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通过测量颈椎椎弓根尺寸和进钉点进钉角度,为置入椎钉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2月至2005年10月我院和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怀疑颈椎损伤患者60例,其中男30例,平均年龄(43±19)岁,女30例,平均年龄(42±15)岁。均排除颈椎病理改变。60例患者行颈椎CT扫描,扫描范围第2颈椎~第1胸椎,扫描电压140kV,200—250mA。结果颈椎椎弓根平均内径为1.3—3.3mm,颈椎椎弓根平均外径为4.0~7.0mm,最小的椎弓根宽度在女性第3颈椎椎体,最小的椎弓根外径为3.2mm,最大椎弓根宽是第7颈椎,男性为11.1mm,女性为6.6mm。平均内壁皮质骨厚度为1.5—1.9mm,平均椎弓根轴长度29.3~33.7mm,平均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40.6°-49.6°,颈椎椎弓根钉进钉点到中线的垂直距离平均为20.2~23.7mm。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应行CT测量,螺钉角度接近50°,进钉角度尽可能偏外侧。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93例感音性耳聋患者均采用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螺旋扫描及内耳三维重建。结果 81例先天性感音耳聋患者中检出7例13耳Mondini畸形,5例8耳大前庭水管综合症(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1例2耳内耳骨化;1例2耳内耳纤维化患者CT扫描正常,而MRI能够显示其信号明显减低,术中证实由于纤维组织阻塞,电极不能植入耳蜗底周;另12例语后聋患者中检出2例4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例2耳内耳骨化。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CT检查必不可少。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以及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MRI水成像是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33.
目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形反映相应神经核团的电活动,而中内耳三维CT重建可反映中内耳的结构发育情况,观察两对婴幼儿听觉通路结构异常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0-10/2003-05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耳聋患儿20例,年龄≤4岁,首先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提示听觉通路下段异常然后以1.0mm层厚行双耳螺旋CT扫描并对中内耳结构行表面遮盖成像法三维重建,分析中耳听骨链及内耳结构的大小、形态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图形中各波潜伏期,峰间潜伏期,波形的可重复性,波V反应阈值。结果:纳入分析20例40只耳。①中内耳CT三维重建:20例40只耳中.显示中和/或内耳异常率42%(17/40),其中中耳听骨链异常12耳,表现为慢性中耳炎听骨链异常8耳(胆脂瘤型6耳,肉芽肿型2耳),表现为中耳听骨链异常4耳。内耳先天性发育异常5只耳(表现为半规管发育细小或不全3耳,耳蜗发育不全2耳)。余23只耳未见异常。②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20例40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异常率82.5%(33/40):其中Ⅰ波缺失,余波正常13耳,Ⅰ~Ⅴ波潜伏期缺失20耳结论: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主要是通过短声刺激诱发脑干神经细胞产生电位记录,用于测试婴幼儿耳聋及高危儿,能客观地反映听力和听觉传导通路的病理障碍。②三维CT可更清楚地显示骨、砧骨及其关节的解剖结构,且可从不同角度观察其微细解剖结构间的三维空间关系,提高了因听小骨病变等骨性传导通路导致听力传导异常诊断的准确。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磁共振敏感成像(SW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DAI患者,均作MRI常规平扫及SWI扫描,入院后所有患者均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析SWI对DAI诊断价值,评估其与G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DAI出血性病灶MR常规序列呈低信号或等信号,SWI低信号;病变附近有环样水肿带,T1WI低信号,T2WI、FLAIR序列、T2-FFE序列高信号,病灶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SWI序列共检出DAI病灶681个,高于MR常规各序列;SWI检出病灶总体积明显大于T2-FFE,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序列检出病灶数目及病灶总体积均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823、-0.766,P0.05)。结论 SWI序列可检出更多DAI病灶,其所见DAI病灶数目、体积与GCS评分呈负相关,与预后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35.
MRCP在梗阻性黄疸定位与定性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MRCP在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5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MRCP、MRI资料,着重分析MRCP在梗阻定位方面的作用及其形态学特征,并评价其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MIP三维重建图像可显示胆管全貌,MRCP对54例胆系梗阻的定位诊断均与手术、内镜所见相符,定位准确率为100%。恶性病变中,9例肝门区胆管癌呈突然截断,梗阻端呈圆钝状或平直状,3例胆总管下段癌呈偏心性、不规则性狭窄;11例胰头癌中8例呈乳头状,3例呈偏心性、不规则性狭窄;6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中5例呈鸟嘴状,1例呈渐行性狭窄。良性病变16例结石梗阻端呈倒杯口状;9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呈渐行性改变。结论MRCP可明确定位梗阻部位,并初步定性诊断;结合MRI平扫、动态增强资料可显著提高良恶性鉴别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应用立体定向技术与CT相结合,通过CT扫描图像上直接定位对丘脑中央中核损毁的方法,对顽固性癌痛进行治疗,并探讨顽固性癌痛的发生机制.方法对颅内阴性靶点进行三维成像,立体定位,应用射频电凝对其靶点进行损毁.结果35例晚期不同癌痛病人,术后效果获得控制33例,缓解2例.结论CT扫描直接定位行靶点损毁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图像较清晰,易于推断靶点位置.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移床扫描(MobiTrak)技术在下肢动脉CE-MR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临床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病人进行CE-MRA检查。其中7例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4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1例患者下肢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血栓形成,并得到DS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靶血管显示优9例,良2例。结论:移床扫描技术能准确地整体评价下肢动脉病变,是一种创伤小、简便、可靠、有应用潜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研究对比剂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作用。方法临床拟诊的垂体微腺瘤50例行快速自旋回波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接着行常规增强扫描,分析比较动态增强和常规增强两种方法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结果常规增强组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为72%;动态增强组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为94%。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为近1年本院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55例,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39岁~81岁,平均年龄67岁。应用MRA检测所有患者的颅内动脉,并同时与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对比。结果: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为90.6%,敏感性为75.9%。MRA假阳性率为34.9%,假阴性率为4%。结论: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方面MRA有较好的可靠性,可指导临床医师进行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