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2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34篇 |
内科学 | 41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31篇 |
综合类 | 79篇 |
预防医学 | 40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38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4篇 |
肿瘤学 | 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和普通遗传性大肠癌临床表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与普通遗传性大肠癌临床表型的异同,为临床辨认HNPCC家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阿姆斯特丹标准Ⅱ或日本标准的22个HNPCC家系(A组)和普通遗传性大肠癌20个家系(B组)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分析。结果:1)A、B两组男女发病的比例分别为1.4:1(41/30)和1.5:1(38/26),无显著性差异(P>0.05)。2)A、B两组确诊的中位年龄分别为48岁(32~70岁)和61岁(30~83岁),50岁以前发病比例分别为59.2%和26.6%,A组较B组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差异显著(P<0.01)。3)A、B两组右半结肠癌发病比例分别为56.9%(29/51)和29.2%(7/24),差异显著(P<0.05)。4)A组多发癌7例,B组未见多发癌。5)A组第一、二、三代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64岁、56岁、48岁,逐渐年轻化,B组无此现象。结论:HNPCC与普通遗传性大肠癌临床表型不尽相同,提示两者各自有其独特的遗传学特征。 相似文献
72.
女性散发性基底细胞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女性散发性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用免疫组化结合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从500例女性散发性乳腺癌中筛选出基底细胞型乳腺癌,结合形态学及临床病理参数分析散发性基底细胞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在500例乳腺癌中共筛出三阴性乳腺癌77例(15.4%),基底细胞型乳腺癌60例(12.0%)。基底细胞型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学与非基底细胞型乳腺癌并无明显差异。基底细胞型乳腺癌与非基底细胞型乳腺癌相比,其在发病年龄、发病时月经状态及肿瘤TNM分期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二者在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上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散发型基底细胞型乳腺癌倾向于原发灶较大,淋巴结转移多。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人胞苷脱氨基酶基因(CD)导入小鼠骨髓细胞中,观察小鼠骨髓细胞对大剂量阿糖胞苷的耐受性。方法:2003-07/2004-12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以反转录病毒为载体,将人胞苷脱氨基酶基因通过共培养转染入小鼠骨髓干细胞,观察共培养后的骨髓细胞及经药物处理耐Ara-CCFU-GM生成情况;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提取的DNA,用PCR检测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耐药基因的表达。结果:含有耐药基因的骨髓细胞耐药克隆的形成为52%,对照组为9%;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经PCR检测,显示有CD基因条带;耐药基因转染后小鼠骨髓对阿糖胞苷的耐受明显增加。结论:CD基因可以进入小鼠骨髓细胞并且获得共表达,提高了造血细胞对阿糖胞苷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4.
75.
广东汉族人群Rh、MNSs、P、ABO血型系统抗原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型是一种遗传密码 ,在人类学中可用于研究人类起源、进化和种族的差异 ,笔者对广东地区 1 1 1名汉族人群 Rh、MNSs、P、ABO血型抗原进行了调查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惠州市卫生学校在校生 1 1 1名 ,均为汉族 ,其中男 61名 ,女 5 0名 ,平均年龄 1 9.0 8±0 .79岁 ,三代无近亲血缘关系 ,均来自广东各地。2 试剂及方法 抗血清 (抗 - D、- E、- C、- e、- c、- M、-N、- S、- s、- P1、- A、- B、- H)均为日本中央红十字血液中心和美国 Ortho公司产品 ,所有血清均在有效期内使用。采用盐水试管法、凝聚胺法、抗球蛋…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伴癌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与不伴癌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ERα与p53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用免疫组化法研究129例不伴癌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及86例伴癌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及ERα蛋白表达差异。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于18.2%(14/77)单纯性非典型导管增生(ADH),31.0%(9/29)伴原位癌的ADH(ADH/DCIS),26.7%(8/30)伴浸润性导管癌的ADH(ADH/IDC),三者间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在79.3%(23/29)伴原位癌的ADH(ADH/DCIS)中阳性表达,在76.7%(23/30)的伴浸润性导管癌的ADH(ADH/IDC)中阳性表达,均明显低于其在单纯性ADH中的表达(72/77,93.5%),P<0.05。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突变型p53蛋白的核聚集与ERα阳性表达的相关系数r=-0.512,P<0.01。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虽然不伴癌的ADH与伴癌的ADH有相同的形态学表现,但形成的分子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碘酸钠(NaIO3)诱导大鼠视网膜退行性改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30 mg·kg-1 NaIO3尾静脉注射,建立大鼠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变模型。继续饲养21 d,检测大鼠视网膜电图(ERG),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差异蛋白情况。结果 ERG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暗适应0.01ERG、暗适应3.0ERG、暗适应3.0振荡电位以及明适应3.0ERG和明适应3.0闪烁光反应b波振幅分别比对照组降低79.98%、81.64%、76.08%、61.68%、5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细胞层数减少,尤其是外核层、内核层结构紊乱,呈现明显的波浪形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SOD和CAT活性分别下降12.51%和14.08%,MDA含量增加5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观察COP9信号复合体(COP9 signalosome,CSN)6号亚单位(CSN6)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检测CSN6和PTEN蛋白表达,MTT法及划痕损伤实验检测转染CSN6及磷酸酶基因(PTEN)质粒的细胞增殖生长的情况。结果 MCF-7细胞转染shRNA-CSN6,在CSN6蛋白表达降低的同时,PTEN的表达增高。乳腺癌细胞MDA-MB-468细胞在转染PTEN后,其增殖受到抑制,而转染CSN6后,能够逆转PTEN的抑制作用,促进细胞生长。结论 CSN6有可能通过降解PTEN而引起乳腺癌细胞的增殖生长。 相似文献
80.
目的总结分析结核性脓胸并发胸膜血管肉瘤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对2016年11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例结核性脓胸并发胸膜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文献资料。以“pleural angiosarcoma”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以“胸膜血管肉瘤”为检索词检索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95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影像学表现、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治疗方法、预后及病程时间。结果患者.男,56岁。因“胸闷、咳嗽超过1个月,痰中带血20 d”入院,住院期间多次行胸部手术.病理诊断为结核性脓胸并发胸膜血管肉瘤。患者发病17个月后因病死亡。通过文献复习与筛选共获得相关文献31篇,包含32例胸膜血管肉瘤患者,加上本例患者共计33例;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24~87岁,平均(64. 12±13. 90)岁。33例患者中有结核性脓胸病史者9例,有脓胸病史者1例;有放化疗病史者2例,单纯放疗病史者1例;有粉尘接触史者1例。病灶位于右侧胸腔14例.左侧胸腔12例,双侧胸腔7例;发病时单纯胸腔积液者4例.胸膜增厚、胸膜肿物者12例,胸腔积液并发胸膜增厚、胸膜肿物者17例;明确有血胸者16例;发生转移病灶5例;CD31阳性者27例,CD34阳性者17例,Vimentin阳性者15例,呱因子相关抗原阳性者9例。33例患者均为病理确诊。治疗方法有手术(14例)、化疗(10例)、放疗(6例)、介入动脉栓塞(2例)、微波消融(1例)、胸膜固定(3例)、血管靶向药物治疗(5例)。患者病程为2个月至15年,中位时间为7个月;最终24例患者死亡,预后不详、失访和末次随访时存活者各3例。结论胸膜血管肉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结核性脓胸易导致胸膜血管肉瘤的发生,当结核性脓胸患者并发不明原因的渗血性病变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防止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