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5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87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77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527篇
内科学   146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科学   148篇
综合类   731篇
预防医学   286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369篇
  5篇
中国医学   260篇
肿瘤学   6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目的:了解白塞病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加强对白塞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白塞病的20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8例白塞病患者中,男97例,女111例;平均发病年龄(32.86±13.11)岁;病程中位数4.00年;平均住院天数(9.04±4.28)d。30~40岁年龄段发病人数最多(26.44%),男性发病年龄早于女性(P < 0.05)。患者首发症状主要为口腔溃疡(92.79%)、生殖器溃疡(26.92%)、皮肤病变(13.46%)。基本症状发生率为口腔溃疡(98.56%)、生殖器溃疡(80.77%)、皮肤病变(70.19%)、眼炎(55.29%)等。主要受累系统有消化系统(11.06%)、神经系统(8.17%)、关节(25.48%)、血管(9.62%)等。男性眼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 < 0.05),男性血管受累发生率高于女性(P < 0.05),男性关节病变受累年龄小于女性(P < 0.05)。部分患者可有白细胞、血小板升高,血红蛋白(Hb)降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补体C3、补体C4、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升高。Hb降低比例,IgM升高比例,女性均高于男性(P < 0.05);CRP、FIB升高比例,男性高于女性(P < 0.05)。治疗药物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使用最多的2种药物为糖皮质激素(75.00%)和沙利度胺(63.94%),最常用的药物方案为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71.63%)。结论:白塞病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系统,临床特点各异,存在性别差异,诊断无特异性实验室指标,临床需根据白塞病特点综合诊治,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74.
王海丽 《医学动物防制》2016,(4):446-447,449
目的了解2008-2014年西宁市0~14岁健康儿童麻疹免疫状况,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并为制定免疫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每年随机选择西宁市的一个区(县),在0~岁、1~2岁、3~4岁、5~6岁、7~14岁年龄组随机抽取儿童各30名,7年共计抽取1 050名健康儿童的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在采集的1 050份血样中阳性999份,阳性率95.14%,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38%、94.29%、94.29%、98.10%、96.67%,各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P<0.05)。男性儿童、女性儿童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41%、95.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19,P>0.05)。常住儿童(98.34%)抗体阳性率高于流动儿童(7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19,P<0.05)。结论西宁市0~14岁健康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5.14%,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消除麻疹队列人群免疫力95%的指标,建议继续提高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尤其是流动儿童应强化免疫;同时继续加强麻疹监测,建立人群牢固的免疫屏障,最终阻断麻疹在人群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75.
正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麻醉中的应用日益增多。TEE探头没有传统胃镜的可视化技术,因此常规盲插TEE探头容易失败,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1]。本研究旨在可视喉镜辅助下插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探头,观察其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  相似文献   
76.
目的:对比低温等离子射频与微波两种消融术治疗重度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及对鼻腔功能和炎性因子影响。方法:选取108例重度A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分别接受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低温射频组)和微波消融(微波消融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鼻部症状评分、气道功能指标、鼻腔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术后3个月低温射频组患者鼻涕、喷嚏、鼻塞、鼻痒、VAS总评分和鼻功能指标MTT和MTR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微波消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功能指标FVC、FEV1、PEF高于治疗前和微波消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因子IL-4和IgE低于治疗前和微波消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NF-γ高于治疗前和微波消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可改善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鼻腔和气道功能,综合疗效优于微波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情程度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该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26例作为观察组,依照病情程度分为轻症患儿51例,重症患儿7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儿童血清PCT、CRP水平,分析其与病情程度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病情程度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症患儿血清PCT(3.86±1.15)μg/L、CRP(18.31±2.35)mg/L高于对照组的(1.29±0.98)μg/L、(6.48±1.46)mg/L,重症患儿血清PCT(7.44±2.78)μg/L、CRP(36.41±3.34)mg/L高于轻症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CRP的ROC曲线面积0.7758(95%CI:0.715 2~0.851 6)与PCT的ROC曲线面积0.947 9(95%CI:0.897 6~0.970 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诊断重症患者及轻症患者的ROC曲线面积0.954 6(95%CI:0.910 9~0.981 7)与血清PCT的ROC曲线面积0.793 1(95%CI:0.720 7~0.864 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分析,血清CRP、PCT水平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血清PCT、CRP水平与其发病密切相关,可为临床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8.
287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武汉430070)鄢有利徐向东杨明颈椎病是一种包含复杂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以颈椎的退行性改变为病理解剖基础,特别是颈椎间盘和钩椎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退行性改变,继发神经根、椎动脉、脊髓和交感神经...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门急诊静脉输液反应的可能原因,探讨其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41例门急诊静脉输液反应的患者特征、季节分布和药物因素。结果不同年龄患者输液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中药时输液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输注西药,加药组数越多、输液量越大,输液反应发生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输液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7~9月输液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和输注速度控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加强对重点患者的静脉滴注观察,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0.
<正>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症(OP)的影像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ual-ener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和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DEXA反映的是骨的面积密度,不能准确分析骨松质和骨皮质对骨强度和骨代谢的不同影响。QCT敏感性高,准确性好,是目前唯一能分别测量松质骨和皮质骨密度的方法[1]。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研究骨质疏松骨微结构逐渐增多,有报道显示[2],利用高分辨率MRI对骨小梁微细结构的显示优于低场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