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78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239篇
预防医学   17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0篇
  2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注意缺陷障碍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行为障碍,迄今仍然是儿童保健门诊中的一个热点病种,且很容易共患其他行为问题。任何单一的治疗措施往往难以达到显著而持久的效果,需要建立"个体化的药物治疗、行为矫治、支持性心理干预、父母咨询及教学干预"的综合干预模式进行多方位的、综合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创伤应激情况下应激器官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形态与功能变化。方法 对大鼠爆炸伤后不同时相点的肾上腺和甲状腺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 爆炸损伤后引起动物强烈应激反应 ,应激器官肾上腺和甲状腺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病理过程表现为 3期 :伤后早期 (第 1~ 3天 )为过度应激期 ,表现为细胞内颗粒大量排空 ,甚至引起细胞破裂 ,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过度释放 ;继之 (第 7天 )为功能衰竭期 ,滤泡塌陷、细胞退变和萎缩 ;以后 (第 2 0~ 2 6天 )出现修复改变。结论 爆炸伤后引起动物过度应激反应 ,创伤后应激性疾病 (PTSD)与应激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变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3.
电镜样品取材的意义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在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镜技术是医学超微结构研究的重要手段[1].生物医学研究的对象多种多样,有组织、细胞、微生物及生物大分子等.而生物样品制备的特殊性使得制样过程耗时长而复杂,对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等一系列程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每一步都要特别认真、细致,一环紧扣一环,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会造成制样失败.取材、固定是电镜标本制作的第一步,而且需要送样者(大多不是电镜专业人员)亲自操作,出现问题最多,如果做不好,后续程序将是徒劳.为提高超微结构研究的质量,现就送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我室的体会总结如下,供有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了解沈阳市1~5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现况,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8个社区和4所幼儿园共1 594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问卷的调查方法,分析包括儿童家庭背景、儿童健康状况、儿童的饮食行为、就餐环境及喂养交流四个方面的数据。结果 沈阳市1~5岁儿童饮食行为总的检出率为50.6%,检出率从高到低为:不良进食习惯33.3%、胃口差26.9%、食物偏好24.9%、父母过度关心22.0%、害怕进食2.1%、潜在疾病0.8%。 结论 沈阳地区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较多,应该引起儿保医生的高度重视;今后对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干预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地区有针对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995.
胰肠(胃)吻合口漏一直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安全开展的重要因素,胰肠(胃)吻合口重建方式被认为是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胰肠(胃)吻合口重建的方式具有方法众多、小样本临床研究多及随机对照研究少的特点。胰肠(胃)吻合口的重建方法包括  相似文献   
996.
发育诊断与病因诊断         发育行为儿科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发育和行为障碍,而发育行为儿科医生是最能证实儿童发育和行为障碍,同时又能将这些儿童于最早期转诊至适当教育和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发育行为儿科在临床诊断上通常有2个层面:一个是描述性发育行为诊断层面,如脑瘫、智力受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孤独症等;另一是寻找适当的实验室检查层面,如染色体分析、遗传代谢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等,以病因学诊断说明儿童发育和行为异常。例如,对于1例持续全面发育落后的患儿,采用描述性发育行为诊断为智力受限,而实验室检查可能提示患儿为染色体缺失综合征,特定染色体缺失是该智力不足患儿的病因;同理,对于1例孤独症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为脆性X综合征,而脆性X综合征就是该孤独症患儿的病因。越是严重的发育和行为障碍,越有可能证实其存在特定病因,从而获得病因学诊断。然而,发育和行为障碍的临床诊断跨度很大,横跨程度贯穿轻度至重度,且轻度远多于重度。因此,发育行为障碍患儿均可作出描述性诊断,但是大多难以作出特定的病因学诊断。例如,中重度智力不足(intellectual disability)[智商(IQ)<50]患儿中43%可发现明确的生物医学病因,而轻度智力不足患儿仅13%可发现生物医学病因[1]。随着基因测试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今后发育和行为障碍将会做出更多的病因学诊断。描述性发育行为诊断可揭示多重障碍,同时每例患儿在纵向发展中的优势和弱势又能提示预后、推荐教育与治疗性干预;而特殊的病因学诊断能为家庭提供遗传咨询,可发现相关异常或医学上的问题,预防并发症,同时帮助父母了解患儿会有此类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妊娠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自2006年8月到2010年10月收治的32例妊娠期发生L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 32例患者中,剖宫产17例,顺产2例,新生儿无畸形,阿氏评分均在8分以上;11例应患者要求中止妊娠,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流产。共有27例患者放置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并最终全部取出。所有患者经治疗出院时患肢周径较健侧差异在(2±0.3)cm之内。本组无死亡,无肺栓塞发生,无出血并发症。平均随访(11±1.1)个月,随访期间行超声检查,17例患者下肢静脉仍存有静脉血栓,D 二聚体测定阴性,所有患者肢体症状无反复,未发现明显的症状性肺栓塞。结论 妊娠期妇女合并LDVT,不推荐溶栓治疗;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安全有效;华法林在妊娠期禁用,在哺乳期可择情使用;严格掌握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指征,不建议放置永久性滤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家庭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儿童保健从业人员和家长携手改善儿童饮食行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而努力。【方法】随机抽取120名有饮食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分析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20名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包括挑食、偏食、进食量少、进食时间过长、进食地点不固定等。他们大多母孕产期情况良好,幼时添加辅食没有困难,在幼儿园的饮食行为表现比在家中更让家长满意。与以祖辈为主要照养人的儿童相比,以父母为主要照养人的儿童能更早不依赖奶瓶,更早独立进食。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工喂养,独立进食的年龄晚是家长对儿童饮食行为表现不满意的高危因素(P=0.000);家庭喂养态度一致是父母对孩子饮食行为表现满意的保护因素(P=0.003)。多数家长认为儿科医生的帮助是可靠的。【结论】早期认识并重视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其可能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积极主动干预;加强健康宣教,发挥家庭在儿童保健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饮食行为的内涵包括喂养行为、进食行为、食物选择和进食氛围.儿童的进食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由被动进食过渡到主动进食;年龄越小,受家长进餐行为的影响越大,学龄儿童乃受同伴影响;此外,食品广告的作用不可忽视.正是由于饮食行为内涵丰富,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是临床中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至今对这个问题尚无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  相似文献   
1000.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过干预后饮食行为问题儿童的行为改善情况,及抚养人饮食行为知识、对被抚养人饮食行为态度的改变。【方法】以上海市248名12~67个月的饮食行为问题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讲课、个别咨询及发放科学读物等措施,对其进行6个月的饮食行为干预,通过对抚养人的问卷调查,了解所有儿童干预前后的饮食行为改善情况,抚养人饮食行为知识、对被抚养人饮食行为态度的改变,就中期评估时的调查结果进行干预前后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干预,被调查儿童的饮食行为综合评分由基线的(19.63±5.25)分下降至(14.95±4.30)分,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各项饮食行为评分也均有显著下降,抚养人报告儿童有挑食、偏食、厌食的比率分别从59.3%、51.6%、18.5%下降至34.3%、38.3%、4.8%(P=0.000),抚养人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担忧程度下降(P=0.001),更多的抚养人选择通过行为矫正来解决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对儿科医生在解决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信任度上较前有显著提高。【结论】通过综合的饮食行为干预,可以改善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并丰富抚养人的饮食行为知识,改变其对被抚养人的饮食行为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