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775篇 |
免费 | 1537篇 |
国内免费 | 92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8篇 |
儿科学 | 132篇 |
妇产科学 | 141篇 |
基础医学 | 1173篇 |
口腔科学 | 369篇 |
临床医学 | 3953篇 |
内科学 | 2137篇 |
皮肤病学 | 211篇 |
神经病学 | 564篇 |
特种医学 | 90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920篇 |
综合类 | 7624篇 |
预防医学 | 3237篇 |
眼科学 | 305篇 |
药学 | 3119篇 |
61篇 | |
中国医学 | 3425篇 |
肿瘤学 | 7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3篇 |
2023年 | 662篇 |
2022年 | 803篇 |
2021年 | 1012篇 |
2020年 | 817篇 |
2019年 | 699篇 |
2018年 | 718篇 |
2017年 | 467篇 |
2016年 | 610篇 |
2015年 | 655篇 |
2014年 | 1346篇 |
2013年 | 1336篇 |
2012年 | 1447篇 |
2011年 | 1579篇 |
2010年 | 1475篇 |
2009年 | 1391篇 |
2008年 | 1408篇 |
2007年 | 1346篇 |
2006年 | 1241篇 |
2005年 | 1194篇 |
2004年 | 1106篇 |
2003年 | 1016篇 |
2002年 | 981篇 |
2001年 | 941篇 |
2000年 | 742篇 |
1999年 | 572篇 |
1998年 | 525篇 |
1997年 | 491篇 |
1996年 | 495篇 |
1995年 | 437篇 |
1994年 | 390篇 |
1993年 | 294篇 |
1992年 | 255篇 |
1991年 | 196篇 |
1990年 | 176篇 |
1989年 | 145篇 |
1988年 | 135篇 |
1987年 | 123篇 |
1986年 | 110篇 |
1985年 | 112篇 |
1984年 | 72篇 |
1983年 | 66篇 |
1982年 | 67篇 |
1981年 | 63篇 |
1980年 | 52篇 |
1979年 | 33篇 |
1978年 | 10篇 |
1965年 | 14篇 |
1964年 | 15篇 |
1959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DN组和MG132治疗组(DN+MG132),每组各24只。在治疗第4、8和12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排泄率(UPER)、24 h尿量和尿丙二醛(MDA)含量、肾组织26S蛋白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SOD、GSH-PX和p47phox 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p47phox的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与NC组大鼠比较,在4、8和12周时,DN大鼠的UPER显著增高(均P < 0.05);12周时病理显示DN组大鼠肾小球系膜显著增生和系膜基质积聚增多。与同期DN组大鼠比较,MG132治疗组大鼠的UPER显著降低(均P < 0.05),肾小球系膜增生和基质积聚均减少。在4、8和12周,DN组大鼠肾组织26S蛋白酶体活性比NC组分别增高了2.14倍、2.66倍和3.68倍(均P < 0.05)。与DN组大鼠比较,MG132治疗组大鼠26S蛋白酶体活性显著下降(均P < 0.05)。与NC组大鼠相比,DN组大鼠肾组织p47phox mRNA表达分别升高了155%、149%和120%(均P < 0.05);p47phox蛋白表达分别升高了139%、152%和186%(均P < 0.05);尿MDA含量分别升高了1.95倍、2.04倍和2.62倍(均P < 0.05);而DN大鼠肾组织SOD活性分别下降23.09%、33.59%和53.31%(均P < 0.05);GSH-PX的活性分别下降28.57%、33.06%和48.76%(均P < 0.05);SOD mRNA表达分别下降38.09%、61.44%和76.53%(均P < 0.05),GSH-PX mRNA表达分别下降29.16%、37.26%和62.40%(均P < 0.05)。与DN组大鼠比较,MG132治疗组大鼠肾组织p47phox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尿MDA含量则显著下降(均P < 0.05),而SOD和GSH-PX的活性和mRNA均显著升高(均P < 0.05)。 结论 MG132对DN大鼠肾脏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肾组织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92.
993.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社会模式的转变,人类自身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对医药护理行业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近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行,现代医学模式不断转变,男护生教育逐渐增加,且需求也日趋增加,尤其是一些特殊科室如急诊科、精神科、外科、手术室,他们在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仍然以女性护理为主及公众性别偏好的原因,男护士护理教育模式落后,这些问题使得男护士临床培养步履维艰.本文通过复习大量国内护士培养相关文献及部分社会学文献,希望能从中找到解决男护士培养的一些方法,为我国男护士临床培养教育提供相关详细的资料.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观看亲子视频对幼儿麻醉诱导配合程度及焦虑的影响。方法将120例1~3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前访视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术前访视时录制亲子视频,术日患儿接入手术室后观看亲子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静脉麻醉诱导。记录术前1d访视时(T0)、麻醉诱导时(T1)、手术切皮时(T2)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同时采用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ICC)和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评估患儿配合程度及焦虑。结果T1时,干预组MAP和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ICC及mYP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观看亲子视频可有效减少患儿麻醉诱导期的焦虑和不配合程度,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第一周期采用降调节长方案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未获成功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改用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科第一周期长方案促排卵后助孕治疗未获成功,第二周期PPOS方案后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共42例,自身对照两种促排卵方案中激素水平、药物使用、获卵及胚胎情况以及PPOS方案后FET的妊娠结局。结果PPOS方案中Gn天数[(10.33±2.00)d]、Gn总量[(2 325.00±449.08)U]显著低于长方案[分别为(13.00±2.27)d、(3 182.98±904.91)U](P0.05);PPOS方案扳机日血清LH水平[(1.64±1.31)U/L]显著高于长方案[((0.91±1.01)U/L]、孕酮(P)水平[(2.25±0.86)nmol/L]显著低于长方案[(3.87±1.68)nmol/L](P均0.05);PPOS方案的平均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正常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与长方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受精率[(71.82±17.64)%]、优胚数[(3.62±1.97)枚]和优胚率[(62.21±24.04)%]均显著高于长方案[分别为(63.75±15.77)%、(2.79±1.65)枚、(48.48±22.53)%](P0.05)。PPOS方案中有3例患者因无冷冻胚胎取消周期;39例患者行FET(共46个周期),22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周期临床妊娠率47.83%,种植率24.74%,显著高于长方案[分别为7.02%、3.64%](P0.05)。结论对于长方案促排后助孕未获成功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PPOS方案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结局,为促排卵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997.
998.
肩关节镜下行Bankart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Bankart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适应症、手术要点和疗效。方法 对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15例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均为肩关节单方向不稳定,左侧4例,右侧11例,术前脱位次数为2-30次,平均为11.7次。所有患者均采用锚钉进行关节镜下Bankart术,术后采用Constant-Murley法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关节腔积血等并发症。终末随访时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79.3±4.0对术后95.0±2.2,p<0.01)。终末随访时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再脱位,术后无残存恐惧试验阳性。结论 关节镜下Bankart术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分析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各项几何参数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远期疗效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选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的344例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病例资料,对原始数据及随访结果做统计学分析及比较.结果 腹主动脉瘤近端瘤颈直径(23±3)mm,近端瘤颈长度(26±12) nun,与主动脉夹角(25±28)度.即刻技术成功率99.7%(343/344),随访率81.8% (279/341),随访时间3~84个月,平均(33 ±15)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1.1% (3/279),再次手术率10.4% (29/279),总并发症发生率12.9%(36/279),包括内漏5.7%(16/279),支架移位1.1%(3/279),动脉瘤增大或破裂5.4%(15/279)等.统计结果显示近端瘤颈>60度更易出现Ⅰ型内漏(P=0.010).结论 术前评估是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内漏是术后远期并发症的主要类型,且为再次手术的重要原因,影响患者的远期疗效,因此术后终身随访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