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01.
目的筛选我国关节置换外科被引率最高的50篇文献并总结其主要特征,为关节置换外科青年医师提供经典文献阅读的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以"关节、置换、成形、假体、重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间范围设置为"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筛选出我国关节置换外科被引最高的50篇文献。提取文献题目、被引次数、发表年份、期刊来源、地区分布、作者单位、第一作者姓名和文献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引最高的50篇文献被引频次从606次到24次。文献发表在1994年到2003年间,其中2003年最多(11篇)。这些文献刊登在15本专业期刊,以《中华骨科杂志》发表最多(25篇)。文献来自10个省市地区,排名前三的省市为北京(24篇)、上海(12篇)、广东和江苏(各3篇)。文献来源于28所机构,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0篇)。共4位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篇以上文献。文献研究类别分类中,以临床效果研究(29篇)、围手术期处理(8篇)和综述(7篇)位居前三。结论被引最高文献的总结不仅有助于了解我国关节置换外科研究的历史特征,指导未来研究的方向,还可以为关节置换外科青年医师提供经典文献阅读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2.
【摘要】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分析多中心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非双盲观察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临床疗效。全组共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37~58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均为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7例。均经颈前入路手术行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不使用任何内固定。术后常规行血常规等化验检查,定期复查颈椎X线片、CT及MRI,分别观察椎间盘愈合情况,测量移植椎间盘信号灰度值及钆喷酸葡胺对移植椎间盘的增强成像情况。临床功能分别采用疼痛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JOA评分系统评估,全身情况采用SF-36功能量表评估。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h,平均失血量55ml。术后血常规等检查均正常,无感染、脱位等并发症。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患者颈肩及上肢疼痛VAS评分、NDI、JOA评分、SF-36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随着随访时间延长,移植椎间盘高度有下降趋势,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4.08±1.75mm,是术后即刻高度的76%;屈伸活动度与术后即刻比较有增加趋势,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9.91°±4.65°;移植椎间盘MRI信号灰度值术后即刻为0.39±0.08,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0.15±0.07(P<0.05)。钆喷酸葡胺MRI增强扫描6h椎间盘灰度值达0.62±0.04,与增强前(0.28±0.0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椎间盘的旋转活动中心术后逐渐向椎间盘后下方移动,与术前比较在X、Y轴上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的临床应用是安全和可行的,远期虽有退变但仍能保持良好椎间高度与活动度,椎间盘营养通道得以重建,旋转活动中心趋向生理中心。是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3.
【摘要】 目的:研究犬正常腰椎间盘的动态增强MRI特点。方法:选取2岁龄健康杂种犬6只,麻醉后,对腰椎进行常规MRI T1WI、T2WI及X线片检查,排除退变或畸形腰椎间盘。MRI常规扫描结束后,静脉注射对比增强剂(钆喷酸葡胺),并在注射增强剂后2min、5min、10min、30min、1h、1.5h、2h、2.5h、3h、3.5h、4h行T1WI扫描。动态扫描结束后,选取每个腰椎间盘的上下椎体、上下终板、上下周围髓核及中央髓核为感兴趣区,分别测量增强前及注射增强剂后各时间点腰椎各感兴趣区的信号强度值,计算增强率,绘制时间-信号曲线及峰值出现时间,观察感兴趣区的信号变化特点。结果:注射对比增强剂后5min、1h、1h、1.5h,正常犬腰椎椎体、终板区域、周围髓核、中央髓核分别达到第1个峰值,信号增强率分别为(172.7±14.6)%、(197.6±39.5)%、(234.2±56.3)%、(253.5±37.3)%。注射对比增强剂后3.5h各区域信号强度达到达到第2个峰值,信号增强率分别为(122.5±18.2)%、(164.7±36.0)%、(200.6±23.6)%、(220.9±15.2)%。各感兴趣区的第2个峰值均低于第1个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犬正常腰椎间盘的动态增强MRI表现具有“终板延迟”现象及“双峰”特征。  相似文献   
104.
<正>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其中累及后踝的骨折最为复杂,治疗也相对困难。有报道其发生率占所有踝关节骨折的7%~44%[1,2]。由于踝关节的结构特点及损伤机制,暴力损伤以及距骨撞击穹窿通常导致外踝、内踝或胫骨远端先受到损伤,若暴力继续作用才会损伤后踝,所以后踝骨折很少单独发生。1分型踝关节骨折及胫骨远端Pilon骨折均可以涉及后踝,二者损伤机制不同,因此遵循的分类方法也不同。临床上踝关  相似文献   
105.
椎板节段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椎板节段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1992~2000年连续收治的13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72例,女60例,年龄41~81岁,平均59岁。病程6个月~24 a,平均29个月。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伴有系统性疾病者为75.8%。影像学示退行性114例,发育性7例,混合性11例,其中11例伴有Ⅰ°退行性滑脱。结果随访48~142个月,平均78个月,优良率83.5%。3例Ⅰ°退行性滑脱患者进行了二次手术治疗。结论椎板节段开窗椎管潜行式扩大减压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术式,远期疗效与腰椎不稳、年龄及手术技术相关。  相似文献   
106.
汶川地震伤员的紧急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超  何勍  钱阳明  朱智明  殷明  阮狄克 《中国骨伤》2008,21(10):724-725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30h后,海军总医院抗震救灾第一医疗队抵达灾区绵阳。截止7月4日,抢救重伤员37人次,开展各类手术125台次,诊治灾民12025人次,先后4次向重庆、昆明、广州、德阳等地远距离转运伤员583名。从战伤救治的角度看,我们经历了全部三级救治过程。在最初的紧急救治基本结束后,对其中的体会和经验进行小结。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观察小关节SP、CGRP神经正常分布和在关节退变时分布的变化 ,探讨椎间盘结构和功能改变对小关节的影响和小关节肽能神经在腰椎小关节退变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间盘移植建立腰椎小关节退变模型 ,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小关节SP、CGRP神经正常分布和在关节退变时分布的变化。结果 SP和CGRP -IR神经纤维在小关节内的定位与分布基本一致 ,小关节含SP/CGRP神经主要存在于关节囊内 ,另外在小关节软骨下骨区亦有少量独立走行的SP/CGRP纤维。腰椎小关节退变时 ,关节囊及软骨下骨区 ,SP -IR、CGRP -IR神经纤维减少。结论 SP、CGRP可能参与关节退变及腰痛的发生 ,小关节在腰腿痛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脊柱原发性骨肉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柱原发性骨肉瘤临床上相对少见,与四肢骨肉瘤相比,其临床特点明显不同,如发病年龄略大、男女比例相同、患者常有神经损害症状、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等。尽管都是高度恶性肿瘤,但脊柱原发性骨肉瘤累及的解剖部位较四肢骨肉瘤复杂且重要,治疗更为困难,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09.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需要融合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年来我国脊柱外科有了很快的发展,能够开展腰椎间盘疾患手术治疗的医院已从大城市、大医院延伸到部分县镇医疗单位。由于受理论认识水平、经济利益驱动等多因素的影响,在椎间盘疾患的外科治疗中手术扩大化的趋势较为突出,因而有必要通过进一步的深人讨论来提高认识,从而达到合理性治疗、最大施惠于患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0.
椎间盘退变是颈、腰椎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营养供应减少、细胞凋亡失衡、基质酶活性改变、生物力学机制及自身免疫反应等均可能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因素,营养物质缺乏被认为是诸多因素中导致椎间盘退变的首要影响因素并被体外研究所证实。当某些病因引起营养椎体的血液供应减少时,影响了髓核营养的输送,最终导致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既往检测扩散途径的方法较多,但主要集中在离体研究上,如何无创检测活体对于早期预防和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应用于医学领域已有20多年历史,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RI,DCE-MRI)通过MRI对比剂进入椎间盘的快慢及多少反映椎间盘的营养扩散过程,具有可重复、无创的优点,是一种新的分析椎间盘营养机制的方法,现将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