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KLIC(kidney, liver, index surgery, cemented prosthesis and C reactive protein value)评分系统用于预测清创、假体保留联合抗生素方案(DAIR)治疗急性假体周围感染(PJI)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骨科急性PJI患者44例,其中男17例、女27例,年龄21~86岁,均行DAIR。结合病史和检验结果,计算患者术前KLIC评分,并按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KLIC评分≤2分组、2.5~3.5分组、4~5分组、5.5~6.5分组和≥7分组。比较各组患者基线资料、住院时间和DAIR治疗结果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价KLIC评分系统预测DAIR治疗结果的准确性;以DAIR失败作为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绘制累积治疗成功率曲线。结果 5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变部位、感染分类、感染症状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组患者总体治疗成功率为61.36%(27/44)、失败率为38.64%(17/44);KLIC评分≤2、2~3.5、4~5、5.5~6.5分和≥7分5组的失败率分别为0/8、2/8、5/13、6/10、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趋势χ2检验结果提示,随着KLIC评分的增加,DAIR失败率也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P=0.001)。ROC曲线显示KLIC评分在预测DAIR治疗结果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AUC=0.876,95%可信区间0.773~0.978,P<0.001)。Kaplan-Meier曲线提示:KLIC评分≥7分的患者累积治疗成功率低于KLIC评分<7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P=0.003)。结论 KLIC评分对于DAIR治疗结果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对于KLIC评分≥7分的急性PJI患者,DAIR治疗的失败率较高,不建议采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比研究2种不同给药途径镇痛方式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由同组医师完成的治疗骨性关节炎的TKA40例(40膝),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术后静脉镇痛泵给药镇痛组(A组)和术后持续切口镇痛装置给药镇痛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采用的药物为曲马多注射液和生理盐水混合,B组采用的药物为盐酸丁哌卡因注射液和生理盐水混合。比较2组在术后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辅助口服镇痛药物塞来昔布使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组术后围手术期VAS评分不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口服镇痛药物塞来昔布使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TKA术后采用术后持续切口镇痛装置给药镇痛明显优于传统静脉泵给药途径,可以明显降低辅助口服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获得了良好的镇痛疗效,镇痛的靶向性更强、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钛合金微粒对成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了解骨溶解后炎性反应因子和成骨细胞间的关系。方法将培养成骨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浓度钛合金微粒处理组:5 mg/mL(A组)、10 mg/mL(B组)、15 mg/mL(C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72 h后TNF-α、IL-1β和IL-6含量的变化。结果培养72 h后,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TNF-α、IL-1β和IL-6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钛合金微粒可增加成骨细胞TNF-α、IL-1β和IL-6含量,刺激破骨细胞导致骨溶解可能是关节松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4.
背景:推测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可能在假体磨屑诱发的机体炎症反应中,对局部组织在缺血缺氧、长期慢性炎症环境下起保护作用,并可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和活化。目的:探讨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在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增殖及形成成熟破骨细胞中的作用及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尿胰蛋白酶抑制剂(0,500,5000 U/mL乌司他丁)处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后24,48,72 h。实验分为4组:空白组(RAW264.7细胞)、RANKL诱导组(0 U/mL乌司他丁)、500 U/mL乌司他丁组和5000 U/mL乌司他丁组。结果与结论:①M TT法检测结果表明,尿胰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浓度在0-5000 U/mL对RAW264.7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②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法检测结果表明,与RANKL诱导组相比,乌司他丁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③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 RANKL 诱导组比较,乌司他丁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降低。④W estern blot结果显示,单独RAW264.7细胞仅表达少量基质金属蛋白酶9,加入RANKL 48 h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大量表达,5000 U/mL乌司他丁组培养72 h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显著减少。⑤明胶酶谱分析结果显示,与RANKL诱导组比较,5000 U/mL乌司他丁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活性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对 RANKL 诱导破骨细胞活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可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水平及活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系统评价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与非骨水泥股骨柄固定方式术后翻修率。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有关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固定方式术后翻修率的对照研究,提取数据进行分析,采用Rev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6个对照研究,总手术髋例数126962,其中采用骨水泥固定股骨柄97525例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柄29437例髋。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对于不限年龄的所有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0~5a翻修率骨水泥组明显低于非骨水泥组(OR=0.49),而术后5~10a及大于10a两种固定方式的翻修率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5~10a=1.44,OR>10a:2.01)。结论:随着人工假体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骨水泥技术固定股骨柄假体术后中远期翻修率与生物型假体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翻修率都较低。需进一步了解两种固定方式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时采用转子间截骨与转子下截骨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3例(37髋)Crowe Ⅳ型DDH患者,年龄17~67岁,平均35.9岁。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时采取了不同的截骨方式,其中28例(30髋)接受了改进的转子间截骨、5例(7髋)采用了转子下截骨。两组患者均用改良的Merled Aubigné和Postel部分评分进行效果评定,术前平均分别为9.4分、9.7分,下肢长度差异平均分别为44.7 mm、57.5 mm,收集评估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数据。 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83.6个月,术后转子间截骨与转子下截骨患者下肢的平均长度差异分别是9.2 mm、9.4 mm,末次随访Merled Aubigné评分平均分别为15.9分、15.8分。转子间截骨组患者中有2例术后出现坐骨神经麻痹,但是6个月内症状完全缓解。末次随访中转子间截骨组有2例Trendelenburg征阳性。在随访期内均无假体翻修的患者。各组手术前后Merled Aubigné和Postel部分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统计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缩短治疗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时,无论是转子间截骨还是转子下截骨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7.
背景:文献报道营养状况不良与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的死亡存在相关性,但国内此项研究尚未见报道。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时血液白蛋白、淋巴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纳入130例髋部骨折患者,年龄大于70岁,均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或人工双动头置换治疗。患者入院时测量白蛋白、淋巴细胞数及血红蛋白,置换后随访1年,或者随访至患者死亡,其中有效随访92例。采用 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 结果与结论:92例患者中,20例(22%)白蛋白< 35 g/L,67例(73%)淋巴细胞数<1.5×106 L-1,56例(61%)血红蛋白< 120 g/L。Kaplan-Meier法分析提示,白蛋白正常患者(≥35 g/L)的生存率显著高于白蛋白减低患者(< 35 g/L)(P < 0.01);淋巴细胞数正常(≥1.5×106 L-1)与淋巴细胞数减低(<1.5×106 L-1)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血红蛋白正常患者(≥120 g/L)的生存率显著高于血红蛋白减低患者(<120 g/L)(P < 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减低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提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预后与其营养状况密切相关,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等常规的入院检验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8.
磨损微粒在无菌性松动关节假体周围迁移聚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界膜的超微结构 ,了解磨损微粒的形态及其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迁移聚积的特征。方法 临床选取 4例人工全髋关节术后发生无菌性松动病例 ,于翻修术中按照Delee Charnley髋臼分区法和Gruen Amstutz股骨分区法采取假体周围界膜组织 ,以透射电镜进行观察 ,统计各区磨损微粒数目。结果 界膜组织标本含有大量胶原纤维 ,其间可见大量黑色磨损微粒。其中髋臼分区三区磨损微粒聚积数明显高于一区和二区 (P <0 0 5 ) ,股骨分区中一区、七区中磨损微粒明显高于其余各区 (P <0 0 5 )。结论 磨损微粒的产生、迁移和局部聚积具有一定特征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59.
梅晓亮  郭亭  赵建宁 《人民军医》2010,(12):923-923
1病例报告 患者女,76岁。因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就诊。入院查体:双侧膝关节轻度肿胀伴内翻畸形,屈伸不利,活动时骨擦感明显。辅助检查:双膝关节X线片示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血红细胞3.83×10^12/L,白细胞8.2×10^5/L,中性粒细胞0.37,  相似文献   
60.
背景:感染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灾难性的并发症,其诊断标准尚未统一,治疗方案亦存在争议。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灶的清除彻底与否决定能否重建关节并恢复关节功能。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后感染二期翻修过程中彻底清创的经验及疗效。 方法:2008年8月至2013年1月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收治23例(24髋)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病例,均符合共识性的诊断标准,修复方案分两期,一期彻底清创加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置入;二期行关节重建,若间隔期感染持续存在,可以重复清创,待感染彻底控制后行关节重建。翻修后随访期间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评估感染控制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治疗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6.5分(27-45分),二期翻修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8.6分(76-98分),且均无感染复发,感染控制率达100%。提示二期翻修是治疗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的有效方法,彻底清创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控制感染复发,提高假体稳定性,从而重建关节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