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StudyonHeart-protectingMuskPill(麝香保心丸)inImprovingMyocardialIschemiaEvaluatedbyNuclearMyocardialImagingLUOHai-ming(罗海明);DAIRui...  相似文献   
22.
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作为心肌显像剂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3.
),和第四脑室(F=4.10)体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P<0.05-0.01)。(5)AD组各级年龄组间的MRI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6)AD组与对照组的同年龄组MRI比较,AD组存在灰质体积缩小,总脑脊液,脑室外脑脊液和第三脑室体积增加,右侧海马体积萎缩。(7)AD组的聚类分析结果,以左顶叶,右顶叶的SPECT计数值为变量,AD可被聚为I,Ⅱ,Ⅲ三类,简明智力状态检查评分分别为20-26,13-19,5-11,(8)左海马体积,右海马体积与扣带回,双侧顶叶,丘脑,枕叶及右侧基底节放射性计数比值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AD患者功能性和结构性改变较增龄性改变范围广,幅度大,其双侧海马体积与顶叶及部分边缘系统灌注相关,提示上述结构共同参与AD的病理机制,双侧顶叶灌注能对AD做有效的疾病程度分类。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脑脊液显像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90例核素脑脊液显像的随访病史,部分结合CT和(或)MRI进行回顾性图像分析。结果:交通性脑积水,脑池显像均可见脑室返流明显;正常脑压脑积水,示踪剂缓慢上升到大脑凸面,上矢状窦放射性分布少,即使伴脑室返流,但其程度较轻。脑脊液漏诊断的灵敏度在持续性、间歇性、可疑或无明显脑脊液鼻漏三组中分别为100%(19/9),90%(27/30)及71%(17/24)。其他,脊髓空洞症12例中无阳性发现4例,脑脊液吸收缓慢5例,脊髓段有放射性缺损区3例。颅内压增高21例中脑脊液吸收缓慢9例,吸收正常12例。脑室分流术后11例,放射性核素分流显像可以显示分流管是否畅通。本组与脑脊液相通的蛛网膜囊肿5例均能显示。结论:脑池显像有助于正常脑压脑积水的诊断,及估测手术预后;结合棉拭放射性计数测定,是诊断脑脊液漏有效而灵敏的方法。还可用于脑室分流术后随访、脊髓空洞症与蛛网膜下腔相交通的蛛网膜囊肿等的诊断。  相似文献   
25.
18F-FDG PET肿瘤学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ET在肿瘤学方面的临床应用越来越重要。18F-FDG(18F-fluorodeoxyglucose)PET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对癌症的诊断及分期,它是一种最准确的非创伤性的诊断技术。它可用于多种肿瘤的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疗效监测和评价。借助PET的检查结果,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及其带来的副作用和浪费。  相似文献   
26.
芪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芪骨胶囊治疗肝肾不足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自2003年6月~2006年3月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芪骨胶囊试验组472例,仙灵骨葆对照组232例。结果:①Ⅱ、Ⅲ期临床试验表明芪骨胶囊起效快。②Ⅱ期临床试验两组Ward三角骨密度值及骨峰值百分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Ward三角骨密度值及骨峰值百分比比较,试验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Ⅲ期临床试验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后股骨颈骨密度测量值有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芪骨胶囊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芪骨胶囊治疗肝肾不足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确切,起效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对不同正常志愿者13 C Hiolein呼气试验的检测 ,绘制13 C Hiolein脂肪酸代谢正常人曲线。方法  12位正常志愿者分为男性、女性 ,年龄 >4 0岁、<4 0岁进行比较。予 15mg13 C Hiolein的标准食品 ,间隔 30min或 1h收集CO2 ,测定13 CO2 的丰度。结果  12位正常人13 CO2 的cPDR 3、6、2 4h ,cPDRpeak分别为 4 .0 2 %、11.2 6 %、2 2 .18%和 3.0 2 % ,平均 (5 .96± 1.2 1)h达到PDRpeak,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不同年龄、性别不会影响正常志愿者13 C Hiolein呼气试验的13 C的丰度 ,并获得正常人13 C Hiolein脂肪酸代谢曲线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SPECT显像与电子束CT(EBCT)冠状动脉钙化(CAC)定量积分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2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病人同时进行99mTc-MIBI心肌SPECT显像(潘生丁介入试验)及EBCT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以决策矩阵法评价心肌SPECT及EBCT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心肌SPECT显像灵敏度为91%,特异性为80%,准确性为86%;EBCT以钙化积分≥100为阳性标准,则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5%、100%及76%。结论心肌SPECT显像和EBCT冠状动脉CAC定量积分法均为非创伤性检查法,对冠心病的诊断各具优势及局限性,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9.
99mTc-RBC显像对胃肠道出血的定位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肠道出血核素显像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2例胃肠道出血的^99mTc-RBC核素显像检查,常规作体内标记法,先途径动态血流灌注显像。然后于注射后10,20,30min,1和2h作静态显像,自1999年2月开始加作24h延迟显像。结果:(1)52例核素显像的阳性率为53.8%(28/52),定位准确率为82.1%(23/28).(2)52例中,血流灌注动态显像早期以及静脉显像的定位准确率分别是94.1%(16/17)和72.2%(13/18);11例24h的延迟显像中,发现出血者7例,定位准确者4例.(3)22例阳性显像中,大便隐血(OB)试验阴性7例,阳性3例,强阳性12例;阴性显像14例中,OB阴性11例.强阳性3例,(4)核素显像阳性与BUN/Cr阳性之间未见相关性.结论:为了提高^99mTc-RBC显像对小肠出血点定位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应注意观察早期动态血流灌注显像和一系列静脉显像.对于出血的预测,显像前的大便隐血试验、BUN/Cr不如核素显像准确。  相似文献   
30.
13C-Hiolein呼气试验对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慢性胰腺炎(CP)13C-Hiolein脂肪酸呼气试验,了解对胰腺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A组8例正常志愿者为对照,8例无脂肪泻CP为B组,8例有脂肪泻CP为C组,进食13C-Hiolein后,检测呼气中13CO2,评估胰腺的外分泌功能.C组患者补充胰酶后再行13C-Hiolein试验.结果C组13C-Hiolein呼气试验显示,13C峰值(PDRpeak)和6 h呼出13C累积丰度(cPDR)较A组明显降低[(1.53±0.36)%比(2.87±0.73)%;(6.11±0.59)%比(11.22±1.22)%;P<0.01],补充胰酶后PDRpeak和cPDR/6h较治疗前明显升高[(2.33±0.47)%,(9.03±0.84)%;P<0.01],但cPDR/6h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B组PDRpeak和cPDR/6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3C通常在(5.90±1.17)h达到PDRpeak峰值.结论13C-Hiolein能有效地检测胰腺外分泌功能和了解胰酶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