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相关成纤维细胞(tumor-associated fibroblasts,TAFs)中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ibroblast-specific protein 1,FSP1/S100A4)、平滑肌肌动蛋白-ɑ(ɑ-smooth-muscle actin,ɑ-SMA)和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activated protein,FAP-ɑ)的表达,探究其与PT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FSP1/S100A4、ɑ-SMA、FAP-ɑ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和PT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这些指标与重要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FSP1/S100A4、ɑ-SMA和FAP-ɑ在PTC间质细胞中可见阳性表达,而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滤泡上皮或间质细胞内均不表达。患者肿瘤的大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TNM的不同分期与FAP-ɑ的阳性病例数有统计学差异(χ^2=6.833,P<0.05;χ^2=10.296,P<0.05;χ^2=4.910,P<0.05);ɑ-SMA阳性病例数在是否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χ^2=6.008,P<0.05;χ^2=11.766,P<0.05),而S100A4的阳性病例数在患者的性别、年龄、瘤体的大小、有无被膜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TNM分期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中TAFs的存在可能提示肿瘤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TAFs有望成为PTC诊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miR-14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52例PT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T-qPCR分析miR-143在PTC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miR-14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RT-qPCR发现在PTC肿瘤组织中miR-143表达为(3.60±2.98),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iR-143表达为(20.23±7.09),miR-143表达在PTC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中明显降低(t=-21.39,95%CI,18.20~15.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143低表达与PTC患者中央区转移数目≥3(t=10.13,P=0.012)及侧颈部淋巴结转移(t=-4.67,P<0.001)相关。结论miR-143在PTC中表达降低,其表达降低参与PTC淋巴结转移。miR-143可作为PTC治疗中潜在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3.
杂合缺失(LOH)是指来自父方或母方的一个等位基因的缺失.抑癌基因的LOH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一条等位基因已经异常的抑癌基因发生LOH可导致该基因失活,并进一步导致肿瘤形成.目前,通过微卫星DNA标记对散发性肿瘤进行LOH分析,找出其共同缺失的片段,这是对抑癌基因进行定位克隆的主要策略之一.本实验研究结直肠癌1号染色体LOH情况并探讨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行双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ERAS组(100例)、常规手术组(50例)。ERAS组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符合加速康复理念的优化措施,非ERAS组采取传统术前准备措施。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恶心、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 ERAS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恶心发生例数均较低,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减少;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均较少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ERAS理念处理可明显降低术后疼痛、恶心等不适,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甲状旁腺自体荧光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0年6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和头颈外科就诊且资料完整的甲状腺癌患者103例,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分步骤依次逐步探查甲状腺旁腺,分析肉眼和自体荧光检出甲状旁腺的情况。结果 103例患者共检出甲状旁腺244枚,其中单侧手术76例检出甲状旁腺146(59.8%)枚,双侧手术27例检出甲状旁腺98(40.2%)枚。肉眼检出甲状旁腺227枚(93.0%),近红外显像仪检出241枚(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9,P =0.001)。进一步对步骤stage I~III上甲状旁腺和下甲状旁腺分别进行卡方分析发现,在stageI阶段,上甲状旁腺的检出率,肉眼和自体荧光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401,P =0.527),而下甲状旁腺的检出率,自体荧光明显优于肉眼观察(χ2=0.02,P =9.538)。在stage II/III阶段,自体荧光对上甲状旁腺(χ2=0.039,P =4.270)和下甲状旁腺(χ2=0.028,P =4.855)的检出率都明显高于肉眼检出。结论 自体荧光技术可明显提高甲状旁腺的检出率,降低甲状旁腺的误切率。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平均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4位,结直肠癌死亡居癌症死因第3位。在我国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尤其青年人较为明显。青年人结直肠癌由于其临床症状隐匿,表现缺乏特异性,浸润转移早,恶性程度高等临床特点,故其误诊率高,预后差。因此了解我国青年人结直肠癌的诊治现状,进一步提高对青年人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恶性实体肿瘤远处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恶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等。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已成为肿瘤学界的研究热点,使人类对恶性肿瘤的检测达到单细胞水平,从而被视为恶性肿瘤的"液体活检"样本,并具有无创、多次、实时获取及整体性等优点,在实体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分析了常见CTC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现状,旨在为进一步完善CTC检测技术,指导其在科研及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长年居住于山东烟台地区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B-RafV600E基因突变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107位PTC患者,检测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成突变组与野生组,针对肿瘤大小、家族史、单/多病灶、淋巴结转移情况、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CLT)、TNM临床分期、是否浸润周围肌肉组织方面,运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7例PTC患者中,B-RafV600E基因突变型83例,野生型24例,突变型所占比例为77.57%(83/107),该基因突变在肿瘤>1 cm(χ2=4.933,P=0.026)、有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CLT)(χ2=6.581,P=0.01)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性别、年龄、家族史、是否浸润周围肌肉、单/多病灶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PTC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与肿瘤的大小以及是否患有CLT相关,而CLT在PTC中起到什么作用仍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1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经验,以提高对MEN-1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我院)收治的1例存在基因新突变的MEN-1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患者为1例73岁女性,以"腹痛、腹泻"4d就诊于我院,经多学科协作团队讨论后,行胰腺、肾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