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0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7篇 |
口腔科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50篇 |
内科学 | 71篇 |
皮肤病学 | 24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7篇 |
综合类 | 136篇 |
预防医学 | 40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73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44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6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2.
143.
参附注射液成分为红参、附片,功能主治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症(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痛、泄泻等. 相似文献
144.
145.
146.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进行三维测量分析,分析青少年骨性Ⅱ类错■下颌骨生长变化及性别差异,为青少年Ⅱ类错■患者的早期诊断、选择矫治时机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筛选CBCT资料,按照纳入标准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共120例,男女各半),应用Invivo5软件测量相关指标,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少年骨性Ⅱ类错■高峰期前后,下颌骨三维方向形态特点及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三维方向生长量的性别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峰期前后下颌骨髁状突相关测量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骨性Ⅱ类错■高峰期前后下颌骨形态及生长量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比女性有更大的生长量,髁状突位置及形态发生变化,关节窝加深,关节窝相对于颅底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47.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芍药甘草汤低剂量组(2.4 g/kg)、芍药甘草汤高剂量组(4.8 g/kg)、氯沙坦组(10 mg/kg)、模型对照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予相应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及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肾小球高滤过、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等早期糖尿病肾病变化;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芍药甘草汤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及肌酐清除率水平,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系膜基质增生等形态学变化。结论:芍药甘草汤具有抗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再灌注后损伤(MIRI)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血流再灌注的51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1例患者中,有30例发生MIRI,发生率为58.8%。多因素分析显示:开通时间早、多支病变血管、再灌注前低血压与MIRI的发生有关(OR值分别=6.1、3.8、6.7)。结论再灌注时间、多支病变血管及再灌注前低血压是PCI术后MIRI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核DNA改变的特点,检测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growth factor,PLGF)的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102例AMI患者(AMI组)和75例健康人(对照组)CEC核DNA的损伤;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进一步检测两组v WF、PLGF的含量。结果:SCGE显示:AMI组患者(93.72±6.75)%CEC核DNA电泳呈明显的"彗星"状,其彗尾DNA含量为(42.22±1.56)%;对照组(10.24±4.33)%CEC核DNA表现为"彗星"状,其彗尾DNA含量为(6.31±2.41)%。AMI组与对照组彗星率、彗尾DNA含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AMI组v WF、PLGF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AMI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明显损伤;血浆中v WF、PLGF的含量明显升高,早期检测血浆v WF、PLGF的含量可能有利于AMI的治疗,甚至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观察消痈散结汤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模型大鼠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及上皮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痈散结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消痈散结汤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消痈散结汤组大鼠乳腺组织注射临床PCM患者浆乳组织混悬液,建立浆细胞性乳腺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消痈散结汤组给予消痈散结汤0.3 m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干预2周。干预结束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大鼠乳腺匀浆组织血清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乳腺组织CD138阳性浆细胞比例,HE检测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乳腺组织中上皮连接蛋白E-cadherin、ZO-1及Claudin3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乳头内陷、乳房肿块,部分可见乳头溢液、皮肤破溃,血清IL-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