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大鼠神经系统中 NGF 的表达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相关性。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1~4月注射阿扑吗啡(APO)作阴茎勃起功能试验,然后取大鼠的大脑、胸腰段交感干、阴茎和前列腺,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荧光免疫组化法显示 NGF 阳性神经元或神经纤维,并作图像分析。结果:糖尿病1个月时尚无 ED 出现,但各处的 NGF 阳性神经元及纤维开始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随着病程延长差异更明显;2个月时 DM 大鼠阴茎勃起次数与对照组已有显著差异3个月和4个月时差异非常显著。结论:糖尿病性早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内 NGF 减少,NGF 的减少与糖尿病性 ED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糖尿病(Diabetes mullitus,DM)对大鼠坐骨神经、阴部神经及阴茎海绵体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变化及其与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1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12周组和16周组各8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另取8只注射枸檬酸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分别在注射12周和16周后,观察大鼠阴茎勃起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M大鼠坐骨神经、阴部神经和阴茎海绵体nNOS阳性神经纤维的表达。结果两组大鼠的阴茎勃起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鼠,(P<0.01);16W组大鼠阴茎勃起次数也明显低于12周组大鼠(P<0.05)。两组DM大鼠nNOS坐骨神经、阴部神经和阴茎海绵体中nNOS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6W糖尿病大鼠nNOS阳性纤维的表达也明显低于12周组。两组大鼠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与nNOS阳性神经纤维数量的减少相关,可能为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重组hTGF-β1腺病毒(adeno-hTGF-β1)转染的BMSCs在体内成软骨能力的初步研究,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重组adeno-hTGF-β1转染猪BMSCs,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检测(ELISA法)重组腺病毒转染hTGF-β1蛋白的表达。然后消化收集重组腺病毒转染后的BMSCs,均匀接种于圆盘状PGA支架上,对照组转染adeno-LacZ,然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在植入后第3周取材,分别行大体观察、组织学、II型胶原免疫组化和蛋白聚糖含量检测对形成组织进行评价。结果 ELISA结果显示adeno-hTGF-β1转染的BMSCs,其hTGF-β1表达量是转染adeno-lacZ 的BMSCs 2.65倍( P0.05)。植入裸鼠体内后3周取材,实验组HE染色观察可见有软骨形成,但较不均匀,并被纤维组织分割,形成的软骨组织区域可见软骨细胞包埋在软骨陷窝内;对照组可见仅有少量软骨形成,被大量的纤维组织和未降解的PGA支架包裹,实验组和对照组形成软骨占总组织百分比,分别为(41.83±4.64)%和(17.50±2.85)%,P0.05。Safranin’O染色显示,实验组形成的软骨组织区域都有被染成桔红色蛋白多糖类基质分泌,着色比对照组更深。实验组形成的软骨组织区域有大量棕黄色的II型胶原颗粒,而对照组仅有少量的棕黄色的II型胶原颗粒,实验组形成的软骨组织中的蛋白聚糖含量多于正常猪耳软骨。结论重组hTGF-β1腺病毒转染BMSCs作为种子细胞,在裸鼠体内能促使软骨组织形成,从而为hTGF-β1基因转染的BMSCs在软骨组织工程应用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疲劳运动对大鼠心血管超微结构及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Wistar-Kyoto大鼠接受适应性训练5 d后,分为安静对照组(不运动)、适应训练组(维持适应性训练的运动量,连续运动5 d)和急性疲劳运动组(疲劳运动5 d,直至出现明显拒跑),每组8只。运动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收缩与舒张功能;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主动脉和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安静对照组和适应训练组比较,急性疲劳运动组大鼠主动脉对高钾溶液诱导的血管收缩反应无明显变化,对苯肾上腺素引起的收缩反应显著减弱(P<0.01);对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明显增强(P<0.01),给予一氧化氮合酶阻断剂干预后血管舒张反应完全被抑制。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急性疲劳运动组大鼠主动脉内膜内皮细胞损伤,内弹力膜断裂, 平滑肌细胞层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心肌纤维收缩带形成,线粒体变性。结论 疲劳运动可导致心肌线粒体及血管内膜损伤;血管收缩减弱,舒张呈增强趋势,可能是过度运动后发生低血压及猝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山茛菪碱常用于治疗感染中毒性休克,内脏平滑肌绞痛等。这些应用与其扩张小血管、调节微循环有关。山莨菪碱的扩血管作用机制一直不清楚,既往研究认为与其拮抗血管平滑肌M受体或α受体相关,亦有研究发现山莨菪碱有钙拮抗作用。林世清等研究发现。山莨菪碱能改善失血性休克时肠粘膜微循环。王莉莉等采用猫离体血管功能实验发现,在猫肠系膜动脉、肾动脉和股动脉,山莨菪碱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反应,这种效应具有组织特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离体正常(Wistar)大鼠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腹主动脉舒张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腹主动脉环(长度为4~5 mm的血管)灌流技术,观察山莨菪碱对正常大鼠及SHR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并观察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预处理对山莨菪碱作用的影响。结果:山莨菪碱对PE预收缩的正常大鼠内皮完整和去内皮血管的舒张作用差异显著(P<0.05);对PE预收缩的SHR内皮完整及去内皮血管环,山莨菪碱均具有显著舒张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最大舒张率分别为(78.6±6.9)%和(65.76±11.39)%,无统计学差异。用NOS抑制剂L-NAME预处理正常大鼠内皮完整的血管环,可显著地抑制山莨菪碱诱导的舒张作用(P<0.05)。山莨菪碱对SHR血管的舒张作用能够被L-NAME抑制,抑制前后最大舒张率分别为61%和11.9%(P<0.01)。结论:山莨菪碱可能通过内皮和平滑肌2条途径发挥舒张大鼠离体腹主动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甘草汤的不同配伍中,其毒性成分的含量影响。[方法]依据不同的组合方式对所用麻黄与附子以及甘草予以配伍,并应用酸溶碱沉的萃取方法自配伍后复方当中将乌头生物碱提取出来,再以紫外光谱法对已经被酸性染料进行络合后的生物碱予以分析,之后检测配方中的总生物碱与酯型生物碱以及非酯型的生物碱。[结果]经配伍后的酯型生物碱,其含量自46%已下降为10.00%以下,同时非酯型的生物碱,其含量自54%已上升为89%以上。[结论]甘草与麻黄均能够使附子减毒增效,并且将三者予以同时煎煮,其减毒效果同其他类型煎煮方式相较,效果均具有显著性,而且对揭示祖国医学中药配伍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糖尿病的概念、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预后糖尿病是由一组以慢性高血糖及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不同的代谢性疾病所组成,这些代谢紊乱由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异常所致[1]。可见,糖尿病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涉及三大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开放性损伤出血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968例开放性损伤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968例开放性损伤出血患者发生感染116例,感染率为12.0%;共检出病原菌12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3株占35.83%、革兰阴性菌72株占60.00%、真菌5株占4.17%;患者住院时间长、合并有其他疾病、导尿管留置时间长、进行侵入性操作、应用呼吸机以及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是开放性损伤出血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开放性损伤出血患者感染的发生率高,临床医护工作人员应根据开放性损伤出血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控制医院出血患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城郊高龄老年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资料完整的老年房颤患者,按照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华法林组(51例):华法林起始剂量1.25 mg,1次/d.每隔3d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次.2~4周达到目标范围,如INR未达标,每隔1周增加华法林0.625 mg,直到INR控制在2.0~3.0.INR稳定前门诊随访每周监测1次,INR稳定后每4周监测1次;阿司匹林组(49例):阿司匹林,100 mg,1次/d.结果: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华法林组血栓栓塞等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19.15%比3.92%,P=0.017),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4.25%比5.88%,P>0.05).结论:高龄老年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能显著降低栓塞发生率,而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