应 ,继续治疗 4天 ,停药后斑块逐见缩小以至消失。 2 0 0 1年 9月和 2 0 0 2年 3月 ,又因患支气管感染和化脓性扁桃体炎 ,再次应用青霉素 ,常规做青…  相似文献   
975.
喹诺酮类(4-Quino1ones),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一类较新的合成抗菌药物.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Lesh-er等发现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以来,喹诺酮类药物便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取得了飞跃进展,某些新一代喹诺酮的抗菌作用与疗效可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媲美.头孢菌素结构修饰中侧链与尾链由于愈变愈繁,成本也随之愈来愈高,主核的改造工程仍在进行中.因而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给药方便,与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价格比疗效相当的抗生素低等特点,形成了竞相开发之势,成为当今世界上竞相开发生产和应用的重点药物.现就其发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976.
毕静  孙浩  钟诚  胡家培  吴静 《职业与健康》2004,20(11):37-38
目的了解锅炉行业职工健康状况、职业危害及影响职工健康的职业危害因素。方法武汉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院对本市锅炉行业职工进行了包括内科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肺功能,X线胸部检查,尿锰测定,电测听检查及作业场所劳动卫生监测。结果体检结果异常检出率较高的依次是电测听检查(476%),神经系统检查(108%),心电图检查(106%),血常规检查、血压检查及尿锰测定;主要职业危害有白细胞减少、听力损伤、电焊危害等。结论锅炉行业的确存在着影响职工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及相关职业危害。因此,行业管理层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制定相应措施,保障职工健康,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77.
四川省首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实施对控制麻疹发病的效果,为加速控制麻疹工作提供对策依据.方法:对全省8~30月龄儿童均实施麻疹疫苗强化接种1剂,1年后,利用全省麻疹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年龄队列发病专率比较、病例免疫状况与发病关系描述分析.结果:2002年麻疹疫苗强化免接种率为94.30%,极大提高了免疫保护水平,有力消除了流动和漏种儿童的免疫空白.接受强化免疫的8~30月龄队列儿童,2003年其发病专率较上年该年龄队列下降32.92%~33.30%,同时,未接受强化免疫的3~7岁儿童,2003年其发病专率较上年上升25.66%~74.77%.2003年全省麻疹发病率比上年上升21.07%,主要由5~9岁儿童中免疫保护水平相对较差的部分儿童发病和爆发所引起.结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对降低麻疹发病的效果显著而肯定,该省应创造条件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978.
银杏叶提取物与茶多酚对辐射损伤的协同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家柏  伍炜培 《中药材》2004,27(9):664-665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茶多酚及其复合物对辐射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受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对照组、银杏叶提取物组、茶多酚组、银杏叶提取物加茶多酚组.正常对照组、辐射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胃给予临床等效剂量,连续给药14天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用5Gy60C0γ射线进行一次全身照射,24h后将小鼠用脊椎脱臼法处死,测定各组静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白细胞数及骨髓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结果:辐射对照组的白细胞总数比正常对照组下降74.2%,骨髓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明显上升(P<0.01);银杏叶提取物组、茶多酚组的小鼠骨髓微核发生率均低于辐射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与茶多酚具有协同抗辐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79.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固定化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固定化酶中的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以各种形态的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栽体通过多种固定化方法制备固定化酶的研究及应用;指出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固定化酶的载体具有固定化方法多样、简单易行、生物相容性好、来源丰富等优点。  相似文献   
980.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医院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以限定日剂量数为指标对上海市47家医院2000年~2003年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销售总金额基本正常,DDDs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H2受体拮抗剂用药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