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随着纳米生物学技术和超声造影剂的迅速发展,造影剂粒径步入纳米时代。不同核心成分和包膜材料的纳米级超声造影剂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在实际应用中,纳米级超声造影剂在肿瘤显像和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纳米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背景、现状及应用发展前景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自制纳米级超声微泡的体内基本特性及体内造影增强显影效果.方法 机械振荡与低速离心法结合制备纳米级微泡,并对微泡粒径大小、分布、微观形态和稳定性进行研究.同时在裸鼠肝、肾及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进行超声造影实验,与常规微米级造影剂对比造影效果.结果 所制备的微泡形态圆整,大小均一性较好,分布均匀无聚集,平均粒径(580.6±36.3)nm.该纳米级微泡能显著增强裸鼠肝肾及皮下移植瘤显影,与常规造影剂比较,不但增强强度相当,且显影时间显著延长.结论 自制纳米级超声微泡造影剂各项物理特性符合纳米级超声造影剂的要求,体内增强效果和稳定性较强,为下一步纳米级微泡在肿瘤显像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高机械指数超声辐照微泡对结肠癌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分为对照组、微泡+超声辐照组、单纯超声辐照组和单纯微泡组.使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探头频率1.5 MHz,机械指数1.7进行超声间歇辐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肠癌Lovo细胞微丝、微管变化.结果 对照组微管染色表现为细胞致密的丝状网络结构,向细胞边缘呈放射性延伸;微泡+超声组微管表达较对照组减弱、稀疏,网络样结构主要沿细胞长轴排列.对照组细胞微丝染色表现为细胞致密网络状细丝样结构,向四周伸出许多细短的毛刺状突起,有明显的拉丝状感觉和方向性;微泡+超声组Lovo细胞胞质中部的网络状细丝明显减少,荧光暗淡,细短的毛刺状突起明显减少.单纯超声组与单纯超声微泡组微丝、微管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高机械指数超声造影增强其空化效应能改变微丝、微管的组装和分布,对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在鉴别诊断颈部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颈部肿块穿刺活检病例,计算其取材成功率、诊断准确率,并与手术病理或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颈部肿块的位置、大小、血供及其穿刺针道.103例颈部肿块患者中,101例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获得满意的组织标本,并获得病理诊断,取材成功率为98.06%.2例因穿刺组织为血凝块而未取得满意的病理结果.97例患者的穿刺病理诊断与手术病理或临床诊断相符,其中61例为恶性病灶,36例为良性病灶,诊断准确率为94.17%.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颈部肿块经皮穿刺活检技术具有快速、安全、准确的优点,是诊断颈部肿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评价经导管封堵治疗巨大型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对2006年11月至2010年8月在我科住院并接受经导管封堵治疗的8例巨大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1、3、6个月及1、2年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结果 8例巨大型CAF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8 ~68(30.38 ±22.83)岁.病变类型包括右冠状动脉-右室瘘4例、右冠状动脉-左室瘘3例、左冠状动脉-右房瘘1例.患者经导管封堵治疗均获成功,术后心脏杂音消失,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随访24 ~36 (30.63±3.85)个月.术后2年右心室、右心房、左心房及左心室内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则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无封堵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封堵巨大型CAF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脏结构重塑及心脏功能,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官角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超声诊断和(或)病理诊断官角妊娠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总结官角妊娠声像图特征.结果 50例患者中超声诊断官角妊娠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追踪随访临床证实官角妊娠28例,超声诊断宫角妊娠正确率56%(28/50).假阳性12例,假阳性率24%,其中7例官内妊娠过早诊断为宫角妊娠,5例误诊,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假阴性10例,假阴性率20%,其中7例诊断宫外孕,2例诊断可疑宫内早孕,1例诊断子宫肌瘤.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宫角妊娠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制备携载PSMA单抗靶向人前列腺癌的纳米级脂质微泡,并观察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利用静电吸附法制备携载PSMA单抗靶向前列腺癌的脂质纳米级微泡,检测其一般特性;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与纳米级微泡的结合情况;用细胞免疫荧光分析鉴定PSMA的表达及其在细胞膜上的定位;普通光镜下观察靶向微泡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寻靶能力,同时以胃癌细胞作对照。结果携载PSMA单抗的靶向纳米级微泡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623.70±66.05)nm,免疫荧光法显示微泡表面可见绿色荧光,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前列腺癌细胞膜高表达PSMA,体外寻靶实验显示该靶向微泡可与人前列腺癌LNCAP及C4-2细胞牢固结合,而与胃癌MKN45细胞不结合。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的携载PSMA单抗靶向人前列腺癌的纳米级脂质微泡具有较强的体外寻靶能力,能特异性地与前列腺癌细胞结合。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肢体-体壁综合征(LBWC)的价值,提高对LBWC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产前超声诊断的20例胎儿LBWC的声像图表现及随访结果,分析胎儿LBWC的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 20例LBWC胎儿均有较大的体壁缺损及脊柱异常,其中16例腹壁缺损,4例胸腹壁缺损;脊柱异常中8例脊柱侧凸畸形,2例后凸畸形,3例扭曲成角,1例扭曲呈S形,6例椎体排列紊乱;脐带异常16例,11例脐带过短,1例无脐带,单脐动脉7例(3例伴脐带过短);肢体异常5例,左下肢缺如2例,左上肢缺如1例,左足内翻、右足稍内翻1例,左足足尖下垂1例。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诊断胎儿LBWC,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9.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风心病患者心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阳  杨军民  郭燕丽  杨康  廖克龙 《重庆医学》2004,33(12):1790-1791,1793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 以及基于此技术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定量测量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各部分各时相运动速度、幅度,分析心肌舒缩功能的规律,以指导临床.方法对20例正常成年人及2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运动情况进行测量及分析比较.结果 (1)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心脏各腔室均有增大,尤其是心房(P<0.01);左右心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百分率(FS)则明显较正常降低(P<0.01);(2)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心脏二尖瓣环、三尖瓣环下移距离显著减小(P<0.01);患者室间隔、左室外侧壁、右室外侧壁大部分有关舒张、收缩指标均低于正常(P<0.01).结论 (1)DTI/QTVI技术操作简单,表现细节能力优异,适合于观测心脏运动;(2)同时从左右心舒张、收缩功能来评价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更为全面、准确;(3)风心病患者心脏运动协调性、舒张、收缩功能较正常有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80.
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二尖瓣脱垂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二尖瓣脱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34例二尖瓣脱垂伴中度以上反流患者,术前行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判断并记录二尖瓣瓣膜病变类型和小叶分区定位,并与外科手术对照.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外科手术中二尖瓣的解剖定位均采用Carpentier命名法,将前叶分为A1、A2和A3,后叶分为P1、P2和P3.所有患者在行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1周内行外科手术,由外科医师记录二尖瓣脱垂、腱索断裂等病理类型及二尖瓣小叶具体的病变部位. 结果 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能清晰地显示二尖瓣的前叶和后叶的形态和空间结构,并能分别从左房面和左室面观测二尖瓣及其腱索.与外科手术相对照,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定性诊断二尖瓣脱垂的准确率为100%,诊断二尖瓣脱垂病理改变的准确率为94.1%(32/34),定位诊断二尖瓣前、后叶病变区域的准确率为91.2%(31/34). 结论 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能清晰显示脱垂二尖瓣的病理形态,并对二尖瓣瓣叶进行准确分区和定位病变区域,在诊断二尖瓣脱垂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