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58篇 |
免费 | 122篇 |
国内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10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31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87篇 |
内科学 | 50篇 |
皮肤病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179篇 |
外科学 | 98篇 |
综合类 | 426篇 |
预防医学 | 138篇 |
眼科学 | 14篇 |
药学 | 154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88篇 |
肿瘤学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77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105篇 |
2010年 | 103篇 |
2009年 | 120篇 |
2008年 | 104篇 |
2007年 | 90篇 |
2006年 | 103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78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摘要:采用生物矿化交替沉积法制备了胶原蛋白-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组织引导再生膜材料,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INSTRON-5865力学实验机等方法对膜材料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交替沉积可制备在晶相组成、化学成分、羟基磷灰石尺寸上具有类骨结构的羟基磷灰石涂层;随沉积次数增加,羟基磷灰石形态发生改变,组织引导再生膜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沉积5次后拉伸强度为23.67 MPa,仍优于纯胶原膜,适作组织引导再生膜。
关键词:组织引导再生;胶原蛋白;壳聚糖;交替沉积;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32.
133.
目的:分析成人孤立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外科修补术或介入封堵术后患者再次住院治疗的病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进行孤立型ASD术后再次入院治疗的成人患者112例的临床及心脏超声资料,分析其再次入院治疗的病因。结果:本中心因孤立型ASD术后再次住院治疗患者112例,其中68例行外科修补术,44例行介入封堵术。术后1年以内于我院治疗的患者共16例,其中外科修补术后10例,介入封堵术后6例;心脏超声主要包括:心律失常11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2例、气胸1例、出血1例,肺动脉栓塞1例。因术后1年以上出现于我院就诊的患者共96例,其中外科修补术后58例,介入封堵术后38例;心脏超声主要包括:心律失常25例、中-重度PH 16例、心力衰竭6例、残余分流5例、PH合并心力衰竭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心房血栓1例,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感染性休克1例。结论:成人孤立型ASD治疗后患者再次入院原因多样,在出现明显的症状之前,积极主动的行ASD关闭手术,能改善年轻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4.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高原病。当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红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保持相对平衡,既往大量研究认为红细胞的增殖增强在HAPC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红细胞凋亡方面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现总结HAPC红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结果,进一步探讨红细胞凋亡在HAPC红细胞过度积累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5.
136.
目的:通过置入金属支架对食管、贲门恶性梗阻及瘘患者症状的缓解,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对42例食管、贲门恶性狭窄和食管瘘患者行食道扩张后置入金属支架治疗。结果:42例患者均一次置入成功,定位准确,支架复张良好,病人进食明显改善。部分病人出现食管返流及疼痛等并发症,无穿孔及大出血。结论:食管、贲门恶性狭窄及食管瘘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方法简便、安全,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37.
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意义探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病人常用的医疗措施。近年来,安全输血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为减少病毒的输血传播,有关部门采取了成分输血、无偿献血等措施.大大降低了病毒的传播机率。但由于病毒检测的“窗口期”问题.输血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仍是不可避免。病毒性疾病的感染途径多样.是输血和医源性感染所致,还是患者接受治疗或人院前已被感染.需要获得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检查的资料进行区别。因此,了解患者在输血前的状况.对避免和预防患者医院内感染、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以及防止出现医疗纠纷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8.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对349例患者血清进行乙肝两对半、前S1抗原检测,其中138例患者还检测了HBV-DNA.结果 294例HBsAg( )中, 前S1抗原阳性率为60.9%;129例HBsAg( )、HBeAg( )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90.0%,165例HBsAg( )、HBeAg(-)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38.2%;在同时检测HBV-DNA与前S1抗原的138例的各种感染模式中,前S1抗原与HBV-DNA的阳性率也是比较吻合的.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可以反映HBV病毒的感染与复制,是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疗效评估的可靠指标,在临床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9.
目的:进一步认识轻微肋骨骨折的CT征象,减少漏诊率。方法:对37例胸部外伤后及时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阴性、而患者有明显局限性压痛症状者,3~5 d后均进行多层CT复查。利用VR、MIP、MPR、CMPR等结合轴位薄层图像认真观察。结果:共发现25根肋骨骨折。其中1例为单根肋骨完全骨折;7例一根轻微肋骨骨折;4例二根轻微骨折;3例三根轻微肋骨骨折。结论:胸部外伤后及时CT检查阴性的患者,凡有局部固定压疼症状者,3~5 d后应进行多层CT复查,可明显提高轻微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0.
目的:分析组织工程化培养生物反应器传质过程,讨论影响传质能力的关键因素,探索改善传质能力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1/02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建立理想模型,理论分析液膜中、培养液中的营养物从培养物表面到培养物内部、培养物内部细胞新陈代谢废物扩散的传质过程。结果:初步给出了传质过程的理论方程,给出了作为关键因素之一的压力对传质过程影响的微分方程。结论:传质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制约的过程,压力是传质过程中的关键因素,选择合适的脉冲压力有助于改善传质水平,为设计新型高传质能力的组织工程化培养生物反应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