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7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6篇 |
皮肤病学 | 218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78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
西安、重庆两所医院20年皮肤恶性素瘤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西安及重庆两所医院20年来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趋势:比较两地差异;探讨皮肤恶性黑素瘤发病诱因。方法收集198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新确诊的3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185例具备完整病理资料者进行分析。结果63.3%的皮肤恶性黑素瘤发生于肢端;依据临床病史,15.8%原发部位曾有先天性小痣;20世纪80、90年代皮肤恶性黑素瘤分别占同期病理活检数比例为0.053%、0.094%,该比例的年增长率为3.9%;20年来面、颈部皮肤恶性黑素瘤比例逐渐增加,足部减少。结论肢端是皮肤恶性黑素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20年来上述两所医院皮肤恶性黑素瘤占活检数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2.
目的了解白介素2(IL-2)、干扰素1(IFN-γ)、白介素10(IL-10)对天疱疮棘层松解的影响作用。方法借助天疱疮器官培养模型,观察不同浓度IL-2、IFN-γ、IL-10分别或共同作用24h、48h、72h后培养表皮片的棘层松解程度。结果接近正常体内浓度时,IL-2、IFN-γ对天疱疮抗体所致棘层松解无明显作用,IL-10能轻度抑制天疱疮抗体所致棘层松解;随浓度逐渐增加,IL-2、IFN-γ能显著促进天疱疮抗体所致棘层松解,IL-10则能明显抑制天疱疮抗体所致棘层松解,作用随浓度增加而更加显著:共同作用时,IL-10能抑制IFN-γ促进天疱疮抗体所致棘层松解的作用,浓度高于100 pg/mL时能抑制IL-2促进天疱疮抗体所致棘层松解的作用。结论Th1型细胞因子能促进天疱疮抗体所致棘层松解.Th2型细胞因子能抑制天疱疮抗体所致棘层松解、抑制Th1型细胞因子促进天疱疮抗体所致棘层松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翟志芳钟华杨希川钟白玉郝飞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3):214-214
患者男,29岁,主诉双上睑下垂、黄斑伴口唇肿胀10年,于2010年5月13日至我科就诊。患者出生后双眼睑及口唇正常。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睑反复水肿,开始时每次发作约2~3d后消退,曾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为过敏,给予抗组胺药口服治疗,眼睑水肿仍反复发作。约半年后水肿不能自行消退,双上睑皮肤逐渐变薄,上睑下垂,睑内侧出现界限清楚的黄色斑块,同时口唇轻度肿胀,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构建靶向Hax-1基因的短发夹状干扰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表达载体pGenesil-Hax-1,并探讨siRNA靶向抑制Hax-1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根据shRNA设计的原则,在Hax-1全长序列中选取含19个核苷酸靶序列,设计形成siRNA的DNA模板并克隆到shRNA表达载体pGenesil-1中,获得可靶向抑制Hax-1基因的重组shRNA表达载体。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试剂将pGenesil-Hax-1导入HeLa细胞中;分别采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检测干扰效果。结果:半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iRNA可使Hax-1mRNA的转录水平得到显著抑制(P<0.01),Hax-1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少约70%。结论:靶向Hax-1基因的重组shRNA表达载体pGene-sil-Hax-1介导的siRNA可显著抑制Hax-1基因在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MAD2B基因过表达对毛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 cells,DP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MAD2B和pIRES2-TCF4质粒,在Lpofectamine TM 2000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毛乳头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使用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并验证两种蛋白的相互作用,比较细胞增殖状况,Wnt通路信号强度,毛乳头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s,HGF)的变化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pIRES2-MAD2B和plRES2-TCF4重组质粒,且转染后发现MAD2B和TCF4蛋白过表达于毛乳头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提示在凝集生长的毛乳头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的MAD2B和TCF4蛋白质复合物.在MAD2B过表达于毛乳头细胞之后,发现Wnt途径信号通路强度下调.CCK-8实验结果提示MAD2B过表达后细胞增殖活性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GF-1、VEGF、HGF mRNA的表达有所下降(P<0.05).结论 免疫共沉淀提示MAD2B与TCF4在毛乳头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MAD2B过表达后可能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而对毛乳头细胞增殖和其旁分泌因子IGF-1、VEGF、HGF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在烟曲霉孢子刺激下大鼠肺泡巨噬细胞(PAM)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与其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和意义以及TLR4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PAM,分别加以5×104,1×105和2×105的烟曲霉孢子和/或抗TLR4抗体(5μg),于刺激0.5,1和2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中TNF-α和NF-κB的水平.结果 TNF-α仅随烟曲霉孢子的刺激剂量增加和刺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抗TLK4抗体可部分阻断TNF-α的释放.NF-κB在0.5h迅速活化1 h达到峰值,随之逐渐下降,呈现单峰样改变,且呈明显量效关系,抗TLK4抗体可部分阻断NF-κB活化.结论 TLK4介导的NF-κB信号转导途径在烟曲霉孢子诱导大鼠PAM释放TNF-α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了解致敏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在排序上与所致药疹的发生率是否相同.方法对1998年9月至2003年3月在我科住院并已经确诊为药疹的261例患者中伴有药物肝脏损害的61例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引起药疹并容易导致肝损害的致敏药物是抗病毒类为60%(9/15),抗痨类药物为66.67%(8/12),别嘌呤醇55.56%(5/9).结论对本组回顾性分析发现各种致敏药物引起药物性肝脏损害在排序上与所致药疹发生率有所不同,故在临床治疗用药以及药疹诊治方面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寻找斑秃脱发区毛乳头中特异表达的基因片段 ,探讨斑秃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构建斑秃脱发区毛乳头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 ,并通过PCR筛选、杂交验证和同源性检索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了高消减效率的斑秃脱发区毛乳头cDNA消减文库 ,并克隆到一条斑秃毛乳头特异表达的基因片段DP3( 3 0 7bp) ,应用cDNA斑点杂交及Northern杂交证实它仅在脱发区毛乳头特异表达 ,同源性检索其为一条甲状腺相关的自身抗原基因。结论 DP3在斑秃脱发区毛乳头的特异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斑秃的发病过程 ,它的克隆为斑秃发病机制的自身免疫学说进一步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制备mEGF乙醇脂质体,并研究mEGF乙醇脂质体囊泡的包封率和物理性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mEGF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运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观察和分析mEGF乙醇脂质体囊泡的外观、粒径和均一度。结果 mEGF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大约为38%,精密度小于5%,30 d内包封率波动在36%~38%之间。运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到粒径分布于40~60 nm的乙醇脂质体囊泡。并且在激光动态光散射仪下测定显示囊泡的粒度分布较为均一,mEGF乙醇脂质体的折光度为4.6,囊泡粒径大约分布在100~500 nm之间。结论成功制备了mEGF乙醇脂质体,建立了测定包封率的色谱方法,该给药系统稳定性较好,乙醇脂质体囊泡粒径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