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BOLD)成像在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术后病灶周边异常强化灶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9例明确诊断为HCC并进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后随访过程中定期采用BOLD序列行MRI检查,随访时间为1.0~9.2个月,平均(4.1±2.7)个月。测量消融灶周围的异常强化灶(HCC残留/复发灶、炎性反应带)、射频消融灶和肝实质的R2*值并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HCC残留/复发灶和炎性反应带主要根据临床表现、随访变化或病理进行诊断。使用ROC曲线分析R2*值鉴别HCC残留/复发灶与炎性反应带的诊断效能。结果:79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共发现128处边缘强化灶,61处诊断为肿瘤残留/复发,67处诊断为炎性反应带。HCC残留/复发和炎性反应带的R2*值分别为(72.1±24.1)和(105.6±29.5)Hz,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CC残留/复发与肝实质的R2*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残留/复发与射频消融病灶的R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值鉴别HCC残留/复发与炎性反应带的最佳截断值为95.40 HZ,相应的诊断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67.1%、阴性预测值为83.3%。结论: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成像能够有效鉴别HCC射频消融术后HCC残留/复发与炎性反应带,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残留/复发,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种重建滤过函数对患者眶壁外伤造成的损伤显示的清晰度,探讨不同重建滤过函数在眶壁外伤诊断中的合理应用.材料和方法:对眶壁外伤患者的CT原始数据采用骨、软组织、细节滤过算法进行后处理,对获得的图像资料进行分析.把三种重建滤过算法的图像,按照其诊断目的的满足程度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清点各组的数目.结果:骨滤过算法和细节滤过算法在眶壁骨折显示方面优于软组织滤过算法;软组织滤过算法和细节滤过算法在眶壁软组织损伤显示方面优于骨滤过算法.结论:眶壁外伤患者的CT图像只进行细节重建滤过函数的后处理,即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创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脊柱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间69例脊柱创伤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维重建后处理分析,将重建后的二维及三维图像与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患者的X线平片未见明确异常。48例的X线平片发现异常,其中发现骨折35处,可疑骨折19处。经螺旋CT多维重建后处理分析,69例患者均被证实有骨折,共发现102处骨折。结论:多排螺旋CT多维重建图像能够直观清晰地展示骨折处,明确骨折线的部位、形态、断端移位情况及空间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辅助多平面重建技术在疝补片修补术后并发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腹壁疝补片修补术后补片区域出现不适就诊患者82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建观察;测量补片周围渗出及软组织异常的范围,测量渗出的CT值。结果 82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图像出现补片周围感染征象72例(87.8%);72例出现补片周围感染征象患者中,31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考虑合并补片感染;31例患者中29例经手术证实为补片感染,诊断符合率93.5%;补片感染患者腹壁疝补片周围区域积液CT值高于排除补片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辅助多平面重建技术,有助于评价疝补片修补术后补片周围感染的范围以及组织结构受累的程度,有助于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常国人第三脑室及脑干周围池的宽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年龄段脑室及脑沟宽度的变化。方法收集行头部CT检查患者的原始数据,利用CT机提供的测量工具,分别测量第三脑室前后径、第三脑室最宽径,第三脑室最窄径,四叠体池前后径、环池左径、环池右径。结果把收集到的数据资料,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统计学分析。结果测量的脑室及脑池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第三脑室最宽径及最窄径、四叠体池前后径在30岁之前是一个逐渐变窄的过程;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又逐渐增宽。环池左径、右径年龄70岁以后较40岁之前明显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三脑室最宽径及最窄径、四叠体池前后径、环池左径、右径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一条直线的增长,而是在30岁左右出现一个低谷。  相似文献   
16.
【摘要】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需行新辅助放化疗,目前MR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准确性较低。本文阐述了直肠癌治疗后常见病理变化(如纤维化、黏液变等)的MR信号特点及其与残余癌灶的区别,旨在提高直肠癌治疗后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MDCTU)在评价血尿原因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8例血尿患者行MDCTU检查和图像三维重组,重组方式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并对其重组图像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将尿路系统分为梗阻组和非梗阻组,分别对其重组图像中的尿路解剖结构和尿路连贯性的显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VR与MIP图像的显示效果依赖于管腔内对比剂充盈情况,MPR及CPR图像不依赖于管腔内对比剂充盈情况,两组间CPR对尿路连贯性的显示效果以及对尿路解剖结构的显示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PR的应用弥补了VR和MIP的不足,使整体观察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并有助于诊断.MDCTU的诊断准确率为97.8%(44/45).结论 MDCTU的图像质量好,对血尿原因的综合评价能力较强,在泌尿系统疾病检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当尿路有梗阻、肾功能差或输尿管收缩时,CPR有助于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辅助瓦氏呼吸在补片重建腹壁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拟行补片修补的腹壁疝患者,术前在平静呼吸状态下及做最大瓦氏呼吸时分别行螺旋CT检查,测量疝环径线的变化,测量距离疝环不同距离腹壁肌肉的CT值。测量螺旋CT检查结果阴性患者的腹壁肌肉CT值。结果辅助瓦氏呼吸的腹部MSCT检查患者的疝环径线较平静呼吸状态下屏住气的检查增大:疝环左右径线平均增大10.7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77,P=0.000);上下径线平均增大10.0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18,P=0.000)。97例腹壁疝患者距离疝环1、2、3、4、5、6 cm的腹壁肌肉的CT值组间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34,P=0.000)。腹壁疝患者远隔部位(距离疝环6 cm)与腹部 MSCT检查结果正常者的腹壁肌肉的 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197,P=0.000)。结论辅助瓦氏呼吸的MSCT检查,有利于腹壁疝的检出以及了解腹内压增高患者疝环的真实径线。测量疝环周围腹壁肌肉CT值,能够了解患者腹壁肌肉的生理状态,帮助确定固定补片的安全位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低辐射剂量和常规剂量脑CTA对脑动脉血管的显示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低辐射剂量脑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脑CTA检查,对横轴图像、容积显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主要评价CTA图像中脑动脉血管的显影强度、图像噪声以及脑动脉血管结构的显示效果.结果:低剂量组CTA平均辐射剂量(18.58mGy)比常规剂量组(37.17mGy)降低50%,低剂量组CTA脑动脉血管的显影强度与常规剂量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296),其噪声略大于常规剂量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235).两组间VR和MIP图像中的脑动脉结构的显示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128).结论:同常规剂量CTA相比,低剂量CTA的显影强度、脑动脉结构的显示效果与常规剂量组无明显差异,较大地降低了辐射剂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