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4篇 |
免费 | 197篇 |
国内免费 | 10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10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162篇 |
口腔科学 | 22篇 |
临床医学 | 243篇 |
内科学 | 423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20篇 |
特种医学 | 2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187篇 |
综合类 | 666篇 |
预防医学 | 634篇 |
眼科学 | 7篇 |
药学 | 179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317篇 |
肿瘤学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87篇 |
2012年 | 97篇 |
2011年 | 104篇 |
2010年 | 109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142篇 |
2007年 | 123篇 |
2006年 | 124篇 |
2005年 | 125篇 |
2004年 | 135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110篇 |
2001年 | 139篇 |
2000年 | 115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58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30篇 |
1982年 | 43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12篇 |
1974年 | 7篇 |
1962年 | 8篇 |
1959年 | 9篇 |
1958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丹参对阻塞性黄疸内毒素血症及肝脏CD14mRN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丹参对阻塞性黄疸(OJ)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大鼠OJ模型,观察OJ7、14d及尾静脉注射丹参7、14d后血浆内毒素(ET)水平、末端回肠通透性、肝脏CD14 mRNA的表达。结果 OJ7、14d后大鼠出现明显的肝损害。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的增高和白蛋白的降低,血浆ET水平随着阻塞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回肠细胞间隙可见大量的硝酸镧颗粒,肝脏CD14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注射丹参后,大鼠血浆ALT、TB较OJ7、14d明显下降;回肠通透性明显改善,细胞间隙无硝酸镧颗粒;CD14 mRNA的表达也较OJ7、14d组明显减弱。结论 丹参可明显改善由OJ引发的肝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肠道通透性、下调CD14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3.
24.
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的 Tuerk等[1-2]在实验室中发明了一种叫做指数富集配基的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由此技术筛选出来的寡核苷酸命名为适配子(aptamers)。适配子可以和抗体媲美,甚至优于抗体。具有以下特点[3]:(1)可以保持蛋白的天然结构属性,性能稳定,可以常温运输、长期保存;(2)筛选适配子过程简单,周期短(一般2个月左右);(3)相对分子质量比抗体分子小,具有快速的血浆清除率、高组织穿透力、免疫原性低、变性可逆(数分钟内可以再生,因此可以反复使用);(4)可在适配子中插入基因组或化学合成修饰(镜像异构适配子、糖基化、连接在大分子载体等方法)实现多层面调控,可直接用于生物检测、诊断及肿瘤靶向治疗。现结合肿瘤方面阐述细胞 SELEX(Cell-SELEX)及其适配子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26.
背景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大约有10亿人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我国维生素D缺乏尤为严重。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作为小儿常见病及多发病,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抗菌肽LL-37下调的主要原因,因此维生素D缺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的 探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补充维生素D后LL-37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7年5-11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并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患儿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7例。试验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补充维生素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安慰剂,随访12个月,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时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检测血浆25-羟维生素D3及痰上清LL-37的变化。结果 45例患儿完成了随访,试验组23例,对照组22例。治疗前,两组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次数、血浆25-羟维生素D3及痰上清LL-3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少于对照组,血浆25-羟维生素D3、痰上清LL-3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上呼吸道感染次数、血浆25-羟维生素D3及痰上清LL-3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12个月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少于治疗前,血浆25-羟维生素D3、痰上清LL-37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12个月血浆25-羟维生素D3与痰上清LL-37呈正相关(r=0.505,P<0.05)。结论 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减少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次数,这种作用可能与LL-37产生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7.
28.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抑癌基因联合诱导人肝癌细胞系凋亡与生长抑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腺相关病毒介导的抑癌基因p53,p16和p21联合治疗肝癌的可能性和效果。方法 用携带人野生型p53,p16和p21的腺相关病毒分别或联合转导人肝癌细胞系HLE,HepG2,QGY-7701,QGY-7703,BEL-7402,SMMC-7721,通过体外及裸鼠体内实验研究转基因的表达及对癌的促凋亡和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p53,p16及p21对人肝细胞肝癌细胞系均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体外凋亡率约30%左右,体内生长抑制率30%-44%;联合感染肝癌细胞效果更明显,体外凋亡率达56%,体内癌生长抑制率65%。结论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外源抑癌基因p53,p16和p21不仅对多种肝癌细胞系均有诱导凋亡和抑制生长作用,联合应用治疗肝癌更具有明显的相互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病毒滴度和纯度是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进行基因治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29.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55例原发性肝癌后的早期影像学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的早期影像学变化,为建立HIFU治疗肝癌的评价标准提供依据。方法:HIFU治疗本组55例PLC病人,观察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DSA、CT或MRI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HIFU治疗后1-2周内肝癌出现治疗有效的影像学变化。其中,MRI是评价疗效的最佳检查方法,主要表现为T1和T2加权相信号的变化,以及动态增强相癌灶血液供应消失,边缘出现环状薄层的强化带。结论:MRI能及时判断HIFU是否完全灭活肝癌,治疗区有无残存癌组织和确定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基化间隙(GG)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联性,并探讨GG与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R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T2DM,n=30)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T2DR,n=60),根据T2DM患者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得出发生DR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GG对T2DM患者发生DR的预测价值。结果: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与FA之间有直线回归关系(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HbA1c、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是T2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GG预测DR发生发展的AUC为0.777。结论:GG是T2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有可能成为预测DR发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