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内科学 | 89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28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3篇 |
出版年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病例报告例1:男,30岁,于1975年5月3日入院。患者剧烈活动后心慌已9年,入院前1年,推小车上坡时突然胸疼难忍,躺倒半小时自行缓解。以后经常心慌,不能胜任体力劳动。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血压154/70,脉搏84次,胸骨左缘3~4肋间扪及震颤,听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胸降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1例胸降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覆膜支架治疗。术前强化CT检查明确诊断,根据病变血管近侧正常血管直径加上其直径的15%~20%选择支架型号。术中先行主动脉造影,确定内膜破口位置,分辨真假腔,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及合适的支架。腹股沟处切开,游离出股动脉并切开,插入支架输送器,降血压,于破口位置缓慢释放覆膜支架,封闭主动脉内膜破口。重新造影,观察支架的位置,检查是否有内漏。结果11例均成功植入支架,患者疼痛症状消失,升主动脉造影示真腔扩大,9例假腔血流消失,2例有内漏。所有病例随访3~30个月,无死亡。术后1、3、6个月和满1年分别行强化CT检查。2例内漏患者中,1例3个月后自行封闭,1例因破口大,靠近左锁骨下动脉口,术后3个月仍有内漏。2例肾动脉受影响者血流明显改善。5例胸膜后血肿患者术后3个月完全吸收。无截瘫、左上肢缺血等并发症。结论覆膜支架治疗胸降主动脉夹层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死亡率低,并发症少,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3.
84.
姑息性手术的目的是增加进入肺内未氧合血的流量。无论体-肺或腔-肺分流,其意义在于:①明显增加肺血流量,使肺动脉内径逐渐扩大;②显著降低紫绀及红细胞增多症的严重程度,减轻由紫绀造成的一系列临床症状;③自肺静脉回心血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左心房及在心室的容积,促其发育。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姑息性手术有四种,现逐一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5.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前后细胞因子水平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前后细胞因子TNF-α、IL-6、IL-8浓度变化。方法,选择拟在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病人16例,病人全麻后经桡动脉测压管抽血5ml/次,时间分别为全麻后及转机开始后2h,5h,8h及20h。用双抗体夹心酶联放射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IL-6及IL-8含量。结果:转机开始2h下,TNF-α、IL-6及IL-8含量即开始升高,并分别于转机开始后2h,5h,8h达到高峰,术后20h仍高于正常,统计学分析显示各时间点间比较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因子是CPB期间全身炎性反应的重要介质,标志着全身炎性反应的程度,可和为防治CPB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6.
先心病肺高压病儿血浆内皮素与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含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病儿血浆内皮素-1(ET-1)和胶原增生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先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20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病儿分为肺动脉高压组(PH组)和无肺动脉高压组(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两组病儿血浆ET-1水平,用SDS-间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肺组织I、III型胶原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H组血浆ET-1水平和肺组织I、III型胶原含量明显增加(P<0.01).PH组血浆ET-1水平与肺组织I、III型胶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可能与ET-1水平升高,诱导肺组织I、III型胶原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左侧乳内动脉及桡动脉Y型桥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采用左侧乳内动脉及桡动脉作为移植物.术后利用Medi-stim Butterfly流量计进行桥血管流量测定,并记录血流量及搏动指数.结果:全组36例共行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149支,平均4.1支/例.桥血管流量测定均通畅,左乳内动脉干的流量为(31±6)mL/min,搏动指数为2.0±0.5,桡动脉的流量为(45±12) mL/min,搏动指数为1.9±0.7.36例中,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因胸骨后出血而开胸止血1例,术后4例诉手背外侧感觉异常、麻木,无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脑部并发症,无胸骨、纵隔感染.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左侧乳内动脉及桡动脉Y型桥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达到完全心肌血运重建目的,手术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9.
90.
总结 17例生物瓣衰坏患者的临床表现、再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本组 17例患者中 ,男 7例 ,女 10例。生物瓣植入时 ,单纯二尖瓣置换 15例 ,单纯主动脉瓣置换 2例 ,均为牛心包瓣 ,植入体内时间平均 9.8± 1.4年。术中发现 17枚生物瓣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或钙化 ,拆除后全部置换机械瓣。术后早期无死亡 ,晚期死亡 2例。生物瓣衰坏随植入时间延长逐渐加重 ,心肌保护采用持续温血停搏液灌注效果好 ,预充抑肽酶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 ,心功能差者术后要加强心肺功能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