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通过对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安全干预,探讨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最佳干预策略,减少因颅脑损伤引起的病残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2月入住重症监护室的52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47例,女性5例,有责任护士负责填写每位患者的《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记录》,护士如实记录对患者进行干预措施。结果52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交通事故22例,脑出血14例,颅内肿物9例,脑挫裂伤5例,高空坠落2例,通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采用针对性安全干预,主要包括对眼睛和口腔、皮肤、高热处理、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呼吸道、神经功能干预措施后,恢复良好者15例,所占比例为28.8%,中残者29例,占55.8%,重残4例,5.8%,植物状态1例,占1.9%,死亡5例,占7.7%。结论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针对性的整体干预,尽可能降低病死率,减少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在治疗原发伤、保护和恢复功能的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2.
介绍低血糖恐惧的危害、相关因素及干预研究进展,指出针对我国低血糖恐惧的干预研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利舒康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及黄柏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每100 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1 g)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84 nm。结果盐酸小檗碱在403.4~10 084.7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1),平均回收率为99.8%,RSD=1.7%;黄柏碱在169.137 6~4228.4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2),平均回收率为95.5%,RSD=3.2%。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利舒康胶囊中黄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补肾强骨方对多发性骨髓瘤(MM)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骨髓影响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补肾强骨方联合VAD化疗方案,对照组用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浆MIF水平、血红蛋白、血清M蛋白、骨髓浆细胞比例、血清钙、血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指标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分析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MIF水平、血红蛋白、M蛋白、骨髓浆细胞比例、CRP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β2-MG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血LDH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6.66%,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0%,经Ridit统计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便秘、嗜睡、浮肿、外周神经病变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强骨方治疗MM疗效与沙利度胺相似,可以降低血浆MIF水平,提升血红蛋白,降低M蛋白、浆细胞比例、血β2-MG、CRP,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表明补肾强骨方对MM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可抑制MM血浆MIF的高表达、抑制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社区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社区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早期康复训练,研究组联合应用低频电刺激。观察对比两组NIHSS评分和FIM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低频电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降低患者的NHISS评分,改善其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6.
目的:挖掘针刺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选穴配伍规律,为临床取穴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发表的针刺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Excel软件整理文献中的腧穴处方数据(使用频次、分布部位、归经、特定穴等),并对使用频次大于10的高频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79篇,其中中文文献61篇,英文文献18篇。(1)针刺处方中单穴累计为69个,取穴总计546频次,腧穴使用频率较高的为百会、印堂、太冲等。(2)特定穴在原发性抑郁症的针刺治疗中应用广泛,以五输穴、交会穴的使用频次最高。(3)取穴涵盖了手太阳小肠经外的13条正经,较常用的经脉包括督脉、足厥阴肝经等,其中以督脉的使用频率最高,经外奇穴的使用频率也较高,且均位于头部。(4)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本病腧穴使用相对集中,以百会-印堂、百会-太冲,百会-内关,百会-三阴交为主。结论:原发性抑郁症的针刺取穴以百会、印堂、太冲、内关、三阴交为主,多督脉、足厥阴肝经穴位,特定穴及头部经外奇穴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57.
目的:取穴组方规律研究是针灸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但目前的研究并没有获得实质性进展。本文以原发性痛经患者为对象,通过观察针刺单个穴位和多个穴位的止痛效应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方法:符合原发性痛经纳入标准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一组为单刺十七椎、另一组为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中度疼痛病人每组各观察了57人次,轻度疼痛病人每组各观察了45人次。每天针刺1次,每次留针30 min,所有患者均在疼痛发作时接受针刺治疗。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每个患者针刺前即时、进针后5 min、10 min、20 min、30 min及起针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镇痛效应(VAS)。结果:无论是轻度疼痛病人、还是中度疼痛病人,多穴组在多个时点的止痛效果明显好于单穴组,但多穴组的止痛效应与取穴数量并不成某种比例关系。结论:恰当配穴有利于提高疗效,但取穴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穴位配伍并非都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探索针刺效应产生的规律性。方法以27例成年单纯性肥胖女性为观察对象,电针主穴为减肥穴、梁丘。每天电针1次,每次30 min,每星期电针5次,连续电针4星期。14例巳时内电针,13例未时内电针。分析电针前后瘦素的变化幅度与其针前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电针治疗4星期后瘦素水平明显下降,而且其下降的幅度与针刺之前瘦素的基础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直线数量关系[相关系数r=0.694〉r0.01(25),P〈0.01]。结论再次从数量关系角度证实了针刺的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从针刺作用时效规律探讨不同留针时间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方法:将1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针刺粗、多穴针刺组。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每个患者针刺前即时及针刺后多个时点的疼痛指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针刺作用时效规律。结果:两组痛经患者在不同留针期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是不同的,留针后期针刺效能均呈减弱趋势。结论:针刺作用的强度或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留针时间越长针刺作用越好,但对于重度痛经患者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利于获取最佳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