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比较胃底贲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Ⅲ、Ⅳ型胶原蛋白分布差异,分析胃底贲门组织癌变后Ⅲ、Ⅳ型胶原蛋白分布的改变对组织的自体荧光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半定量计分分析Ⅲ、Ⅳ型胶原在16例贲门癌病人正常和癌组织中的分布差异。结果正常组织的基底膜呈现很强的Ⅳ型胶原抗体阳性反应,在基底膜形成较粗的环形染色带;Ⅲ型胶原抗体阳性反应在细胞外间质呈连续的细丝纤维样。癌组织Ⅳ型胶原抗体反应在癌巢周边为阴性,或仅在残存的基底膜有片断的阳性反应;而Ⅲ型胶原在癌间质中的抗体阳性反应较正常组织变化不明显,或还稍有增强;Ⅲ型和Ⅳ型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贲门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内Ⅳ型胶原比正常组织显著减少,而Ⅲ型胶原减少不明显;Ⅳ型胶原可能是胃底贲门黏膜细胞外基质自体荧光物质的主要来源。细胞外基质中Ⅳ型胶原的降解可能是癌组织自体荧光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情况,探讨EBV与肝炎病毒有无协同致癌作用。方法:研究组为78例HCC石蜡标本,对照组为26例非癌症肝组织标本。用PCR检测EBV,DNA(BarnHl W,LMP1)、HBV DNA(S基因、X基因),用RT—PCR检测HCV RNA和HDV RNA,用免疫组化检测EBV(LMP1)、HBV(HBsAg、HbcAg)和HCV。结果:EBV DNA在HCC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28.2%vs8.0%),X^2=4.622,P=0.032;HBV DNA在HCC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56.4%vs23.1%),X^2=8.681,P=0.008;EBV与HBV在HCC组无相关关系,X^2=0.835,P=0.375。HCV RNA、HDV RNA在18例HCC中阳性分别为1和0例。免疫细化测EBV在HCC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细(32.1%vs2.5%),X^2=6.02,P=0.012;HBV在HCC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细(57.7%vs5.1%),X^2=10.03。P=0.001。结论:EBV在HCC发生中可能起作用,与HBV无明显协同致癌作用;HCV、HDV检出率不高,与EBV关系未能确定。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贲门癌组织显微自体荧光特征及作为自体荧光成分的Ⅲ、Ⅳ型胶原在贲门癌组织与正常胃组织中分布的不同。方法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以氩离子(Ar^+)激光(Ex=488nm)和氦氖(He-Ne)激光(Ex=543nm)为激发光的双通道法对20例贲门癌手术标本进行自体荧光图像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半定量计分法分析Ⅲ、Ⅳ型胶原在正常胃组织和贲门癌组织中的分布差异。结果贲门癌组织自体荧光信号与正常胃组织各层相比均显著减弱(P〈0.01)。正常胃组织的Ⅳ型胶原抗体反应呈强阳性,贲门癌组织则明显减弱;丽Ⅲ型胶原在贲门癌间质中的抗体阳性反应较正常胃组织变化不明显。结论贲门癌组织与正常胃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无论在形态、颜色、分布,还是在荧光强度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异。贲门癌组织比正常胃组织细胞外基质内Ⅳ型胶原显著减少,丽Ⅲ型胶原减少不明显;Ⅳ型胶原可能是胃底贲门黏膜细胞外基质自体荧光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