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8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3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但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方面尚存在不同认识。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为脾虚是发病基础,热毒内蕴是发病的条件,瘀血阻络是病理产物,针对上述的病因病机,确立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原则的治疗方法,将有助于完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内镜联合中药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方法:对原位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病人进行了56例次的内镜治疗,治疗组在内镜治疗后联合服用疏肝利胆退黄方;对照组单纯接受内镜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血液分析和肝功能,计算黄疸日均下降值,并依据结果判定疗效。对合并有胆管结石的病人进行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5.0%和60.0%,总有效率分别为97.2%和90.0%,两组比较,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黄疸指标(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日均下降值较对照组下降更快,且统计学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32例次合并有胆管结石中,有22例口服中药,10例未服用,1年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4例复发胆管结石,复发率分别为18.2%和40%,两组的复发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镜联合疏肝利胆退黄方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合并梗阻性黄疸有效,且能更快恢复黄疸,并且减少胆管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化石利胆汤对经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后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液及胆汁中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bilirubin UDP-glucronosyltransferase,B-UGT)、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 alpha-hydroxylase,CYP7A1)的影响。方法:经ERCP证实为胆总管结石并经(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机械碎石、网篮球囊取石术等取石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服药组为常规西医治疗并口服化石利胆汤,对照组为术后只给予常规治疗,每组各50例。服药后第1天、第7天、1个月观察患者血CYP7A1、B-UGT mRNA的表达,及服药后第1天、第7天胆汁中CYP7A1、B-UGT的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服中药后血中CYP7A1、B-UGT mRNA及胆汁中CYP7A1、B-UGT蛋白表达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前后2基因及蛋白表达无变化。结论:化石利胆汤很可能是通过上调CYP7A1、B-UGT的mRNA及蛋白...  相似文献   
94.
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esophagitis,RE)系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 ,引起食管黏膜糜烂性炎症改变 ,严重者可导致食管溃疡或狭窄 ,是消化道常见的动力障碍性疾病。我科 2 0 0 1~ 2 0 0 2年 ,应用泮托拉唑 (pantoprazole)加旋覆代赭汤治疗RE 30例 ,并与奥美拉唑 (omeprazole)加旋覆代赭汤治疗的30例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6 0例RE系我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其中男 4 2例 ,女 18例 ,年龄 2 4~ 6 9岁 ,平均 38.5岁 ,病程 3个月~ 5年 ,平均 2 .35年 ,均因反酸、灼心、胸痛等反流症状而就诊。经胃镜证实为RE…  相似文献   
95.
96.
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假囊肿并脓肿形成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假囊肿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一般采用手术治疗。2002~2005年,我院采用内镜介入结合中药治疗胰腺假囊肿并脓肿形成患者4例,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病案分析病案1。患者,男性,36岁。主诉: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半年,加重1个月。2002年11月13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在某医院诊断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经禁食、补液、抑制胰酶分泌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减轻。但出院后,症状仍反复发作。2003年4月10日,患者腹痛再次加重,无发热、恶心、呕吐。在另一所医院按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97.
为了探讨胃镜下可疑恶性溃疡组织MG7-Ag表达对其临床随访、二次活检的辅助指导价值,对58例经首次胃镜检查可疑恶性溃疡、活检、病理未能确诊者的病理标本进行MG7-Ag的ABC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进行1~72周(平均7周)临床随访。所有病人均再次胃镜复查,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表明,MG7-Ag阳性表达30例中有19例二次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63.3%),阴性组28例中有5例确诊为胃癌(i7.9%),两组胃癌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MC7-Ag阳性表达的胃镜下可疑恶性溃疡与胃癌关系密切,对这部分病人进行密切随访,有助于胃癌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98.
活血化瘀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血化瘀法的提出,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中医认识、治疗方药、机理研究3个方面对近年来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详尽的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99.
化瘀通络汤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汤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和对其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探讨化瘀通络汤治疗UC的机制及UC的发病机制。[方法]将动物按体重随机分为化瘀通络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2,4-二硝基氯苯和醋酸复合法制作UC大鼠模型。各组连续治疗4周后,取外周血测血清P-选择素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清P-选择素和sCD40L水平及肠黏膜损伤评分较正常对照组、化瘀通络组和SASP组显著升高(P〈0.05),而化瘀通络组与SAS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在UC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化瘀通络汤治疗UC有效,其机制可能在于对血小板活化的阻抑而间接对免疫炎症进行调解,也可能直接通过对免疫炎症反应的调解而实现。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AgNOR)检测对良、恶性溃疡的鉴别及可疑恶变溃疡的临床随访、二次活检的辅助指导价值,对58例经首次胃镜检查可疑恶性溃疡、活检病理未能确诊为胃癌的患者,进行AgNOR银染法染色并行图像分析检测后,密切临床随访,随访时间1~72周(平均7周)。所有患者均再次胃镜复查,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表明,AgNOR每核平均颗粒数≥7.0的30例中19例二次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63.3%),AgNOR每核平均颗粒数〈7.0的28例中5例确诊为胃癌(17.9%),两组胃癌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AgNOR颗粒数量增多与胃癌关系密切,对AgNOR每核平均颗粒数≥7.0的患者进行密切随访,有助于胃癌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