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vitaminD,VitD)、尿酸(uric acid,UA)、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红细胞压积(hematokrit,HCT)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不同运动亚型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PD患者83例,另选取同期健康查体的35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中的震颤部分和非震颤部分评分平均值之比将PD患者分为震颤为主(tremor dominant,TD)组、姿势步态障碍(postural instability and gait difficult,PIGD)组和混合(indeterminate,IT)组,比较不同运动亚型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VitD、HCT、UA、TC及TG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不同疾病亚型的危险因素。结果 TD组、PIGD组、IT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性别、病程、HCT、UA、TC和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的年龄、H-Y分期、Vit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的等效剂量(levodopa equivalent doses,LED)具有微小的显著性(P=0.051)。组间两两比较可知,对照组的年龄显著低于PIGD组(P=0.0172)和IT组(P=0.0035);TD组的H-Y分期显著低于PIGD组(P=0.0024);TD组的LED显著低于PIGD组(P=0.0471);对照组的VitD水平显著高于PIGD组(P=0.0002)和IT组(P=0.0125)。VitD水平与总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41,P=0.028);年龄的增加是发生PIGD和IT型PD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1.09,95%CI:1.03~1.16]和(RR=1.12,95%CI:1.05~1.19),VitD水平的降低是发生PIGD型(RR=0.85,95%CI:0.78~0.93)和IT型(RR=0.89,95%CI:0.82~0.97)PD的危险因素和。结论 血清VitD可能参与不同亚型PD的发病机制,血清VitD水平降低可能是特定亚型PD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2.
下腔静脉病变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病变的螺旋CT及下腔静脉CT血管造影(CTP)的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 40例肿瘤侵犯下腔静脉及下腔静脉病变,采用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下腔静脉CTP检查,分析不同扫描模式及后处理图像所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密度变化特点及侧支循环形成。结果 19例肝癌沿肝静脉侵犯下腔静脉,癌栓位于下腔静脉肝段及肝上段;邻近下腔静脉肝段的肝癌直接侵犯下腔静脉;6例轻度强化,未见明显侧支循环形成。9例肾癌沿肾静脉侵犯下腔静脉,癌栓位于肾上段,无强化,见肾包膜静脉侧支形成及性腺静脉增粗。5例下腔静脉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呈节段性,壁不光整,可见条状或斑点状钙化,CTP后延迟扫描,病变段无明显强化,见明显的侧支循环。3例下腔静脉内血管平滑肌瘤病,起自子宫,沿卵巢静脉及髂静脉上行,经下腔静脉侵入右心房,病变密度较均匀,无钙化及坏死囊变,强化较明显,病变段附近见大量侧支循环形成。发育异常所致布一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3例,表现为肝上段节段性狭窄,周围见大量的侧支循环形成。下腔静脉内平滑肌肉瘤1例,病变位于肝下段下腔静脉,呈节段性增粗,边缘不光整,密度不均,延迟CT扫描后不均匀强化,邻近见大量侧支循环形成。结论 下腔静脉病变的CT表现以充盈缺损、无或轻-中度强化、管腔狭窄及侧支血管形成为特征,下腔静脉CTP的三维重建能立体显示管腔狭窄和侧支血管,合理的CT扫描模式有利于病变的诊断和确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慢性跟骨骨髓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初次清创并负压封闭引流7—21d、二次手术皮瓣修复的方法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伴溃疡或皮肤软组织缺损23例。结果经清创、负压封闭引流7—21d,创面肉芽新鲜,无脓性分泌物,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骨髓炎无复发,足跟部外形良好,18例感觉恢复好,耐磨擦能力尚可,能够负重。结论采用初次清创并负压封闭引流、二次皮瓣移植的方法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伴有溃疡或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74.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对孤立性肺结节征象检出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对孤立性肺结节(SPNs)征象的显示,探讨各种征象对SPNs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51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的SPNs (直径≤4 cm)及其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对SPNs的征象(深分叶征、棘状突起征、胸膜凹陷征、胸膜切迹征、阳性支气管征、空泡征、毛刺征)行MPR,评价MPR对SPNs的前5种征象的显示.计算7种征象在恶性结节组检出率及出现频率.结果:MPR检出5种征象的数目明显多于轴面扫描所检出的数目,检出具有5种征象的结节数目明显多于轴面扫描检出该征象的结节数目,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恶性结节中出现频率由多到少的征象依次为深分叶征、阳性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棘状突起征、胸膜切迹征、毛刺征、空泡征.7种征象在良、恶性结节组的检出百分比中最能提示恶性的征象依次为胸膜切迹征、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阳性支气管征、棘状突起征、空泡征.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对SPNs行MPR,能明显提高SPNs的征象检出率,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深分叶征、胸膜切迹征是最有诊断价值的恶性征象.  相似文献   
75.
76.
目前,药店出售的眼药剂型有两类:即眼药水和眼药膏。其中大部分眼药属抗菌消炎药或含激素的眼药,少数是用于防治近视眼、白内障等疾病的专用眼药。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可使用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等抗生素眼药;病毒性结膜炎、角膜炎可选用病毒唑、无环鸟苷、碘苷等抗病毒眼药;过敏性结膜炎常用色苷酸钠眼药水有特效;虹膜睫状体炎用阿托品散瞳是治疗的基本原则;急性充血性青光眼则禁用阿托品,应使用匹罗卡品缩瞳。对眼病的诊断及眼药的选择,都应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眼药水的使用方法:1.眼药水在眼内停留的时间较短,不影响人的视觉…  相似文献   
77.
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脊柱损伤患者的螺旋CT袖位图像(TrCT)、多平面重建图像(MPR)、表面遮盖法重建图像(SSD),根据对病变的分辨率,将三者对病变的显示能力分为优、良、差3等。结果 脊柱正、侧位CT定位像类似于常规X线摄片。TrCT、MPR对骨折、无旋转脱位、脊髓损伤显示良好。SSD对线性骨折、脊髓损伤显示差。MPR和SSD能清晰显示椎间隙宽窄、椎体滑脱;椎体旋转脱位以SSD显示最好。MPR和SSD立体感强,空间分辨率高。结论 螺旋CT应作为脊柱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熟悉并灵活应用CT定位像、TrCT、MPR、SSD图像,可对各种脊柱损伤作出及时而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8.
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不少见,修复方法较多.但是与成人相比,如何选取合适皮瓣转移修复,也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我院自2000-2011年收治足踝部骨或肌腱外露或感染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5例,根据受区及周围组织的具体情况采用各种皮瓣转移修复覆盖创面,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9.
脑纹状体与学习记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记忆是脑的高级认知功能之一,它的神经基础研究普遍集中于大脑皮质,而对脑纹状体等皮质下结构是否参与学习记忆功能却较少关注,即使关注也集中于非陈述性记忆.纹状体是人大脑皮质下最大的神经核团,它和杏仁复合体一起来自胚胎时的纹状体嵴,鸟类以下动物的纹状体是神经系统高级中枢;而在人类,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发达,纹状体已退居为皮质下中枢地位,其主要功能是对运动及技能的协调.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纹状体还参与了许多学习记忆相关的认知功能 [1]:纹状体不仅参与了非陈述记忆过程,也可能是陈述性和工作记忆神经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皮质下记忆脑区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纹状体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可调式外固定架四维相矫治在足踝部畸形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足踝部畸形患者42例,分为2组,A组(20例)使用石膏或支具外固定,B组(22例)使用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并按1 mm/d的速度逐步矫形.[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出现神经损伤者2例、切口不愈合者3例,皮肤坏死溃疡形成者2例;B组未发现类似并发症,且临床疗效与A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可调式外固定架可以有效治疗足踝部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