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42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uo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ST segment elevation,STEM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护理配合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心内科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途径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69例,比较二者鞘管置入时间、开始鞘管置入-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成功率、与穿刺部位有关并发症及1月内心血管事件,从患者入院至手术完成后24h由护师全程护理,配合医生随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支架植入个数、一次手术成功率、开始鞘管置入-球囊扩张时间、肌钙蛋白I恢复时间、1月内心血管事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平均鞘管置入时间长于股动脉组,桡动脉组与穿刺部位有关并发症1例,股动脉组7例,桡动脉组少于股动脉组(P〈0.05);两组患者开始鞘管置入-球囊扩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急诊PCI治疗STEMI安全有效,并能减少卧床时间和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合理有效的护理配合能有效处理各种事件,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应用Amplatz指引导管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安全性.方法 经股动脉或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冠心病(CHD)患者45例(A组)应用Amplatz指引导管,与同期应用常规指引导管的45例CHD患者(B组)比较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及与穿刺有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成功完成PCI 43例(95.6%);B组成功完成PCI 42例(93.3%),余3例改用Amplatz指引导管完成.两组在手术成功率、与穿刺有关并发症、术后肌钙蛋白Ⅰ值、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等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Amplatz指引导管完成PCI成功率高,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3.
心脏再同步化是治疗左室收缩不同步的有效手段,因此精确和可重复评价左室收缩不同步显得十分重要.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可通过测量左室局部达最小收缩末容积时间而得到左室收缩不同步的综合信息,但目前尚缺乏左室不同步指数(SDI)的正常值范围及心力衰竭(心衰)患者SDI具体测值,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RT-3DE测量SDI正常值范围、心衰患者SDI的定量数值及RT-3DE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观察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根据溶栓开始后T波倒置时间≤4h或>4h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22例、B组30例.分析其临床判断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及冠脉造影TIMI分级情况.结果按临床标准判断A组再通率100%,B组再通率50%(P<0.01),1月内行冠脉造影36例,A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B组(TIMI2~3级者A组14/16例、B组8/20例).早期T波倒置提示良好的再灌注,可作为血管再通的又1项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弹性与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临床拟诊为早发冠心病的63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术,造影阳性患者为早发冠心病组,阴性患者为对照组,并进行冠状动脉狭窄评分(CAS),两组患者在行CAG前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用M-型内径法测量主动脉瓣上3 cm处升主动脉相同处收缩期与舒张期内径(Ds,Dd),用公式计算出升主动脉僵硬度和膨胀性.结果:(1)早发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升主动脉僵硬度(2.93±0.34 vs 2.45±0.58,P<0.05)与膨胀性[(2.32±0.48)10-6 cm2/dyn(1dyn=10-5 N) vs (2.76±0.52)10-6 cm2/dyn,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2)经偏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升主动脉僵硬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且独立于其他早发冠心病易患因素.结论:升主动脉弹性与早发冠心病程度密切相关,是早发冠心病重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钠肽(rhBNP)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重组人脑钠肽治疗组和米力农对照组各25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注射用rh BNP,对照组给予米力农静脉滴注。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心率、平均动脉压、尿量、心功能及血浆BN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1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2组心率明显下降(P<0.05),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尿量明显增加(P<0.01),且治疗组心率下降、尿量增多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24 h血浆BNP水平较基线值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1周治疗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提高(P<0.05);血浆BNP显著降低,治疗组治疗后LVEF改善和血浆BNP降低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rhBNP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  相似文献   
37.
应用血清肌钙蛋白I评价射频消融后40例心肌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1年1月~2002年6月,笔者应用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接受射频消融(RFCA)介入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检测,以评价EFCA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安全性。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4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27~64岁,平均(40.6±6.2)岁。其中房室结双径路18例,左侧旁道16例,右侧旁道6例。对照组为心腔内电生理检查者共28例。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为28~61岁,平均(38.5±5.6)岁。1.2方法RFCA患…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大剂量托拉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53例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28例,加用大剂量托拉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治疗5~7 d,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尿量、肾功能及电解质等改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心率、体重、血钾、脑钠肽(BNP)下降,尿量、血钠、6 min步行距离增加,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改善,水钠潴留明显减轻(P<0.05或P<0.01).结论 加用大剂量托拉塞米和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护理随访对提高有消化道出血高危风险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2年2月住院的ACS患者2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专门医护随访组(127例):采取建立患者档案、由专门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定期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诊的服务模式;常规门诊就诊组(125例):患者自行到门诊就诊。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发现不良事件的及时性、患者满意度、心血管事件、消化道出血事件等。结果随访12个月,专门医护随访组服药依从性为98.4%,高于常规门诊就诊组的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2,P<0.05);专门医护随访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4.5&#177;5.2)分,高于常规门诊就诊组的(88.3&#177;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0,P<0.05);通过随访发现不良事件15例,占专门医护随访组总事件的48.4%;专门医护随访组总事件31例,其中主要不良事件12例,次要不良事件19例,常规门诊就诊组总事件56例,其中主要不良事件23例,次要不良事件33例,专门医护随访组优于常规门诊就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587,4.220,5.034;P<0.05)。结论对有消化道出血高危风险的ACS患者,由于其服药较为复杂,建立专门的医护随访体系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满意度,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减少心血管事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0.
氨力农在肺心病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江阴市人民医院郑若龙,施荣才关键词氨力农;肺心病;心力衰竭,充血性中图号R541.6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肺心病心衰)患者因感染、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对洋地黄的耐受性明显降低,从而限制了洋地黄在肺心病心衰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