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目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α)融合基因,筛查变异易位并对变异易位产物测序,以进一步了解变异易位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RT-PCR检测L亚型和S亚型,发现的变异易位经全自动测序仪测定其碱基序列。结果:11例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的患者中,S亚型1例、L亚型8例、变异S亚型合并L亚型2例;变异S亚型产物测序得到206bp的碱基序列,检索证实是一种新的变异易位。结论:发现了一种新的S亚型变异易位,证实同一个体可有S和L二种不同亚型并存;提示PML/RARα融合基因的RT-PCR检测中,识别变异易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血清学指标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及诊断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永根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9):743-745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多项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各种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7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CHD组和非CHD组。对11项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合适的血清学指标,分析其独立诊断价值及组合上述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CHD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l、脂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CHD组,总胆红素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C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三酰甘油、直接胆红素、载脂蛋白B、肌钙蛋白等4项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胆红素等指标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共筛选出4项指标,但单项指标的诊断价值均有限(AUROC〈0.75),4指标组合诊断价值优于任何单项指标(AUROC=0.845)。结论本研究对多项冠心病相关血清学指标进行评价,多数指标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但是单项血清学指标的诊断价值不高。而结合我们筛选的4项指标取得了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15.
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与乳酸脱氢酶在白血病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清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与乳酸脱氢酶 (LDH)的浓度变化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变化、疗效、预后中的监测作用。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了 6 2例初发 /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α 羟丁酸脱氢酶(α HBDH)与乳酸脱氢酶 (LDH)浓度。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初发或复发时血清LDH及α HBDH明显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治疗后达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者浓度下降 ,治疗前后血清LDH及α HBD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复发时血清LDH与α HBDH值较复发前有明显上升 (P <0 .0 1) ;外周血白细胞数与血清LDH含量呈正相关 (r=0 .4 2 ,P <0 .0 1) ;外周血白细胞数与血清α HBDH含量呈正相关 (r =0 .4 0 ,P <0 .0 1)。结论动态检查血清LDH及α HBDH的变化对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变化、疗效、预后有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间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外周血中的HHV-6-DNA,健康体检者和缺铁性贫血者为对照组。结果:20例ITP患者、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的HHV-6-DNA检出率分别为25%(5/20)、10%(1/10)和3.33%(1/30),ITP患者组与健康体检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ITP患者组与缺铁性贫血组间差异无显著性。15例ITP患者骨髓和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HHV-6-DNA检出率分别为46.67%(7/15)和0,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10例ITP治疗前、治疗第5天、第10天时外周血HHV-6-DNA检测,分别有3、3、2例阳性。结论:ITP与HHV-6的感染呈正相关;骨髓中HHV-6-DNA检出率高于外周血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膜表面TLR2、TLR4对NK细胞和T细胞上CD95L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对NK细胞和CD14+细胞进行设门,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单个核细胞膜表面TLR2+、TLR4+、CD3+CD95L+、NK+CD95L+,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组CD3+细胞明显增加,NK+CD95L+、CD3+CD95L+细胞数下降,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CD14+、TLR2+、TLR4+、NK+、CD3+CD95L+细胞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组相比,治疗后组CD14+、TLR2+、TLR4+、CD3+细胞明显减少,NK+CD95L+细胞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PL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上TLR2、TLR4的表达影响NK细胞的CD95L诱导凋亡的能力,在抗肿瘤逃避机体免疫中是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61岁,因"确诊急性白血病4年余,左耳闷1月"于2009-05-09入我院耳鼻喉科.患者4年前(2005年2月)因检查发现血细胞减少入住我院血液科,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APL-M3)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30 mg/d诱导缓解,1月余后复查骨髓像提示完全缓解(CR),以后规则化疗,方案为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ATRA、AA(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等交替,治疗满3年后停止化疗.化疗期间合并肺结核,予HRE三联抗结核治疗9个月后好转停药. 相似文献
19.
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的一大难题,目前尚无统一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且对于部分血小板计数(PLT)极度下降的患者有致死的出血风险。艾曲波帕作为升血小板的新药,为RITP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 探究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治疗RITP的疗效,并观察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8月1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46例RITP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环孢素(CSA)组,各23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5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治疗;CSA组患者给予环孢素联合达那唑治疗。治疗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比较治疗组与CSA组临床疗效。收集治疗组和CSA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外周血Th1细胞因子〔白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IL-5)、B1淋巴细胞(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CD5+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PLT,并与对照组比较。记录治疗组和CS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9.9%(16/23),CS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9%(17/2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7,P=0.743)。治疗组、CSA组患者治疗前IL-2、IFN-γ、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CD5+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IL-4、IL-5、PL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SA组患者治疗3个月IL-2、IFN-γ、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CD5+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本组治疗前,IL-4、IL-5、PLT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8例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CSA组16例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34.8%)低于CSA组(69.6%)(χ2=6.527,P=0.013)。结论 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治疗RITP,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可能通过调节RITP患者外周血Th淋巴细胞及B1淋巴细胞,进而促进血小板生成,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与CK-MB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罗氏电发光2010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测定62例AM I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的cTnI、肌酸激酶(CK)和CK-MB,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 I组血清cTnI、CK和CK-MB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TnI与CK-MB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6.7%,高于前三者,且动态检测对早期AM I敏感性更高、阳性持续时间更长。结论肌钙蛋白I与CK-MB联合检测能提高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具有更宽的诊断时间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