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76篇
特种医学   23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持续ST段抬高对判断直接PCI治疗AMI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ST段抬高回落情况将229例直接PCI后TIMI血流3级的AMI患者分2组:ST段回落>50%组(甲组),147例;与ST段回落<50%组(乙组),82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特征,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甲乙两组:无复流(blush分级<2级)为14/147(9.5%)和21/82(25.6%);住院期间病死率5/147(3.40%)和9/82(11.0%);MACE 8/147(5.4%)和11/82(13.4%);心功能EF数值56.99±9.78和49.82±8.78比较,P<0.05,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病死率2/147(1.34%)和3/82(3.7%);MACE 10/147(5.4%)和7/82(8.5%),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ST段抬高回落情况可作为直接PCI后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不同消融位点对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6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近中段消融组和全段消融组,每组8例。完善相关检查后行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治疗。术中记录消融参数(起始阻抗值、最低阻抗值、消融实际功率、消融实际温度),术后即刻复查肾动脉造影。所有患者术后继续监测血压,随访至术后3个月。结果 全部1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所有患者消融起始阻抗平均值为(180.0±12.3)Ω,消融最低阻抗平均值为(157.8±12.8)Ω,阻抗下降率平均为(12.4±2.6)%;实际消融温度为40~50℃,功率为5~18 W。术后肾动脉造影显示全段消融组2例发生肾动脉痉挛,近中段消融组无一例发生肾动脉痉挛,两组肾动脉痉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血压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在肾动脉近中段进行消融,特别是在肾动脉开口处消融,可能不会影响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的降压效果,并可一定程度上减少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转运模式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行急诊PCI的268例STEMI患者,其中139例患者的一次性12导联心电图由社区医师或救护车上的急救人员通过手机微信传输到指定的心内科医师手机上(胸痛中心模式探索组),129例患者自行来院就诊(普通就诊组)。比较两组的进门到球囊扩张(D-to-B)时间和达标率(D-to-B低于90 min的概率),住院期间病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胸痛中心模式探索组和普通就诊组的D-to-B时间[(86.4±4.5)min比(97.4±10.3)min,P0.01]、住院期间病死率(2.9%比9.3%,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4.3%比11.6%,P0.05)、平均住院天数[(8.7±3.2)d比(10.9±4.5)d,P0.05]及住院费用[(50 347±19 310)元比(58 102±41 178)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区域胸痛中心模式能缩短STEMI患者的再灌注时间,降低近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分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组和对照组(肾功能正常),均于术后1 a临床随访。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组住院期间心源性病死率和1 a心源性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慢性肾功能不全组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有增加趋势。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有增加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QRS波时限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无再流的关系。方法对1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根据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分为再流组149例和无再流组19例,检查其入院、PCI后即刻及4 h心电图,计算梗死相关导联的QRS波时限均值;并对两组各项临床及心电图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与再流组比较,无再流组年龄较高、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较长、合并糖尿病者较多、入院时QRS波更宽(P〈0.05或〈0.01)。相关分析显示,AMI患者的入院时QRS波宽度、年龄和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与直接PCI后无再流发生独立相关(P〈0.01或0.05)。结论AMI患者的入院时QRS波时限有助于预测直接PCI后无再流发生。  相似文献   
16.
例1:女性45岁,活动后气急1年,晕厥两次。心超测肺动脉收缩压97mmHg,右房右室增大。右心导管测肺动脉压为75/29mmHg,平均压47mmHg,血压95/62mmHg。诊断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口服西地那非50mg,50min后测肺动脉压降至65/24mmHg,平均压降至38mmHg,但血压降至81/52mmHg,患者无明显症状。出院后口服西地那非25mg/bid,随访1周,症状有所改善,血压未见降低。 例2:女性47岁,头晕伴气急近10年。心超测肺动脉平均压85mmHg,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行右心导管检查,提示在房间隔水平出现右向左分流,测肺动脉收缩压108mmHg,平均压65mmHg,口服西地那非50mg后,观察2h,肺动脉压均无明显变化。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小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明确心肌缺血时心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所占比例、动态变化及其与单核细胞的相对比例变化, 以证明DC参与缺血损伤相关的免疫炎症反应。方法  制作小鼠的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 心脏缺血30 min后分别于再灌注1、2、4和7天时摘取小鼠心脏, 制备心脏单个细胞悬液。同时加入CD45、CD11c和Ly6C抗体进行流式细胞检测, 策略为选取CD45阳性炎症细胞进一步行DC标记CD11c、单核细胞标记Ly6C的细胞亚群分析。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结果  每只小鼠心脏制备所得的单个细胞悬液行细胞计数为(1~2)×106个。CD45阳性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于再灌注1天时即达到高峰, 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CD45阳性细胞群中以CD11c和Ly6C标记细胞亚群的相对比例, 以CD11c+Ly6C+DC动态变化最为明显, 2、4、7天均有显著升高, 7天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与此同时, CD11c+Ly6C-DC和CD11c-Ly6C+单核细胞的相对比例有短暂降低, CD11c-Ly6C-细胞的相对比例无显著变化。CD11c, Ly6C标记的各亚群细胞占心肌细胞数的比例在1~2天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 7天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  小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后1天时CD11c+Ly6C+DC明显增多, 在短期内可消退, 提示DC参与缺血损伤相关的免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准分子激光冠脉成形术(ELCA)8例,均为男性,年龄平均61岁。心梗4例(2例有梗塞后心绞痛),4例仅表现为心绞痛。冠脉造影显示LAD狭窄6支,LCX狭窄4支,RCA狭窄4支。按ACC/AHA分型B型5例,C型3例。均用ELCA+PTCA。根据血管直径选用1.3mm(能量密度14.5mJ)和1.6mm(能量密度21.0mJ)激光导管,频率20Hz。1例导引钢丝未能通过狭窄,ELCA失败,另1例二次心梗,经旁路移植后仍有心绞痛发作,心功能较差,其ELCA虽获成功,但因病情严重死亡。8例中ELCA成功7例,手术成功6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性别差异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 1999年 1月~ 2 0 0 3年9月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2 5例 ,按性别分为女性组 (84例 )和男性组 (2 4 1例 ) ;其中 172例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CI组 ) ,15 3例进行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组 ) ,记录住院期间所有死亡原因、非致死性再梗死及其复合终点事件以及 6个月随访期间心脏事件的情况。结果 女性组的平均年龄为 (6 9.3± 10 .2 )岁 ,明显高于男性组的 (6 0 .7± 12 .6 )岁 (P <0 .0 1) ,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明显增高 (P <0 .0 5 )。对年龄作校正后 ,住院期间女性的死亡率与男性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其他各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差异均无显著性。静脉溶栓组中 ,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 (P <0 .0 5 ) ;PCI组中 ,男、女患者死亡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尽管女性较男性高龄且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也较高 ,但接受直接PCI治疗的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与男性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80例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组(40例)和替罗非班组(40例),比较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术后30 min ST段回落情况、出血事件、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的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力衰竭)。结果 共有79例完成试验,两组术前血管开通率、术后TIMI血流、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术后30 min ST段回落>50%的获得率、出血事件、住院和随访期间MACE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疏血通组和替罗非班组在住院期间各有1例死亡,在6个月随访期间疏血通组有1例死亡,1例复发心肌梗死,替罗非班组有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STEMI直接PCI术在改善PCI术后的心肌灌注和患者的临床预后方面与替罗非班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