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1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2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75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542篇
内科学   225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05篇
特种医学   149篇
外科学   174篇
综合类   900篇
预防医学   359篇
眼科学   82篇
药学   395篇
  13篇
中国医学   292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6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1.
112.
外伤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五大常见原因,报道显示每10万75~84岁的老年人中,因创伤死亡者166例,约为15~24岁人群的2~3倍,因此,必须注意老年人的创伤预防,对受伤的老年人给予更好的关注〔1〕。老年人体质多较差,机体自我修复能力低,往往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2〕。本文回顾性  相似文献   
113.
直肠癌的治疗规范目前仍没统一,尤其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T3、T4期)患者,治疗方法争议较大,目前较为一致的意见是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为此,对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术前准确诊断、分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决定了其治疗方法的应用并对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目前,经直肠腔内超声(TRUS)、多层螺旋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术前诊断、分期的应用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国内外在不同影像学对直肠癌评估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0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资料,得出TRUS、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局部晚期直肠癌综合分期及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有较好的指导应用价值,为进展期直肠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观察卡络磺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注射液,取2 m L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推注,根据患者出血情况而定,最多每6小时静推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卡络磺钠,60~80 mg加入5%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两组治疗疗程均为72 h。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止血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05%、94.87%;两组止血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9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平均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小板水平明显升高,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络磺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止血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5.
婴儿啼哭具有重要的意义。除了传递生理及病理信息外,还可以提高抚育者的关注度改善抚育行为。对于早期建立与抚育者的关系、参与婴儿护理及早期的语言学习等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自上世纪中叶开始,不断有研究者试图将婴儿啼哭的分析应用于临床,在婴儿啼哭中寻找病理相关信息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自闭症、婴儿猝死综合征和声带运动受损患儿的哭声分析有望成为早期简便筛查工具之一。而婴儿哭声在肠绞痛、疼痛评价等方面已应用于临床。本文总结了婴儿啼哭声音的影响因素及在相关疾病中的表现特点,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芪红汤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对hs-CRP、NT-pro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芪红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hs-CRP及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NT-proBNP及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红汤联合美托洛尔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并降低hs-CRP、NT-proBNP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7.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温阳导滞理论”针刺联合火针治疗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对VAS评分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火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温阳导滞理论”针刺疗法,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QOL评分、VAS评分和QS评分及血清BDNF、IL-6和IL-10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QS评分明显升高(P <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多(P <0.05);两组治疗前QOL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QOL各条目评分显著升高(P <0.05);且治疗组升高较多(P <0.05);两组治疗前血清BDNF、IL-6和IL-10水平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和IL-10水平显著降低, 血清BDNF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 <0.05)。结论:采用基于“温阳导滞理论”针刺联合火针治疗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VAS评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8.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补荥通俞”针刺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TNF-α、IL-6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8例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静点甘露醇、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荥通俞”针刺法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ADL(日常生活能力)、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变化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TNF-α和IL-6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9%两组相比后观察组治疗效果较优(P<0.05)。结论:“补荥通俞”针刺疗法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良好促进作用和安全性,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其生活信心。  相似文献   
119.
疝修补补片作为一种持久植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而临床试验是疝补片上市前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对多项疝补片产品上市前临床试验资料技术审评及有关文献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该类器械临床试验设计的各个要素进行了探讨并给出相关建议,供疝补片类医疗器械的制造企业、普外科临床医师在开展此类产品临床试验时予以参考。  相似文献   
120.
甾体避孕药临床应用已有30多年,每月口服一次减少了天天服药的麻烦,已被已婚妇女所接受。目前世界上已有1.5亿妇女服用,临床效果可靠。但是这些避孕药物对机体的某些影响,如代谢功能、心血管系统、肝功能、血液凝固以及后代遗传等至今国内外医学界都在进行研究。长效避孕药远期并发高血压症是临床上较少见,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久之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发病率.现将我们近几年来对服用长效口服避孕药并发高血压症40例加以临床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