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27篇
  免费   1056篇
  国内免费   1069篇
耳鼻咽喉   348篇
儿科学   288篇
妇产科学   128篇
基础医学   939篇
口腔科学   276篇
临床医学   2925篇
内科学   2176篇
皮肤病学   226篇
神经病学   620篇
特种医学   10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篇
外科学   2552篇
综合类   6986篇
预防医学   3366篇
眼科学   398篇
药学   2765篇
  28篇
中国医学   3120篇
肿瘤学   803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366篇
  2021年   457篇
  2020年   429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363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953篇
  2013年   866篇
  2012年   1034篇
  2011年   1108篇
  2010年   1303篇
  2009年   1217篇
  2008年   1292篇
  2007年   1292篇
  2006年   1195篇
  2005年   1248篇
  2004年   1231篇
  2003年   1142篇
  2002年   995篇
  2001年   926篇
  2000年   995篇
  1999年   897篇
  1998年   847篇
  1997年   863篇
  1996年   811篇
  1995年   788篇
  1994年   709篇
  1993年   514篇
  1992年   483篇
  1991年   477篇
  1990年   361篇
  1989年   370篇
  1988年   247篇
  1987年   231篇
  1986年   208篇
  1985年   177篇
  1984年   170篇
  1983年   147篇
  1982年   108篇
  1981年   121篇
  1980年   94篇
  1979年   74篇
  1965年   30篇
  1964年   24篇
  1960年   23篇
  1959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应用系统生物学方法模拟分析丹红注射液中丹参与红花配伍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CMGene DIT和Agilent literature search(ALS)结合搜索方式,挖掘丹参、红花各自作用的蛋白,在BIND,Bio GRID等数据库中查询蛋白间关联,分别构建丹参、红花及丹红注射液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应用Merge程序中的difference和intersection功能比较网络间异同。结果:采用intersection分析得丹参和红花共有的高连接区蛋白网络含934个蛋白,经cluster ONE方法提取出P0.05的高连接区蛋白子网络4个,Bi NGO插件的基因本位论聚类分析表明,其主要与RNA代谢,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级联反应,脂质代谢,Rho蛋白及小GTP酶调节4类生物学途径相关。将丹红注射液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与丹参、红花共有高连接区蛋白网络进行difference分析,得由1 431个蛋白构成的差异网络,其主要影响细胞增殖、迁移和自噬等。结论:本研究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模拟丹参和红花的配伍机制,其可能主要在RNA代谢,NF-κB级联反应以及细胞增殖、迁移和自噬等生物学途径上协同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下丘脑在内分泌学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下丘脑性疾病已被关注.目前已认识到许多内分泌功能障碍疾病,原因在于下丘脑病变或功能失调.过去由于国内在这方面的实验检测手段较少,能明确诊断的病例还不多,尤其在儿科领域更少有报道.现将我院近年来所遇比较典型经特殊检查或尸检证实的17例简要分析如下,并对其诊断重点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11例,女6例,以男性为多.年龄<7岁3例,最小年龄3个月,7~12岁14例,以大年龄组为多.发病情况:从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4年,多数于发病6个月以后入院,平均为18个月、皆属明显缓慢起病.以肥胖为首发症状.其次为嗜睡、发热(长热)、血压不稳、多饮、多尿、精神变态等.  相似文献   
53.
<正>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其典型的病理形态特征为扩大的供血动脉和增粗的引流静脉,中间为集簇错综迂曲的畸形血管团。国内资料显示脑AVM的发病率与颅内动脉瘤相比为1:1,远较欧、美、日1:6.5~10为高。病变85~90%位于幕上。11~40岁的青壮年发病占80%。脑AVM的主要危害是畸形血管自发性破裂出血和畸形血管的动静脉血流短路引起的脑神经功能障碍。一、诊断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或脑内血肿的青壮年,特别伴有偏瘫、癫痫发作症状者,应首先考虑脑AVM。畸形血管破裂出血,其发生率约占38~70%,多为首发症状。可因体力活动、用力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也可无任何诱因。发病后,病人突感剧  相似文献   
54.
子宫肌瘤的血供研究甘肃省人民医院(730000)张学兰杨凤云许汉生陶炜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在30岁以上的妇女中,约有20%患有本病。近年来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临床应用,为子宫肌瘤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诊断方法。本研究...  相似文献   
55.
我们于2004-06~2006-05对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ECG及CK-MB的动态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近年由于车辆事故的增多,肝外伤也在增加,外伤性肝破裂在腹部外伤中占5%~20%。因肝外伤的术中处理紧急又比较困难。加之术后的出血、胆漏及切缘肝组织的坏死造成术后膈下感染的机率极高。我院1990—1999年收治外伤性肝破裂46例,其中发生膈下感染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结节病是一种多器官受累的系统性疾病,以肺和胸部淋巴结受累最常见。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集聚,以及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形成。影像检查方法常为多层螺旋CT及PET/CT。仅依靠临床表现,肺结节病的诊断准确度为33%~42%,如辅以胸部X线检查可以提高至52%~76%,而结合高分辨力CT则能达到78%~80%。结节病诊断十分困难,且易误诊误治,因此明确诊断需要临床、病理及影像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的额叶的白质病变(WML)累及的认知功能域。方法将50例SIVD患者,根据额叶WML评分的严重程度,分为严重WML组(视觉评分3分)27例和轻度WML组(视觉评分≤3分)23例。另以7例无SIVD的人群作为对照。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全套的认知心理学测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轻度WML组和对照组相比,严重WML组的非额叶白质评分、额叶腔隙灶数目明显增多(均P=0.000);与轻度WML组相比,严重WML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47);且执行功能相关的认知评分明显降低(P=0.006),在调整了额叶的腔隙灶数量后,该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38)。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对注意执行Z分显著影响的因素为额叶WML评分(P=0.000)。结论在SIVD患者中,额叶的WML主要累及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59.
目的:应用瑞金方程对血清肌酐(SCr)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情况进行再次评估。方法:选取300例SCr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组,同时选取SCr正常的老年非糖尿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应用瑞金方程计算所得肾小球滤过率(GFR)。同时根据血糖水平将糖尿病组患者分为A组(HbA1c<6%)、B组(HbA1c6~8%)及C组(HbA1c>8%),分别为110例、120例及70例,对比四组应用瑞金方程计算所得GFR。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SC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糖尿病组GFR明显低于对照组(t=-1.1666,P=0.1220;t=7.2462,P=0.0000)。同时糖尿病组根据血糖控制水平所分三组与对照组相比,SCr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而C组GFR最低,对照组GFR最高(F=-5.3513,P=0.0000),且随着HbA1c水平升高,GFR随之下降(r=-0.8213,P=0.0000)。结论:SCr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需应用瑞金方程对的肾功能进行再次评估,以提高对患者肾脏功能的正确评估。  相似文献   
60.
RIA法测定血LH、FSH、PRL在诊断继发闭经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继发闭经患者(不包括子宫性闭经)血LH、FSH437例与PRL287例。根据测定结果可将继发闭经患者分为五组:1.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132例(30.2%);2.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44例(10.1%);3.正常促性腺激素性闭经40例(9.1%);4.闭经由于LH/FSH比值升高94例(21.5%);5.高泌乳素血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