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1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目的:构建靶向Hax-1基因的短发夹状干扰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表达载体pGenesil-Hax-1,并探讨siRNA靶向抑制Hax-1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根据shRNA设计的原则,在Hax-1全长序列中选取含19个核苷酸靶序列,设计形成siRNA的DNA模板并克隆到shRNA表达载体pGenesil-1中,获得可靶向抑制Hax-1基因的重组shRNA表达载体。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试剂将pGenesil-Hax-1导入HeLa细胞中;分别采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检测干扰效果。结果:半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iRNA可使Hax-1mRNA的转录水平得到显著抑制(P<0.01),Hax-1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少约70%。结论:靶向Hax-1基因的重组shRNA表达载体pGene-sil-Hax-1介导的siRNA可显著抑制Hax-1基因在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83.
黄色肉芽肿为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一种,临床较少见,发生于成人更为罕见。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1B5单抗抑制白念珠菌对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的粘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抗白念珠菌保护性单抗1B5的保护机制。方法 分离人颊粘膜上皮细胞并对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在此基础上对白念珠菌进行粘附抑制实验。结果 1B5单抗能显著减少人口腔颊粘膜上皮细胞和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表面粘附的白念珠菌孢子数目,这种抑制作用与1B5单抗浓度成正比关系。结论 我们认为1B5单抗抗白念珠菌感染的保护性作用机制是抗体抑制白念珠菌对粘膜上皮、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降低了白念珠菌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85.
皮肤病理切片制作特点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肤病理切片质量直接影响皮肤病理诊断结果,而皮肤病理诊断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体医疗质量和水平。作者通过对20000余例皮肤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进行总结,从皮肤病理切片制作特点、质量控制以及质量评估三方面对皮肤病理切片制作特点与质量控制进行总结分析,以减少皮肤病理切片的暇疵,提高皮肤病理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6.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1992~2005年共治疗的5例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在20岁以前发病,男女比例1:4,主要发生于头面部。临床表现为单发或两个绿豆至蚕豆大小半球形结节或由丘疹融合而成的斑块;组织病理可见自表皮向下的多个囊状扩大凹陷,上部衬以复层鳞状上皮,下部有多个乳头状突起延伸至凹陷的腔内。乳头状突起及凹陷的下部衬以由内侧的高柱状细胞和外层的立方细胞组成的腺上皮,可见顶浆分泌。结论: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是一种少见的大汗腺良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易和皮脂腺痣等伴发,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87.
杨希川  叶庆佾  阎衡  郝飞  钟白玉 《重庆医学》2007,36(18):1854-1855,1858
目的 研究汗孔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80~2006年11例汗孔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9例患者(81.82%)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男∶女比例为1∶4.5;好发于足部(5/11)及面部(4/11).大多数表现为红色结节或疣状损害,所有患者临床均误诊,最常见的临床诊断为化脓性肉芽肿和血管瘤.本组病例瘤细胞巢内均可见有护膜内衬、大小不等的小孔或小管状结构,真皮中有明显毛细血管增生扩张.7例肿瘤团块与周围间质之间有明显裂隙形成,3例形成角囊肿.结论 汗孔瘤具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易误诊,对足部及面部的病程长的红色结节或疣状损害,应考虑到汗孔瘤的可能.病理上应注意与基底细胞癌及脂溢性角化病鉴别.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侵袭性曲霉病与医院环境曲霉污染是否有关。方法 对西南医院肝移植病房、脑外科ICU病房和中心ICU病房环境及高危患者鼻腔、咽部和痰液标本进行监测培养.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方法对分离自环境和患者体内的黄曲霉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肝移植病房、脑外科ICU病房、中心ICU病房空气曲霉密度分别12、10.75cfu/m3和0。医院环境中5种常见的曲霉依次为黄曲霉、烟曲霉、黑曲霉、杂色曲霉和棒曲霉。RAPD分析显示,脑外科ICU2例患者体内分离的黄曲霉与病房环境分离的黄曲霉基因型相同;中心ICU病房3例患者体内分离的黄曲霉与病房环境分离的黄曲霉基因型均不相同,但2例患者体内分离的黄曲霉基因型相同。结论 肝移植病房、脑外科ICU病房和中心ICU病房存在不同程度曲霉污染,脑外科ICU2例患者体内分离的黄曲霉和环境中分离的黄曲霉基因型相同。  相似文献   
89.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实验诊断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介绍1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实验诊断,探讨该菌的培养、鉴定特点。方法通过真菌直接镜检、大培养、小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染色观察。结果马尔尼菲青霉菌早期培养菌落比较典型。晚期菌落颜色变化较多。37℃培养,镜下多呈鹿角样或杆状的粗短菌丝。涂片、组织学检查易与其他青霉菌、内脏利氏曼小体、组织胞浆菌等混淆。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诊断的"金标准"仍是真菌培养鉴定。  相似文献   
90.
白念珠菌总RNA提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念珠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双相型真菌,其生长形态可表现为酵母样呈圆形,条件改变时可呈细长状菌丝,这种生长形态的改变对RNA提取也带来一定的难度。我们根据文献[1]建立了两种白念珠菌总RNA提取的方法,并分别提取了酵母相和菌丝相白念珠菌的总RNA,发现该方法操作简便,需时较短,RNA降解少、纯度高,产量能满足科研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