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01篇 |
免费 | 2203篇 |
国内免费 | 40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7篇 |
儿科学 | 500篇 |
妇产科学 | 671篇 |
基础医学 | 717篇 |
口腔科学 | 526篇 |
临床医学 | 2222篇 |
内科学 | 2538篇 |
皮肤病学 | 63篇 |
神经病学 | 605篇 |
特种医学 | 95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485篇 |
综合类 | 2656篇 |
预防医学 | 973篇 |
眼科学 | 118篇 |
药学 | 1017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73篇 |
肿瘤学 | 10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165篇 |
2022年 | 360篇 |
2021年 | 388篇 |
2020年 | 342篇 |
2019年 | 163篇 |
2018年 | 314篇 |
2017年 | 367篇 |
2016年 | 1197篇 |
2015年 | 1115篇 |
2014年 | 1358篇 |
2013年 | 1393篇 |
2012年 | 712篇 |
2011年 | 674篇 |
2010年 | 783篇 |
2009年 | 1134篇 |
2008年 | 975篇 |
2007年 | 1111篇 |
2006年 | 1545篇 |
2005年 | 1645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al rhino-sinusitis,FRS)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真菌使人体致病一方面与机体自身有关,另一方面与真菌特有的生物学特性有关系[1]。真菌在鼻窦内发病必然存在全身性因素和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包括机体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的营养不良、免疫机能下降或长期滥用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等;局部因素包括鼻腔及鼻窦结构畸形,影响鼻窦通气引流,慢性炎症的刺激,外伤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32.
1894年在德国博尔纳镇的马群中爆发了一种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致死性马脑炎,后证实该病是由一种有包膜的非节段性单股负链RN A病毒引起,即博尔纳病病毒(BDV ),该病毒引起的疾病称为Borna病(BD)[1]。BDV 编码六种病毒蛋白,包括核蛋白( p38/p40 N )、非糖基化的特殊蛋白(p10X)、磷蛋白(p24/p16P)、基质蛋白(gp18M )、糖蛋白(gp94G )和 RNA 依赖的 RNA 聚合酶(p190L )[2]。BDV同其他病毒一样经历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到基因表达最后释放子代病毒的生活周期,本文将对BDV 在宿主细胞内的生活周期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3.
炎症细胞因子与高血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发病机制及一些病理过程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人们认为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在其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血管壁增厚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造成血管硬化和周围血管阻力增高,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细胞因子是一种由造血、免疫系统或炎症反应中的活化细胞产生的,能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诱导细胞发挥功能的多肽、蛋白质或糖蛋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参与细胞生长、分化、修复、炎症和免疫。据报道,细胞因子在内皮细胞增殖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可能参与了高血压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4.
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结核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短程督导化疗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措施,卡介苗是预防该病的唯一疫苗,但其免疫效果极不稳定。现介绍结核分支杆菌MPT64 DNA疫苗构建及其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5.
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nerve stimulation,VNS)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机制与疗效关系尚未明确,本文对VNS参数调控的研究进展,包括VNS的历史、治疗原理、手术适应证、术前评估、手术方法及VNS的疗效评价等展开综述,介绍VNS刺激参数调控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认知障碍性疾病。Aβ所致的突触丧失是AD脑组织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神经病理改变,是AD患者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病理学基础。本文将近年来Aβ与突触损伤的相关性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7.
窒息(asphyxia)作为一种应激原(stressor)可引起新生儿一系列生理、生化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变化,如果这种应激原作用过于强烈与持久,可引起机体各种病理变化。关于人们对新生儿窒息引起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变化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本课题组已经作了简要综述[1]。本文 相似文献
38.
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双欣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9):644-646
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是近年来研究发现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损害密切相关的因素,针对二者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狼疮血管损害的发病机理,并对其活动性加以监测. 相似文献
39.
付祥胜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5,25(6):357-360
识别有益的共栖菌和潜在致病菌,维持肠道免疫激活和耐受的平衡状态,是肠道免疫细胞最主要的功能。各种抗原递呈细胞(APC)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包括上皮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了DC在肠道粘膜免疫激活、耐受及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此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