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0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本文对30例口服肠溶阿斯匹林冠心病患者检测了出血时间(BT),血小板集聚性(pAg)和水杨酸血浓度。在顿服阿斯匹林0.3克后2小时,BT由1.5分延长至3分,口服阿斯匹林0.3克/日者服药后七天,pAg明显受抑,达66%左右。隔日服阿斯匹林0.3克者,对pAg似无影响,服用肠溶阿斯匹林者未发现胃肠道不适和出血。口服潘生了0.15克/日能延长血小板寿命。作者认为,冠心病患者口服阿斯匹林0.3克/日和潘生丁0.15克/日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2.
心搏骤停及心率显著过缓是极危重的临床情况,如抢救不及时或无效则将导致死亡。为了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我院从1983年5~8月期间曾对19例此类患者采用经胸壁穿刺或直视心脏穿刺法紧急按置心内膜微电极,进行体外心脏紧急起搏,取得了初步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中药槲寄生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槲寄生注射液对4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后的效应,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由平均65014%max下降至平均39.15%max,p<0.001。甲皱微循环显示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血细胞解聚,微血流流速增加,由云絮状流改为直线流者占64~86%。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明显增加,与治疗前相比,P值均<0.01。说明槲寄生注射液对冠心病的血瘀状态及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的心血管系统病变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的基本改变是皮肤和内脏的成纤维细胞的过多地制造和分泌胶原纤维,在间质和小动脉周围有单核细胞浸润,小动脉内膜增厚,造成管腔狭窄和闭塞,结果导致纤维  相似文献   
105.
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达80%、心电图改善达60%。关于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有报告丹参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但亦有报告否定此结论;陈氏等报告用复方丹参后有提高小自鼠耐缺氧作用;我们用丹参获得同样结论。程氏报告复方丹参可改善心肌的血液循环,杨氏认为丹参可改善血粘度。亦有报告认为丹参具  相似文献   
106.
对冠心病气虚和血瘀型患者的实验指标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在临床上有了一定的成效,对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也初步取得一致的意见,对冠心病的中医病机的认识——本虚标实,气虚为本,血瘀为标——也已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本文为了初步探索中医辨证分型的实质,对30例中医辨证为气虚型及血瘀型的冠心病患者,分别测定了心室收缩间期时间(STI)、心尖搏动图(ACG)、心功能、血液粘度、甲皱微循环和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现将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07.
针刺治疗对冠心病的疗效已见报道,对风湿性心瓣膜病经长期随访亦具有一定临床疗效。我们对21例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在针刺内关前后作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收缩时间间期等检查,并作血浆cAMP、cGMP、皮质醇及嗜酸性细胞计数,从针刺对心功能及生化改变方面探讨其疗效机理。对象及方法一、对象本组21例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变患者虽  相似文献   
108.
109.
病毒性心肌炎免疫状态及免疫核糖核酸左旋咪唑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64例病毒性心肌炎的免疫状态,其中82例应用免疫核糖核酸(iRNA),17例应用左旋咪唑进行治疗观察;经iRNA治疗的病例,在治疗后3个月,结核菌素试验全部转为阳性,31/32患者其外周血液细胞免疫(羊红血球花瓣形成试验)增高,同时患者的体质亦普遍增强。iRNA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左旋咪唑组为52.9%,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通过以上对病毒性心肌炎免疫功能的检测和两组药物治疗,作者认为提高细胞免疫力对今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及阻断其演变为慢性病程之间的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分析9例经手术治疗的左心房粘液瘤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较明显的症状,心尖部第一心音亢进及舒张期滚筒样杂音,4例伴收缩期杂音、3例肿瘤掉落音。6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均示二尖瓣前叶EF段下降缓慢,舒张期前叶之后有大片云絮状阴影。肿瘤大小为4×4×2~10×5×5厘米,5例有蒂;4例无蒂者中有1例发源自二尖环。手术结果6例存活者有2例经5及10年随访,均无症状及异常发现。本病以症次突然发生、并迅速加重,杂音多变,随体位更换而加重或改善症状等对与二尖瓣狭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本病预后差,但手术疗效佳,故一旦确诊,应及早进行手术。本文对手术切口、手术方法及在拟行左径二尖瓣手术时发现为本病的处理方法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