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两种根管预备法与聚维酮碘冲洗液进行根管预备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根管超声波预备和常规预备配合聚维酮碘冲洗液的灭菌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0 0 1- 0 7— 2 0 0 3- 0 2间门诊就诊的 2 10例患者 2 5 9个患牙随机分为 4组 :常规预备加普通冲洗液组 (A组 )、超声波预备加普通冲洗液组 (B组 )、常规预备加聚维酮碘冲洗液组 (C组 )、超声波预备加聚维酮碘冲洗液组 (D组 )。统计 4组患者根管预备时间 ,对比各组临床疗效 ,并进行方差分析。 4组患牙在根管预备前及预备后进行根管内厌氧菌培养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C、D 4组封药后临床反应无差异 ,在根管预备时间上 ,A、C组长于B、D组 (P <0 .0 5 )。 4组根管预备前厌氧菌培养阳性株数明显多于根管预备后 (P <0 .0 1) ,而 4组之间厌氧菌培养结果统计分析表明 ,A组与B、C、D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B、C、D 3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常规根管预备与超声波根管预备配合不同冲洗液在临床疗效方面无差异 ,单纯常规根管预备配合普通冲洗液在灭菌效果方面要弱于其他配合 ,表明超声波预备根管和聚维酮碘冲洗液都具有很好的灭菌效果 ,二者联合应用有一定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采用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核心结合因子1 cDNA探针对大鼠不同时期牙胚进行原位杂交实验,以及其在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3-05/08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取SD孕期大鼠12只,利用核心结合因子1 cDNA克隆产物,自行制备核心结合因子1 cDNA探针,并对同笼后11d(蕾状期)、14d(帽状期)、17d(钟状早期)及出生后1d和9d(钟状晚期)4个时期的大鼠牙胚进行原位杂交实验,观察核心结合因子1在大鼠牙胚不同时期中的表达。结果:①大鼠牙胚蕾状期原位杂交可见明显阳性表达结果,其表达部位主要集中于牙胚及牙蕾顶部邻近的外胚间充质。②帽状期及钟状早期牙乳头、成牙本质细胞及成釉细胞均呈阳性表达。③钟状晚期表现于成牙本质细胞的表达明显下调,而成釉细胞呈阳性表达。结论:核心结合因子1在牙胚不同时期的表达有时空特异性,在大鼠牙胚发育早期即蕾状期的强阳性表达,表明核心结合因子1参与了牙胚的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研究 1,2 5 (OH) 2 D3 对培养人牙乳头细胞Calbindin -D2 8K(CaB)表达和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 10 -8mol/L 1,2 5 (OH) 2 D3 矿化液处理长期培养的第 2 8天细胞 2 4h ,用放射免疫和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CaB表达和碱性磷酸酶 (ALP)、骨钙蛋白 (OC)的变化。同位素示踪方法观察 1,2 5 (OH) 2 D3 对胞外基质4 5Ca2 的影响。结果 :加入1,2 5 (OH) 2 D3 后ALP活性约为对照组的 4倍 ;OC含量约为对照组的 1.5倍。CaB在培养 2 8d牙乳头细胞及其胞外基质中表达 ,而在培养 14d牙乳头细胞中CaB免疫反应阴性。 1,2 5 (OH) 2 D3 可加强CaB表达 ,并使胞外基质对4 5Ca2 摄取量增加 1.5倍。结论 :1,2 5 (OH) 2 D3 有促进人牙乳头细胞矿化作用 ,表现在不仅能刺激OC、ALP的活性 ,而且可刺激具有分化表型的牙乳头细胞中CaB的合成 ,增加基质对Ca2 的摄取。证实促进牙乳头细胞的钙转导是CaB在矿化过程中的作用之一 ,推测CaB被“俘获”在基质中时有诱导Ca2 聚集和直接贮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鸢尾素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脂分化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兔BMSCs,检测鸢尾素对BMSCs增殖的影响。BMSCs成脂诱导后,实时荧光定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成脂相关基因PPARγ和C/EBPα的转录表达,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检测Wnt10a信号蛋白的表达。结果 鸢尾素不影响BMSCs的增殖活性;显著下调PPARγ[成脂诱导第7天,(0.20±0.06)vs(1.00±0.10);成脂诱导第14天,(0.61±0.06)vs(1.00±0.15)]和C/EBPα[成脂诱导第7天,(0.40±0.06)vs(1.00±0.12);成脂诱导第14天,(0.70±0.09)vs(1.00±0.18)]的表达,明显抑制BMSCs成脂分化[(0.45±0.05)vs(0.95±0.10);P<0.05];同时,鸢尾素明显促进Wnt10a表达[(5.01±0.78)vs(1.00±0.25);P<0.05]。结论 鸢尾素可抑制BMSCs脂向分化,其作用与激活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肌肉卫星细胞在冻伤模型中的修复作用。方法使用改良的方法在体外获得高纯度卫星细胞,同时通过冻伤得到C57小鼠腓肠肌的冻伤模型。通过注射方法将卫星细胞移植到3周后的冻伤模型中。不同时间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卫星细胞在冻伤模型中的修复能力。结果移植细胞早期表现为灶型的增殖,增殖的细胞呈现漩涡状扩展,周边的细胞迁移很远。细胞移植4周后的组织学证实卫星细胞已经相互融合形成肌管,肌肉体积增大。6周后出现功能恢复。组织学表现为再生的肌纤维有明确的功能性排列,结构更趋于正常组织。结论体外培养的卫星细胞可以修复冻伤的肌肉,表现出良好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EGF、FGF2、BMP2和维甲酸对外胚间充质细胞中DLX1、DLX2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斑点杂交方法,分析不同因子作用的外胚间充质细胞中DLX1、DLX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FGF2及10^-6和10^-7维甲酸作用后的外胚间充质细胞中DLX1、DLX2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加,而EGF作用后无明显变化。BMP2作用后的外胚间充质细胞DLX2基因的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2倍,但DLX1基因则无明显变化。结论:GFG2、BMP2及维甲酸可以调控外胚间充质细胞中DLX1、DLX2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参与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9.
用组织工程的方法建立人牙髓细胞体外三维立体培养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人牙髓成纤维细胞体外三维立体培养模型,为研究牙髓生理病理奠定基础。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牙髓细胞,扩增后,接种于聚乙醇酸(PGA)三维支架上,继续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细胞接种24h后开始贴附于PGA纤维上,然后开始伸展并增殖,PGA纤维上的细胞不断增长。扫描电镜可见细胞在PGA纤维上生长良好,呈长梭形。透射电镜观察表明PGA上的细胞超微结构正常。结论:将牙髓细胞接种于PGA无纺网上,可以有效地建立牙髓细胞三维立体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40.
牙拔除术是牙槽外科最广泛采用的手术,拔牙后出血是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也是口腔科急症之一。术后持续性出血常给患者带来紧张感和恐惧感,出血过多甚至会引起失血性体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服用抗凝药物、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肝功能不全等患者,因其出、凝血功能已经异常,如果没有查明病情而进行了拔牙手术,在拔牙后会面临严重出血的风险。因此,拔牙术后应用止血材料进行辅助止血,无论对健康人群还是患有特殊疾病的人群,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对止血材料在拔牙术后止血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