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0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44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79篇
  3篇
中国医学   208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中西医结合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研究概况进行归纳研究.结果: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中及术后存在诸多并发症.结论:中西医结合对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中药药酒涂擦头部联合西药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Multipleh lacunar infarction, ML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该法对血清IL-6(interleukin-6)、IL-1β(interleukin-1β)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5例MLI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15例。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西药治疗,药酒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实施头部涂擦活血化瘀中药药酒,生理盐水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头部涂擦生理盐水。观察三组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3个月对三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评分,检测三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同时测定血清IL-6及IL-1β浓度。结果:治疗后7天及治疗后3个月,药酒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及生理盐水组(P<0...  相似文献   
73.
大肠幼年性息肉,息肉病的内镜特点及与癌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16408例结肠镜检查资料,发现大肠幼年性息肉121例,幼年性息肉病4例。分析总结其内镜下特点,并对其中1例幼年性息肉癌变进行探讨,推测由幼年性息肉→腺瘤→癌可能为其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74.
郭霞  孙蕾  李强 《中华血液学杂志》2005,26(11):696-696
患儿,女,3岁。因双颌下包块、反复发热、腹痛3个月余,伴腹胀、便秘1个月余于2004年8月22日入院。入院前3个月,发现患儿双侧颌下包块,约蚕豆大小、质地较硬、无压痛及红肿,伴发热,多见于夜间,体温38℃左右,同时有阵发性腹痛,于当地医院治疗后,腹痛缓解,但仍反复发热,双颌下包块渐增至鸽蛋大小,在外院行双颌下包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75.
为满足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和自学者的要求,本刊采取“中医问题解答”的形式,比较集中地回答读者在自学中医或中医临床中所提出的问题,每期1~3题,连续刊登。希望广大读者随时提出宝贵意见,使其内容不断丰富,真正起到辅导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19.何谓暑温、署湿?怎样治疗?暑温以感受夏季炎热之暑邪为主,临床以高热,多汗,脉洪大,口渴喜饮,小便短赤为主,并伴有心烦闷乱,气短乏力等症。甚则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此为暑热邪气,耗气伤津所致。治疗以清热祛暑为主,用白虎汤方加减。如气虚明显者,应清暑益气,用党参6克、西瓜翠衣30克、莲梗30克、黄连3克、粳米15克、石斛9克、麦冬9克、竹叶6克、知母6克、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价组织隔离法与机械活动法在建立兔胫骨萎缩型与肥大型骨不连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12只体质量3~4.5 kg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 2组,A组于胫骨中段截骨,两断端套接1 cm硅胶管,单侧外固定器固定,保持两断端间距2 mm,8周取出硅胶管,观察组织隔离法构建萎缩型骨不连模型的效果.B组于胫骨中段截骨后采用2枚1 mm克氏针行髓内松动固定,被动活动断端200次/d,持续1个月,观察机械活动法构建肥大型骨不连模型的效果.结果A组中所有动物在硅胶管取出后4周,无1例断端出现骨愈合表现,X线片显示良好萎缩型骨不连的复制.B组中所有动物在6周内截骨端出现延迟愈合,部分伴有畸形,骨断端有大量肥大骨痂形成.结论硅胶管组织隔离法是复制兔胫骨萎缩型骨不连模型的有效方法,而采用被动机械活动复制兔胫骨肥大型骨不连模型的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HB)患儿的临床特征、疗效、生存情况、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诊治。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收治的23例新发HB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其临床病例资料,包括患儿确诊时年龄、性别、首发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类型、治疗前病变范围(PRETEXT)分期、术后儿童肿瘤协作组(COG)分期等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方案、疗效、预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等。对本组HB患儿的生存分析,如2年总体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采用Kaplan-Meier法,不同临床特征患儿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HB患儿接受不同化疗方案治疗的不良反应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本组23例HB患儿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25.9个月(2.3~155.0个月);男性患儿为12例,女性为11例;腹部肿块为最常见首发临床表现(56.5%,13/23)。其完全缓解(CR)率为65.2%(15/23),部分缓解(PR)率为8.7%(2/23),死亡为5例(21.7%)。②对23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1.5个月(7.5~81.4个月),其2年EFS率、OS率分别为60.1%和75.0%。HB患儿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累及血管患儿的2年EFS率为38.9%,显著低于未累及者的81.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3,P=0.038)。HB患儿PRETEXT分期为Ⅳ期者,其2年EFS率为33.3%,显著低于PRETEXT分期为Ⅰ~Ⅲ期者的7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8,P=0.022)。肺转移HB患儿的2年EFS率、OS率分别为20.0%、30.0%,均显著低于无肺转移者的71.4%、85.7%,二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91,P=0.015;χ2=7.773,P=0.005)。手术后接受3个疗程化疗,血清甲胎蛋白(AFP)值未恢复正常患儿的2年EFS率、OS率分别为27.2%、37.7%,显著低于手术后接受≤3个疗程化疗即恢复正常者的91.7%、100.0%,二者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837,P=0.002;χ2=8.682,P=0.003)。③严重血液学毒性反应为本组HB患儿最常见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尤其是采取包含多柔比星的联合化疗方案者更严重。本组术后接受化疗的22例HB患儿中,接受联合化疗方案包含多柔比星的14例患儿的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反应、轻度转氨酶升高发生率分别为100.0%(14/14)、64.3%(9/14),显著高于未包含多柔比星患儿的37.8%(3/8)、0(0/8),二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6)。 结论本组儿童HB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类型与国内外相关临床报道结果基本一致。HB患儿肺转移及手术后接受3个疗程化疗,血清AFP值未恢复正常水平,与该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性肿瘤(NT)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探讨NT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收治的34例新发儿童NT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收集的34例新发儿童NT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肿瘤原发及转移部位、病理分型、MYCN基因扩增检测结果、临床分期与危险度分组、疗效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的2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体生存(OS)率,采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单因素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影响因素,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儿童NT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①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男性患儿为13例(38.2%),女性为21例(61.8%);中位发病年龄为40.5个月,发病年龄>18个月患儿为28例(82.4%);腹部包块(50.0%,17/34),发热(32.3%,11/34)和腹部疼痛(32.3%,11/34)是儿童NT最常见的就诊原因.②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原发于腹部患儿为28例(82.4%),原发于非腹部患儿为6例(17.6%);初诊时骨髓转移患儿为16例(47.0%),骨骼转移患儿为10例(29.4%),颈部淋巴结转移(原发于纵隔)患儿为3例(8.8%),脾、肺转移患儿各为1例(2.9%).③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贫血患儿为18例(52.9%);17例儿童NT患儿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其血清NSE水平为27.28~370.00 ng/mL.④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14例(41.2%)患儿的肿瘤最大直径>9 cm;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肾上腺区包块患儿为18例(52.9%),腹膜后包块患儿为10例(29.4%),纵隔、颈部和盆腔包块患儿分别为4例(11.8%)、1例(2.9%)和1例(2.9%).⑤病理分型: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为24例(70.6%),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GNB)患儿为10例(29.4%).⑥本研究接受MYCN基因扩增检测的30例儿童NT患儿中,MYCN扩增患儿为11例(36.7%,均为Ⅲ~Ⅳ期和高/极高危组),未扩增患儿为19例(63.3%).⑦临床分期: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Ⅰ~Ⅳ期的儿童NT患儿分别为2例(5.9%)、4例(11.8%)、10例(29.4%)和18例(52.9%);低、中、高、极高危组患儿分别为3例(8.8%)、6例(17.6%)、10例(29.4%)和15例(44.1%).⑧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化疗前接受手术治疗患儿为28例(82.4%),术前化疗3~4个疗程后再行延期手术切除肿瘤患儿为6例(17.6%);本研究儿童NT患儿的2年EFS率为50.0%,2年OS率为67.6%.⑨Ⅲ~Ⅳ期儿童NT、化疗前肿瘤未/不全切除、MYCN扩增、高/极高危组NT分别与Ⅰ~Ⅱ期儿童NT、化疗前肿瘤完全切除、无MYCN扩增及低/中危组的2年EFS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697、6.048、5.695、5.125,P=0.006、0.014、0.015、0.025).⑩影响儿童NT预后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前肿瘤手术切除程度(OR=3.668,95%CI=1.209~11.133,P=0.022)和危险度分组(OR=46.340,95%CI=2.764~777.065,P=0.008)是儿童NT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儿童NT发病年龄小,初诊时常已为进展期NT,并易于早期发生多部位、多灶性转移.MYCN扩增是儿童NT的不良分子生物学预后因素,多见于进展期和高/极高危患儿,其也是划分患儿危险度分组的重要指标.高/极高危儿童NT患儿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