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在造模成功的痛敏糖尿病大鼠中随机取10只作为糖尿病组(Ⅱ组),另取10只同月龄大鼠为空白对照组(1组).于注射STZ前、注射STZ后2d、7 d、14 d、21d、28d测量大鼠体重并取尾静脉血测定血糖;注射STZ前、注射STZ后7 d、14 d、21d、28d用von Frey丝测定50%缩足反应阈值(PWT);注射STZ 28d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脊髓的神经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与Ⅰ组相比,注射STZ后Ⅱ组血糖显著增高(P<0.01),体重逐渐下降;注射STZ后21-28d Ⅱ组PWT明显低于Ⅰ组(P<0.05);注射STZ后第28d检测大鼠脊髓的GFAP的变化:与Ⅰ组相比,Ⅱ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产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给药方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观察疗效及经济学评价。方法:对我院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全程静脉滴注),每组35例。序贯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400mg,静脉滴注,1次d-1,7d,病情好转后,改为莫西沙星片400mg,口服,1次d-1,5d,共12d。对照组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400mg,静脉滴注,1次d-1,12d。结果:序贯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60.6%,65.7%(P>0.05),有效率达88.6%,91.4%(P>0.05),序贯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比为2993,低于对照组的4149。结论: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中莫西沙星治疗安全有效,序贯疗法可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首选治疗方案推荐莫西沙星序贯治疗。  相似文献   
23.
肾癌脑转移(renal cell carcinoma brain metastases,RCCBM)的发生率为2%~17%,是晚期肾癌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本研究采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RCCBM患者1例,5周期替莫唑胺化疗后复查头颅CT示脑转移瘤病灶较前明显缩小,疗效评价为PR。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应用于肾癌脑转移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肾癌脑转移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细胞色素P450-CYP2J3基因对果糖诱导的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2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30只,摄入果糖诱导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模型,经尾静脉注入pcDNA3.1-CYP2J3重组质粒。3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DNA3.1-CYP2J3质粒干预对照组、pcDNA3.1质粒干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cDNA3.1-CYP2J3质粒干预组、pcDNA3.1质粒干预组,各6只。各组大鼠给予正常饲料和饮水。基因注入1周测量血压,1次/周,每次测量5次,取平均值。基因注入2周测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 结果:纳入动物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1)PCDNA3.1-CYP2J3质粒干预组大鼠在CYP2J3基因导入后第7天出现血压明显下降,最大降压效应在导入基因后第14-21天,其降压效应持续3周以上,与pcDNA3.1质粒干预对照组对比血压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25.7&;#177;0.5),(137.8&;#177;0.6)mmHg,P〈(0.05]。(2)CYP2J3基因导入2周后,PCDNA3.1-CYP2J3质粒干预组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与PCDNA3.1质粒干预组相比明显降低[分别为(9.89&;#177;0.41),(14.22&;#177;0.55)mlU/L,P〈0.05],接近各个对照组。 结论:果糖可以诱导大鼠发生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CYP2J3基因导入后可以降低果糖诱导的高血压并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脾氨肽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疗效及对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水平与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2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治疗,经检查明确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15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9例。观察组行脾氨肽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治疗前后定期检测两组患儿肺功能、外周血EOS、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等指标;并根据C-ACT问卷、控制水平等指标评估两组患儿及家属满意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患儿主要临床表现有:鼻痒、喷嚏、鼻塞、喘息等。两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有效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1个月、2个月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EOS计数水平、血清EC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EOS计数水平、血清EC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满意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在这三个时间段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脾氨肽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能够有效地降低外周血EOS计数水平,同时大大改善患儿肺功能,使肺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6.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大出血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大出血原因及麻醉处理对策。方法:利用腹腔镜技术对52例需行脾脏切除术患者进行手术。11例出血量超过800mL,8例因此中转开腹手术。术前均配血1600mL以上,术中严密观察手术进程,监测循环、呼吸指标,依据以上观察结果及时进行输血及体液成分调整。结果:11例大出血患者,4例出现轻度休克,经处理后纠正。余者呼吸、循环均在安全范围内波动。结论: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大出血发生率高,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脾蒂、脾胃韧带血管出血。出血特点为迅猛、大量,镜下处理困难,多数需要中转开腹止血。麻醉处理的关键是在术前对此并发症有充分认识并准备足够血液,尤其强调术中要严密观察手术操作过程,以便及时输血,以为手术止血争取时间,保证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和雷贝拉唑)对冠心病患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81例,其中66例患者未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照组),65例患者使用兰索拉唑治疗(兰索拉唑组),50例患者使用雷贝拉唑治疗(雷贝拉唑组).入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检测各组血小板聚集阈值(PATI)、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蛋白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ADP-PATI为(3.47±0.96)μmol/L,兰索拉唑组为(3.28±1.05)μmol/L,雷贝拉唑组为(3.32±0.83)μmol/L,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原蛋白-PATI、血小板聚集率各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期间,联合应用兰索拉唑或雷贝拉唑治疗并不影响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28.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是一种与膀胱相关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因其病因复杂、机制不清等原因导致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本文通过对各国指南、专家共识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回顾,总结了该疾病的诊断策略和治疗方法,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9.
目的总结肾上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诊治和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0—2017-09间15例肾上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有明确的病理或活检结果。7例行腹腔镜下肾上腺根治性切除术。8例患者术前已发生不同程度的转移,其中3例行化疗,2例行介入栓塞治疗,1例行放疗,2例保守治疗。免疫组化检查示突触素(Sy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粒素A(Cg A)、CD56和EMA的阳性表达比例分别为80%(12/15)、73.3%(11/15)、53.3%(8/15)、73.3%(11/15)、46.7%(7/15)。12例获随访1~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5个月。2例肾上腺根治术后48个月、50个月无复发、转移,仍存活。1例根治术后11个月出现肝转移,行放疗,至今存活15个月。1例确诊时出现肝脏多发转移,行肾上腺介入栓塞治疗及肝转移射频消融治疗,目前存活19个月。其余8例均死亡,死亡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8.6个月。结论肾上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预后极差。病理为诊断的金标准,早期治疗首选肾上腺根治性切除术,晚期行放化疗及介入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0.
活体部分肝移植术麻醉管理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6岁,因乏力、食欲差、尿黄一周、皮肤黄染2d、神志不清12 h入院。谷丙转氨酶(GPT)658.2 IU/L,谷草转氨酶(GOT)3137.3 IU/L,TBIL 138.2 mmol/L,IBIL 68.5 mmol/L,DBIL 69.7mmol/L,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重型并肝性脑病”。经内科人工肝3次治疗无好转,拟行急诊活体肝移植术。受体入手术室后以咪唑安定5 mg、芬太尼0.2 mg、潘库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