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目的 观察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外周血血细胞和肝功能的变化。 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95例,观察了术后3个月和12个月血常规和肝功能的变化。 结果 患者术后12个月外周血RBC、WBC、Hb、PLT分别为(4.2±0.8)×1012/L、(8.9±3.5)×109/L、(115.4±24.7)g/L、(217.5±74.2)×109/L,较术前【(3.7±0.8)×1012 /L、(3.4±1.3)×109/L、(98.7±18.6)g/L、(42.6±14.3)×109/L】明显升高(P<0.05);术后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计分明显改善。 结论 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近期血细胞和肝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2.
皮瓣鱼网式打孔在乳腺癌根治术创面覆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皮瓣鱼网式打孔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覆盖中的应用。方法 对80例妇性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而后在皮瓣上、下缘予以鱼网式打孔,常规缝合创面。结果 全部病例均未植皮,有15例在术后2-5天内有皮瓣血供不良,其余65例均无皮瓣坏死,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皮瓣鱼网式打孔可有效地减小皮瓣缝合张力,减少皮瓣坏死的并发症,可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创面覆盖。  相似文献   
23.
患者,男性,61岁。33年前因反复便血3月诊断为直肠癌,行Miles手术。术后病检结果为高分化直肠腺癌,术后曾化疗半年。20年前因黄疸、右上腹痛半月入院,手术探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式)。术后病检结果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4年前因腹痛、腹胀、发热1周诊断为“右半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病理学报告为结肠腺癌(Dukes C期),术后曾化疗两个疗程。随访至今,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多次体检未发现有肿瘤复发。多原发性癌(multiple pri mary carcinoma,MPC)是指在同一患者中同时或先后发生两种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4.
良性疾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良性病例所占比例,分析其病变类型,探讨术前、术中诊断及其它治疗方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1年期间206例术前诊断为胰头或壶腹周围恶性肿瘤而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中,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者23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慢性胰腺炎14例,胰头囊腺瘤2例,十二指肠乳头异位胰腺1例,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腺瘤4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2例。良性病变占整个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的11.2%。结论:在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良性病变中慢性胰腺炎占大多数。术中取活检作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是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最有效方法。对这些良性病变可选择保守治疗或行较小的局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25.
1 术前化疗对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 (新辅助化疗 )的概念已涉及到临床以及对肿瘤细胞的研究 ,通过术前化疗使局部肿瘤缩小 ,增加了保留乳腺手术的比例 ,同时腋窝病理检查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比例增加。现在已从强调手术作为乳腺癌的唯一治疗发展到强调全身治疗 ,因此 ,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1 .1 临床实验1 998年 1 0月至 1 993年 8月 ,TheNationalSurgicalAdjuvantBreastandBowerProject (NSABP)开始一项试验(NSABP B 1 8)。将 1 52 3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随…  相似文献   
26.
黄晓蓉  郑本波 《西部医学》2009,21(7):1159-1160
目的探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P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其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过去3年来我院外科手术的12倒RPH病人,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12例RPH病人中主要的原发疾病来自胰腺疾病9例,腹膜后肿瘤1例,另2例病人为不明原因的脾静脉血栓形成。均作脾切除术及原发灶手术。复查胃镜见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术后随访0.5~1年,脾亢和消化道出血症状完全消失。结论RPH是继发于胰腺体尾部的疾病,常伴有脾功能亢进和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对有症状的RPH宜行病灶切除加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27.
(摘自2001年5月美国旧金山ASCO会议) 1 术前化疗 对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的概念已涉及到临床以及对肿瘤细胞的研究,通过术前化疗使局部肿瘤缩小,增加了保留乳腺手术的比例,同时腋窝病理检查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比例增加.现在已从强调手术作为乳腺癌的唯一治疗发展到强调全身治疗,因此,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复发性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特点、常见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1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3例复发性A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数据,并与同期收治的258例初发性AP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复发性AP患者的复发原因.结果 复发性AP与初发性AP患者在发热、黄疸、腹痛缓解时间、胰腺局部并发症以及重症AP患者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性AP与初发性AP患者的发病原因比较,初发性AP患者发病原因以饮食因素(大量饮酒或暴饮暴食)及结石性胆囊炎为主(P值分别为0.038和0.006),但复发性AP患者以高脂血症及胆总管微小结石和十二指肠乳头疾病(狭窄或憩室)居多(P值分别为0.007和0.008).针对复发性AP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治疗后随访观察3个月~2年(平均14.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寻找复发性AP准确的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早期治疗是治疗及预防胰腺炎复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与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关系及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6月共5年间住院的44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比较血清TG水平以及相关的临床检查指标.结果:①有24.2%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入院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清TG增高,且TG≥11.3 mmol/L的患者占4.25%;②在高TG血症的发生率上SAP组高于MAP组(P值<0.05),但在血清TG水平上两者差异并不明显(P值>0.05);③当血TG<11.3 mmol/L时,血TG轻度增高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后APACHE-Ⅱ评分、CT严重指数(CTSI)、平均住院时间上与其他TG正常的患者无明显差异;但当血TG≥11.3 mmol/L后,血TG重度增高组在上述指标上明显高于血TG轻度增高组和血TG正常组.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常伴有血清TG升高.严重的高脂血症能加重疾病的进展,在其他综合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进行有效的降血脂治疗.  相似文献   
30.
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手术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评估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肝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手术的9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CT/MRCP检查均发现左/右半肝内广泛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结果 96例患者中有92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另有4例因出血量大行中转开腹手术,其中肝左叶切除68例,左外叶切除12例,肝右叶切除4例,右后叶切除12例。手术时间188~462min,平均(327±10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73±210)mL,围手术期输血率为18.7%(18/96);平均住院(8.7±1.7)d。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其中有80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2年,随访期无结石残留或复发。结论 对广泛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