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摘要】目的:探讨T2WI直方图鉴别诊断鼻咽部慢性炎症与早期鼻咽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34例,其中经鼻咽镜病理确诊的鼻咽部慢性炎症67例,早期鼻咽癌(Ⅱ期以下,不含Ⅱ期)67例。患者治疗前均常规MRI平扫T1WI、T2WI、T2WI脂肪抑制序列和T1WI增强扫描。采用Image J软件于肿瘤最大层面手动勾画瘤体感兴趣区,于直方图测定相关定量参数,包括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峰度值和偏度值。比较鼻咽部慢性炎症与早期鼻咽癌的各定量参数间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有统计学意义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间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早期鼻咽癌组(168.39±39.82,34.82±9.85,169.94±40.24)明显低于鼻咽部慢性炎症组(196.70±61.09、44.28±13.20,198.60±63.0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偏度值、峰度值,早期鼻咽癌组(-0.18±0.76、1.57±2.00)与鼻咽部慢性炎症组(-0.23±0.73、1.66±1.54)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平均值、标准差及中位数鉴别鼻咽部慢性炎症与早期鼻咽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4、0.736和0.643;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84.6515、36.0055 和180.5;敏感度分别为59.7%、79.1%和61.2%;特异度分别为71.6%、68.7%和65.7%。结论:T2WI直方图中,标准差、平均值、中位数在鉴别鼻咽慢性炎症和早期鼻咽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标准差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22.
【摘要】目的:利用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C-MRI)观察上矢状窦(SSS)不同解剖段的生理流动模式及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选取19例健康志愿者,采用MRV定位,对SSS的前、中及后段分别行PC-MRI扫描,在工作站采用Q-Flow软件包进行后处理,获得各段的时相-流速曲线,测量和记录各解剖段的平均流量(MF)、平均流速(MV)、血管面积、收缩期最高流速(PSV)和舒张期最低流速(PDV)及其对应的时相点(TH),计算峰值时相差率(R△TH)及峰值流速差(△V)。结果:前、中及后段SSS在心动周期内呈单向、低幅、振荡式流动,时相-流速曲线平滑,呈“缓降-缓升-缓降”型,三段间R△TH及△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时相差率=3.70,P=0.16;F△V=0.43,P=0.65)。前、中及后段SSS的血管面积及MF依次递增,各段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血管面积=35.18,HMF=41.98;P<0.01);三段间M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14,P<0.01),其中前段与中段M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段的MV显著高于前段和中段(P<0.01)。结论:前、中及后段上矢状窦的生理流动模式相似,PC-MRI能直观、准确地评估上矢状窦的流动模式。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PC-MR不同编码速率(Venc)、扫描解剖定位、扫描线角度及感兴趣区(ROI)面积对中脑导水管脑脊液(CSF)流动测量结果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取52例健康志愿者分两组进行研究,第一组32例,第二组20例。选用T2WI正中矢状面定位,在导水管显示最大的幅度图像上绘制ROI。第一组预置Venc为5、10、20、40、60cm/s垂直导水管中间段扫描。第二组Venc预置20cm/s,先后垂直导水管入口段、中间段、出口段及平行颅顶切迹方向的中间段进行扫描。ROI绘制方法:第一组及第二组导水管3次垂直扫描ROI包埋管腔;第二组中间段的垂直扫描先后绘制2个面积不等的ROI;中间段2次不同角度扫描ROI绘制包埋管腔。取收缩期向下峰值流速(PPV)、舒张期向上峰值流速(PNV)及绝对每搏出量(ASV)进行参数分析。结果第一组结果:Venc5cm/s时26例出现相位混淆,各测量指标明显低于其它Venc组(P0.05);Venc10-60cm/s组均获得较好的相位图像、各测量指标间无差异(P0.05)。第二组结果:三组不同解剖定位垂直扫描的速度均数上段高于下段(P0.05),ASV间无差异(P0.05);相同解剖定位不同ROI面积流速无差异(P0.05),ASV结果有差异(P0.05)。垂直扫描各测量结果大于平行颅顶切迹扫描(P0.05)。结论①Ven对测量结果有影响:venc5cm/s时测量结果明显偏低;venc10-60cm/s内各指标测量结果间并无差异。②导水管CSF上段流速高于下段,而ASV无差异。③ROI面积不影响流速结果,ASV与ROI面积呈正相关。④垂直扫描测量结果大于倾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