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基于影像组学建立列线图鉴别局灶性隐源性机化性肺炎(FCOP)与肺腺癌(LA)。方法 回顾性搜集77例FCOP与77例LA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106例和验证集48例。采用A.K.软件提取组学特征,降维后获得影像组学标签,建立列线图,并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校准度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1个高度相关的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标签,并联合癌胚抗原(CEA)建立列线图,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均为0.84,且具有较高的校准度及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列线图能较好地用于鉴别FCOP与LA。  相似文献   
62.
成人肠套叠的CT诊断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特点及病理基础,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报告24例28处成人肠套叠,其中21例22处为继发性,包括脂肪瘤7例,息肉3例(1例脂肪瘤合并息肉),淋巴瘤3例,腺癌2例,平滑肌瘤2例,憩室、慢性阑尾炎、转移癌、血管瘤、嗜酸性肉芽肿各1例。结果 24例28处成人肠套叠,CT发现分层状靶形肿块22处,慧星尾征和与其伴发的肾形肿块15处,继发肠梗阻4例,小肠内积气增多16例,C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低剂量扫描评价周围型非小细胞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2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癌患者26例行MSCT灌注扫描,用Mann-Whitney法比较高、中分化程度及低分化、未分化肺癌的各参数差异,并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有明显差异的灌注值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高、中分化的肺癌的BF、PH高于低分化或未分化的肺癌,T1SPN-T1AA低于低分化或未分化的肺癌,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V、PS、MTT及T2SPN-T2AA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肺鳞癌与肺腺癌之间诸参数值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量(bllod flow,BF)、强化峰值(peak high,PH)与肺癌分化程度高低具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398,-0.513,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低剂量扫描能有效地反映肺癌的分化程度,诸灌注参数中BF、PH、T1SPN-T1AA评价NSCLC的分化程度有一定帮助,其中BF和PH与肺癌分化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肝容积指数、容积变化率、肝脾容积比指标与肝功能Child分级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选择肝炎后肝硬化组38例和正常成人组40例,对两组个体行腹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采用选择性VR自动测量法测量肝容积,计算肝容积指数、肝容积变化率及肝脾容积比,并分析肝容积指数、容积变化率、肝脾容积比指标与Child分级间的对应关系.结果 正常组肝脏容积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0、0.815、0.852.肝功能Child B级和C级患者的CT测量肝容积均明显小于正常成人,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的CT测量肝容积均明显小于Child B级患者;Child B级和C级患者的肝容积指数均较A级患者降低,而肝容积变化率则均较A级患者增高;Child C级患者的肝容积指数较B级患者降低,而肝容积变化率则较B级患者增高;肝硬化各组的平均CT测量值和肝脾容积比均低于正常组,而平均CT值标准差则均高于正常组;Child C级患者的平均CT值标准差均较A级和B级患者增高(均P〈0.01);Child B级和C级患者的肝脾容积比均较A级患者降低(均P〈0.05).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容积指数、容积变化率等指标与肝功能Child分级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肝脏平均CT值及其标准差、肝脾容积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病肝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65.
原发性脾脏淋巴瘤(PSL)极少见,国内近20 年文献中报告300余例[1-3],有CT描述的仅50余例[4-5].笔者搜集我们两家医院1998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经临床、病理证实的有完整CT资料的PSL 15例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CT诊断认识.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肠襻梗阻的CT特征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的输入肠襻梗阻的CT表现.原手术术式毕氏Ⅱ式6例,Roux-Y式2例.结果:8例均表现为上腹部胰周单发或多发性囊性肿块,囊影横径为3.5~6.0 cm,多发性囊影的短径接近相等,囊影内为均匀的液性密度,无口服造影剂充盈.横置的囊影推移肠系膜上动、静脉前移,4例伴发胆总管轻度扩张.结论:该病的CT表现较具特征性,可作为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7.
脾脏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2例脾脏肿瘤的CT资料,分析脾脏大小,病灶数目,密度。边界以及强化程度等表现。结果:脾脏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增强后多无强化或轻度不均匀强化,脾脏肿大显著,常伴淋巴结肿大,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界清,密度均匀的低密度灶,脾脏不大或轻度肿大;血管瘤,错构瘤强化显著,淋巴管瘤强化不明显。结论:CT可较好地显示脾脏大小,病灶密度,边界及CT强化程度,对大多数脾脏肿瘤CT可作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8.
嗜酸性胃肠炎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嗜酸性胃肠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例嗜酸性胃肠炎的CT及临床、病理表现特点,并回顾复习文献报道所见。结果临床主要表现有腹痛5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4例。CT上,5例均见有异常的胃肠道病变,主要有:胃肠道壁增厚5例,其中伴见分层状壁增厚3例,胃肠腔狭窄3例,黏膜皱襞粗大2例,多发溃疡、不全小肠梗阻、胃肠分泌液增多各1例。肿块4例,其中肠外肿块3例,肠内肿块1例;4例中2例呈均质密度伴强化,2例呈环形壁强化伴中心坏死液化。微少量腹水2例。结论 嗜酸性胃肠炎CT表现与嗜酸细胞浸润胃肠壁深度与广度有关;而分层状胃肠道壁增厚、伴黏膜皱襞粗大的壁增厚、坏死性或均质性肉芽肿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典型表现结合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名及过敏史的临床表现可提示本病的论断。  相似文献   
69.
结肠粘液腺癌的CT诊断及病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肠粘液腺癌的CT特点及病理基础。方法:分析9例结肠粘液腺癌的CT及病理表现。结果:9例均发现异常,主要特征性CT征象有;结肠壁局限性显著增厚7例,其中2例几无强化;结肠腔外囊性肿块5例,结肠腔内囊性肿块3例,其中5例囊壁明显厚薄不均,3例伴壁结节形成,2例见钙化;腹膜播种1例,经与病理对照显示;7例囊性肿块及2例无强化的增厚肠壁与粘液腺癌特有的“粘液湖”有关;5例肠外囊性肿块,3例系肿瘤直接浸润肠浆膜外形成,1例为肿瘤继发阑尾粘液囊肿,另1例可能为结肠憩室或深在性囊性结肠炎癌变所致。结论:伴局限性肠壁增厚的肠内外囊性肿块,无强化的局限性肠壁增厚,钙化及腹膜种植转移是结肠粘液腺癌的主要CT表现特点,与常见的结肠腺癌不同。  相似文献   
70.
Peutz-Jeghers息肉,即胃肠道错构瘤样息肉,部分病例可合并特定部位的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且有家族遗传性,称为Peutz-Jeghers综合征.本病少见,中国人Peutz-Jeghers综合征发病率不足百万分之一,CT诊断也少有报道[1-3].笔者对8例Peutz-Jeghers息肉患者行多种技术CT检查及图像后处理,旨在探讨其CT表现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