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54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经方因有经典著作和具体条文作背景,比其他方剂拥有更多的精华内涵,对其研究不应局限在方中的几位药上,而应有更多的切入点.其中包括特征性的辨证要点,体质与疾病,经方内部药量比例,剂型的内涵,煎服中的文章和药后反应中的玄机.  相似文献   
12.
氧氟沙星致严重皮肤过敏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男,61岁。因全身皮肤弥漫性紫癜7d,阴囊糜烂出血2d,于2003年10月13日入院。患者于1周前在院外因尿道炎而使用氧氟沙星0.2g,3次/d口服治疗。服药6h后,患者自觉双手掌及脚掌发痒,后全身皮肤瘙痒。未引起注意,继续口服氧氟沙星治疗。第2天,患者全身出现瘀斑,且逐渐增多,并出现阴囊糜烂出血。发病第7天,因病情加重,转我院住院治疗。查体:T37.3℃,BP130/90mmHg(1mmHg=0.133kPa)。全身皮肤可见广泛性大小不等的瘀斑,呈对称分布,压之不褪色。肩、臀部瘀斑坏死溃烂,眼结膜及口唇黏膜糜烂出血,口腔黏膜及舌体均可见血疱。两肺呼吸音清,心率82…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简称《金匮》)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为《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内容涉及中医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精神科等领域,但核心且占最高权重的部分仍是中医内科杂病.所以,人们称《金匮》是中医内科的始祖,它为中医内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亦有人直称其为“小内科”,可见,《金匮》与《中医内科学》(以下简称〈内科〉)的渊源是多么深重.  相似文献   
14.
肺癌脑转移瘤的伽玛刀治疗近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年龄、性别、肺癌病理类型、转移瘤部位、转移瘤大小、转移瘤数目、是否颅外转移、治疗前 KPS 评分、治疗前 PRA 评分、原发灶与脑转移瘤诊断时间间隔等列为影响因素,通过术后3个月时 WHO 实体瘤评价标准评定术后近期疗效,采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因素与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术后3个月时脑转移瘤完全缓解35例,部分缓解17例,无变化29例,进展16例。Pear-son 卡方检验显示原发肿瘤病理类型、转移瘤部位、治疗前 KPS 评分、治疗前 PRA 评分、原发灶与脑转移瘤诊断时间间隔等因素对疗效有显著性影响,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转移瘤部位、治疗前 KPS 评分、治疗前 PRA 评分是影响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效的局部放射剂量是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近期疗效的重要保证,高侵袭性不利于伽玛刀对肿瘤的局部控制。  相似文献   
15.
溴丁东莨菪碱(N-Butylscopolammonium Bromide, Buscopan)化学名为:溴化8-丁基-6,7-环氧-3α-羟基-1αH,5αH-托品烷铵(-)托品酸酯。其结构式如下: 本品首先由德国于1950年合成,此后对其药理、临床和体内代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其药理作用曾与阿托品、东莨菪碱及其衍生物进行比较。本品对平滑肌解痉作用与阿托品相似,而对心脏、扩瞳、中枢神经的副作用则比阿托品小得多。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休克病人的Ⅰ、Ⅱ期血管平滑肌痉挛、胆肾绞痛、痉挛性痛经、宫颈口开放不全难产、胃肠痉挛性疼痛等。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底病变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螺旋CT3D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重建技术。方法: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均用螺旋CT扫描,层厚3~5mm床进速度为3~5mm/s,薄层重建1~3mm,颅内肿瘤均行增强扫描。3D重建在独立诊断台上进行,选择重建时的合适阈值,颅骨100~200Hu,肿瘤80~100Hu,分别进行颅骨、肿瘤及血管的3D重建并用假彩色技术处理,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病变,测量肿瘤在三维空间的距离、角度和体积。结果:全部病例都能清楚显示病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关系,显示瘤体与血管关系者22例。结论:3DCT简化了观察者的思维过程,可直观地了解病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组织结构的立体解剖关系,为制订手术方案和放疗计划提供了客观依据。并可用于形象化教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术中因游离、剪断胆囊管时损伤胆囊动脉9例(50%),分离胆囊床时损伤胆囊动脉分支出血4例(22.2%),胆囊变异血管出血3例(16.7%),胆囊穿支血管出血2例(11.1%),处理方法采用钛夹钳夹、电凝止血,全组病例无中转开腹,术后未发生继发出血,无胆管损伤.结论:胆囊动脉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常见原因,只要术者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及相应处理对策,均能获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克氏针钝头技术联合3D打印体外导板技术微创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创伤骨科采用钝头技术联合3D打印体外导板技术微创治疗的21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 女14例;年龄为19~65岁, 平均43.6岁;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1型3例, B2型7例;C1型6例, C2型5例。记录患者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及末次随访时骨盆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6.3个月(12~24个月)随访。21例患者共置入33枚螺钉, 其中S1螺钉15枚, S2螺钉18枚;术中透视次数为13~27次, 平均21.8次;手术时间为65~130 min, 平均88.6 min。9例患者通过骨盆前方皮下内固定来稳定骨盆前环。术中无血管损伤发生。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优14例, 良5例, 可2例, 优良率为90.5%(19/21)。末次随访时根据骨盆Majeed评分系统评定骨盆功能:优10例, 良8例, 可3例,优良率为85.7%(18/2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损伤(SCI)后损伤段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和相关因子的表达,以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其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分为4组,建立SCI模型,观察rHu EPO对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损伤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因子(Bcl 2、Bax、Fas)的表达;TUNEL标记凋亡细胞;比较各组间差别。结果 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较损伤组提高(P<0.05);损伤组的凋亡阳性细胞多于治疗组;治疗组Bcl 2阳性表达细胞多于损伤组(P<0.05)。结论 凋亡是 SCI后神经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方式;rHu-EPO能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对损伤脊髓的神经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用动物实验的方法验证鼠尾Ⅰ型胶原支架与自行研制合成的BMP2活性多肽复合后诱导异位成骨的能力与作用。自行提取鼠尾Ⅰ型胶原以及与BMP2活性多肽复合,冻干后低真空模式下电镜观察胶原结构。实验分2组。对照组:单纯鼠尾Ⅰ型胶原组;实验组:BMP2活性多肽/鼠尾Ⅰ型胶原复合物组。将12只大白鼠随机分成2组,每只大白鼠右侧大腿作2 cm的切口,制备股四头肌肌袋模型,将上述材料分别植入肌袋。术后第3周和第6周分别作放射学检查(X-ray,CT),第6周将所有大白鼠处死作组织学(HE染色)检查。鼠尾Ⅰ型胶原冻干后孔径大小合适与BMP2活性多肽复合后无明显改变。术后第3周和第6周放射学检查可见实验组有明显的钙化影形成,且第6周成骨范围要明显大于第3周时所见,而对照组无成骨现象。术后第6周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组植入区有成骨细胞和大量新骨形成,而对照组仅见炎性细胞改变。鼠尾Ⅰ型胶原是一种较好的载体支架材料,自行研制合成的BMP2活性多肽与其复合后,具有较强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