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正常对照者和39例AL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2R水平。结果:AL患者治疗前IL-2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与外周血白细胞、骨髓幼稚细胞百分数无直线相关关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后IL-2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血清IL-2R的测定在AL的治疗监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了解肺炎链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浓度梯度法(E-test)检测青霉素和头孢噻肟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其他11种抗生素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118株(118例)肺炎链球茵.标本来源以痰、眼分泌物、咽拭子为主,分别占50.8%、30.5%、16.1%;病区分布主要在儿科、眼科,分别为51.7%、30.5%.其对青霉素、头孢噻肟、万古霉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0%;对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7%、1.7%和11.0%,对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耐药率均在80.0%以上.结论 118株肺炎链球茵主要来自痰标本,分布在儿科.青霉素、头孢噻肟、万古霉素等抗生素对其有较好的体外抗茵活性.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将过敏性紫癜患者分为六味地黄丸加开瑞坦加开瑞坦(氯雷他定)组(治疗组)和开瑞坦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评价六味地黄丸加开瑞坦治疗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效果,以期减少或减轻过敏性紫癜患者肾脏捐害的发生。本研究如达预期目的,预期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离心管法测定甲胎蛋白异质体( AFP-L3)应用于临床鉴别良恶性肝病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肝病患者血清样本54例,其中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34例,肝硬化患者20例,同时采集30例门诊体检的健康者作对照,使用离心管方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 AFP-L3),同时检测血清AFP总含量,探讨AFP-L3用于良恶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患者外周血B1细胞及血小板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37例RITP患者,给予抗Hp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B1细胞及血小板水平变化,另选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抗Hp治疗前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 (CD_(19)~+细胞)占总淋巴细胞比例为(21.4±3.7)%,B1细胞占总B淋巴细胞比例为(8.8±2.2)%,CD_(19)~+细胞、B1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5.41和6.24,P<0.01);抗Hp治疗后CD_(19)~+细胞、B1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2.74和3.19,P<0.05);抗Hp治疗后外周血CD_(19)~+细胞、B1细胞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2.35和2.61,P<0.01).抗Hp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5).结论 抗Hp治疗对RITP患者有一定疗效,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B1细胞水平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36.
背景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的一大难题,目前尚无统一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且对于部分血小板计数(PLT)极度下降的患者有致死的出血风险。艾曲波帕作为升血小板的新药,为RITP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 探究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治疗RITP的疗效,并观察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8月1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46例RITP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环孢素(CSA)组,各23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5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治疗;CSA组患者给予环孢素联合达那唑治疗。治疗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比较治疗组与CSA组临床疗效。收集治疗组和CSA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外周血Th1细胞因子〔白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IL-5)、B1淋巴细胞(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CD5+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PLT,并与对照组比较。记录治疗组和CS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9.9%(16/23),CS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9%(17/2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7,P=0.743)。治疗组、CSA组患者治疗前IL-2、IFN-γ、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CD5+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IL-4、IL-5、PL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SA组患者治疗3个月IL-2、IFN-γ、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CD5+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本组治疗前,IL-4、IL-5、PLT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8例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CSA组16例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34.8%)低于CSA组(69.6%)(χ2=6.527,P=0.013)。结论 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治疗RITP,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可能通过调节RITP患者外周血Th淋巴细胞及B1淋巴细胞,进而促进血小板生成,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荧光探针定量(FQ-PCR)法检测三种性病即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临床价值和了解本地区三种性病病原体感染现状。方法 用荧光探针定量(FQ-PCR)法对三种性病病原体DNA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2607例标本其检出率分别为NG 4.6%,CT 7.8%,UU11.2%,总检出率为43.5%。结论 应州FQ-PCR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定量准确结果可靠。1例标本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DNA的可靠、准确、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R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其中观察组加用rhIL-11(巨和粒)50μg/kg,皮下注射,1次/d,疗程14d,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近期疗效:总有效率73.3%,无效26.7%,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停药后1年的远期疗效:总有效率40.0%,无效60.0%,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2周及停药后3个月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率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停药后1年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率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不良反应以水肿及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及严重,不良反应在Ⅲ级及以上需立即停药,其他的不良反应即使出现也不严重,无须停药可以耐受。结论 rhIL-11治疗RITP患者有一定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不佳,rhIL-11可能通过增加GPⅡb/Ⅲa表达发挥作用,老年患者需注意防止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措施减少血液病房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生。方法 选择2008年7月-2013年6月血液科6 118例住院患者,对其医院感染及发生带状疱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发生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并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带状疱疹的高危因素,探讨控制措施,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 118例血液病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1 109例,感染率18.1%,其中发生带状疱疹57例,发生率0.9%,发生率逐年升高;年龄≥60岁、化疗、合并糖尿病、疾病未缓解、粒细胞缺乏是血液病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和化疗是血液病患者发生带状疱疹最主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针对发生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减少血液病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室内装修油漆作业环境污染情况及其对油漆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204名从事室内装修的油漆作业工人和178名非接触苯作业的室内装饰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其工作环境中甲醛、苯及苯系物浓度和作业人员血常规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装修油漆工人作业环境中甲醛、苯及苯系物明显超标.204名油漆作业工人白细胞异常率(15.2%)及贫血发生率(5.1%)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4%和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女油漆工人出现白细胞异常和贫血的比率明显高于男油漆工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3% vs8.1%,P<0.05;10.2% vs 3.5%,P<0.05).观察组免疫功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工龄及接触水平是白细胞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室内装饰油漆作业现场污染较为严重,长期接触会影响作业工人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应加强其职业健康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