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78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21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236篇
预防医学   17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0篇
  2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急性动脉栓塞是指从心脏或近端动脉壁脱落或外界进入动脉的栓子,阻塞远端动脉血流,继而并发血栓形成,导致肢体急性缺血和坏死,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如果没有及时诊治及正确处理,可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尤其对病程相对长、年龄大、血管质量不良、有陈旧性血栓、估计取栓困难的人来说风险更大[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自2005年8月—2009年2月收治了52例动脉硬化闭塞症  相似文献   
52.
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已成为临床多发病之一。DVT后期可发生深静脉功能不全等一系列病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倾向于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溶栓、抗凝、祛聚等药物治疗。静脉取栓术因其创伤大、术后易复发效果欠佳。我院自2002年12月开始采用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取得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合并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并讨论病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12例DVT患者中7例为中央型,2例为周围型,3例为混合型.DVT合并肺栓塞2例.10例中央型和混合型DVT的肢体增粗症状严重,肢围差距均>5 cm.9例行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保护下的腘静脉置管溶栓术(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其中l例介入造影过程中发现左股静脉突然中断,中转手术行股静脉探查修复术、CDT及髂静脉支架植入术;8例发现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其中6例在CDT治疗后行髂静脉支架植入术.1例结合术前彩超及造影所见考虑为右大隐静脉残端血栓蔓延至股静脉,行股静脉切开取栓治疗.2例周围型DVT行抗凝为主的综合性药物治疗.本组12例DVT患者均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结论 手术损伤股静脉、大隐静脉残端过长、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DVT的临床常见原因.术前明确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病变类型、术中仔细操作、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室内外环境危险因素.方法 2007年9月~2008年8月,对115例0~15岁新发急性白血病患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8例)进行相同性别和年龄及入住相同医院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患儿父母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一般情况和可能的危险因素(室内和室外相关环境因素).运用Logistic模型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 母亲孕前和(或)孕期化学物质接触史(OR=2.68, 95%CI 1.22~5.90)、父亲既往医源性放射性物质接触史(OR=2.78, 95%CI 1.24~6.23)、居室周围高压变电器和(或)电线分布(OR=3.35, 95%CI 1.38~8.17)、居室内非实木地板装修(OR=1.91, 95%CI 1.04~3.51)、儿童冬季睡眠时门窗关闭(OR=3.30, 95%CI 1.80~6.06)和儿童经常使用解热镇痛药和(或)抗生素(β=-1.011,OR=0.36, 95%CI 0.19~0.72)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相关.亚型分析中,上述6项因素除居室内非实木地板装修外均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相关;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母亲孕前和(或)孕期化学物质接触史、居室周围有工业三废、儿童冬季睡眠时门窗关闭.结论 室内外环境因素是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对不同亚型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影响作用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55.
[背景]总结提高壶腹部周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切除率及疗效的经验.[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06年6月间收治的61例壶腹部周围癌病人临床资料,采用解剖性探查及纹式钳勾划技术,给58例病人施行了一次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切除率为95%,其中41例癌细胞侵入周边大血管,2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30例癌细胞侵入胰周神经丛.58例手术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1例,出现并发症者为14例,未见并发胰漏及胆漏病例.[讨论]术中充分暴露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并应用解剖性探查及纹式钳勾划技术可显著提高胰十二指肠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56.
1.本文报告了M193、5.56毫米高速弹丸和7.62毫米制式弹丸致伤后,伤后6小时伤道的超微结构变化。实验动物为10只成年狗,每组5只,取材部位为入口部、中间部和出口部。分别距腔壁0.5、1.5和2.5厘米处。 2.实验结果表明:光镜检查有病变的部位,电镜检查时,超微结构的变化更为严重。距创腔2.5厘米处,光镜检查时见变化已很轻微。但电镜观察时,仍见肌原纤维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发生变性坏死,5.56毫米组尤为严重。 3.部分肌原纤维的Z线呈特征性的阶梯状排列,一些肌原纤维束呈波纹状,与光镜观察到的肌纤维改变正相一致。这些均可能与压力波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肢体淋巴水肿。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08年8月—2011年6月采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29例淋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抽取骨髓过程中2例出现乏力症状,第2天好转,其余患者均无异常。分离的单个核细胞计数为(110~820)×108mL-1,干细胞移植过程顺利。术后有3例患者自述患肢局部注射部位发热、胀痛感,后逐渐缓解,无其他明显并发症。平均随访18.3个月,10例患者肢围较术前无明显改善,但肢体皮质硬化程度有所下降;19例患者患肢与健肢周径之差明显减小,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水肿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但远期安全问题需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了解长宁区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长宁区1-6岁儿童采用整群系统抽样,对儿童照养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饮食行为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为45.20%.而家长报告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为59.57%.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有关的因素为:儿童年龄(χ2=27.572,P<0.001)、呼吸道感染频率(χ2=8.418,P<0.05)、便秘(χ2=33.217,P<0.001)、胃食管返流(χ2=9.152,P<0.01)、气质(χ2=58.184,P<0.001)、照养人的饮食行为(χ2=10.035,P<0.01).结论 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高.对高发人群要重点加强饮食行为的培养和干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类化于照养人饮食行为问题,应开展饮食行为问题的家庭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59.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表现为持久的抑郁状态,伴情绪低落,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症状,常见表情淡漠、多愁善感、多疑、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思维迟钝、意志减退、悲观失望,重者可有自畏感,甚至有自杀倾向。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相似文献   
60.
福建省三明市高中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目的评价三明市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即时效果和同伴教育可行性。【方法】从三明市高中学校中随机抽取7所学校并选取981名高一年级学生作为干预组进行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另选1 008人作为内对照组;同时选取另外7所高中学校1079名学生作为同期外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分别对3组学生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各项知识得分较教育前均有显著性的提高(P<0.0 1),知识总得分均分从18.23分上升到27.31分(t=-24.542,P<0.001),与内、外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362.97,P<0.001);更多的干预组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持同情态度(t=7.359,P<0.001)。【结论】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对提高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