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7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5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51篇 |
内科学 | 38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16篇 |
综合类 | 81篇 |
预防医学 | 45篇 |
眼科学 | 8篇 |
药学 | 32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7篇 |
肿瘤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总结利用超声刀解剖性肝切除的经验及结果。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笔者对35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解剖性肝切除,术中B超定位,选择性阻断入、出肝血流,采用超声刀钳夹离断肝组织,肝内管道大于5 mm采用结扎切断,对7例巨大肿瘤行半肝切除时采用降低肝门板法阻断患侧肝门。结果 35例肝细胞癌患者中34例(97%)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变,平均出血量200 ml(100~2000 ml),69%(24/35)病例无需输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11/35),胆漏1例,腹水多发,共8例。术后30 d内无手术死亡。结论超声刀解剖性肝切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2.
目的:环境因素对干细胞的分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实验拟观察经低浓度二甲亚枫进行预诱导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经膀胱组织匀浆上清液诱导定向分化为平滑肌样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7-04/2007-09在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下属细胞培养室完成。①实验材料:4~6周龄100~150 g健康清洁级SD大鼠1只,雌雄不限,8周龄220~250 gSD大鼠4只,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采用骨髓干细胞培养基和贴壁法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扩增、传代。选择8周龄SD大鼠进行膀胱组织上清液的制备。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1%二甲亚砜预诱导8 h后,应用膀胱匀浆上清液诱导7 d。以未进行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阴性对照组。③实验评估: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并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特异性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
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后,细胞呈梭形平滑肌样,融合后形成峰谷状排列,并表达平滑肌特异性蛋白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诱导分化率为(45.6±3.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采用此方法成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平滑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探讨迈瑞BC-5380两项研究性参数异常淋巴细胞和巨大未成熟粒细胞异常时在过筛复检中的指导意义及两项参数的报警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收集本院441例两项研究性参数异常的标本,涂片染色显微镜镜检分类。以显微镜法的结果为标准把441例异常结果分成七种类型,分别进行探讨。结果第一种类型:巨大未成熟粒细胞增高,149例用BC-5380检测巨大未成熟粒细胞增高的患者,与涂片显微镜法比较,BC-5380检测数值-x=9.8%,SD=7.3,显微镜法检测数值-x=6.5%,SD=6.5,两种方法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P<0.05),BC-5380检出巨大未成熟粒细胞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9.8%;第二种类型:异常淋巴细胞增高或异常淋巴细胞和巨大未成熟粒细胞同时增高。79例用BC-5380检测异常淋巴细胞增高的患者与涂片显微镜法比较,BC-5380检测数值-x=6.6%,SD=4.0,显微镜法检测数值-x=15.3%,SD=10.4,两种方法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P<0.05)。BC-5380检测异常淋巴细胞的灵敏度为68.0%,特异度为92.5%;第三种类型:24例患者因淋巴细胞比值减低:-x=8%,异常淋巴细胞显示***;第四种类型:27例患者因中性粒细胞比值减低:-x=7%,巨大未成熟粒细胞显示***,以上两种类型都是由于淋巴和中性粒细胞比值太低,不需复检;第五种类型:30例患者因白细胞数值太低:-x=1.0×109,两项研究性参数都显示***,这30例患者为低增生性白血病和白血病化疗后,镜检偶见原始和幼红细胞,需显微镜复检;第六种类型:60例血液病患者白细胞分类***,两项研究性参数都显示***,涂片显微镜分类原始幼稚细胞平均值大于36%;第七种类型:72例患者因为干扰导致白细胞散点图异常,白细胞分类、两项研究性参数都显示***,涂片显微镜法分类正常,72例患者中18例全血模式改成稀释模式进样可以分类。结论两项研究性参数异常淋巴细胞灵敏度差、特异度好;巨大未成熟粒细胞灵敏度好、特异度差。联合观察这两项指标是异常标本过筛、复检的关键性参数。本研究为针对BC-5380的复检标准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探讨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影像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超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CT、MRI检查诊断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31例。其中超声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20例。超声与CT7例,超声与MRI4例。结果:B超及CT显示半圆形密度均等肿块,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为斑点状渗漏并扩大,MRI示T1加权像中到高信号,T2加权像为低信号。结论:B超检查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或与CT、MRI的联合应用能充分显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特征,对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7.
布鲁菌病是布鲁菌侵入机体,引起变态反应的人畜共患疾病。早期感染的检测对预防、治疗和控制布病有重要意义。荧光偏振免疫分析(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 FPIA)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抗体或抗原相对快速和准确检测的新型免疫分析法。本文将对布鲁菌病血清学检测技术研究、荧光偏振技术原理进行阐述,并重点介绍荧光偏振法在布鲁菌病检测中的运用,以期为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在布病检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 assay.tubercle bacillus,T-SPOT.TB)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斑点形成细胞数的参考价值。方法应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方法对210例2017年1~12月期间入住某院且临床已诊断肺结核病例(结核病组)和非结核疾病的其他肺部疾病病例(非结核疾病组)66例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以临床诊断为标准,T-SPOT.TB试验敏感度为84.29%(177/210);特异度为78.79%(52/66)。肺结核组斑点形成细胞数(SFC)为(44.80±61.51)(结核特异的混合抗原A,ESAT-6抗原)和(54.97±80.59)(结核特异的混合抗原B,CFP-10抗原);非结核疾病的其他肺部疾病组斑点形成细胞数为(2.71±3.77)(ESAT-6抗原)和(2.55±4.05)(CFP-10抗原),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P=0.000(A)及t=-5.28,P=0.005(B)]。T-SPOT.TB阳性的肺结核组SFCs为(52.70±63.97)(ESAT-6抗原)和... 相似文献
99.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在临床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是以病案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以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有促进作用,并为进一步临床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基础.这一模式的成功实施引起了医学教育界的广泛兴趣.并在世界各地得到快速的发展[1]. 相似文献
100.
在大规模组学技术的推动下,针灸穴位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然而,在穴位配伍规律和整体效应方面,仍然缺乏深入研究,有待在方法学上寻求新的突破。网络作为一种强调“联系、整体、系统”的新型研究工具,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前沿研究领域,特别是网络药理学的提出对中药方剂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借鉴中药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经验,将网络生物学与针灸学进行整合,尝试提出"网络针灸学"的概念,为针灸学在新时期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