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摘要目的评价MR定量多期增强扫描在常见肾皮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本回顾性研究获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无需病人知情同意,并符合HIPAA规定。2004年1月-2008年12月,  相似文献   
62.
哮喘的治疗目标是达到并维持哮喘临床控制,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抗炎作用维持哮喘的临床控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哮喘抗炎治疗的最新进展,比较哮喘治疗中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的药效学及药动学差异,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根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小鼠在脊髓损伤(SCI)后,醛糖还原酶(AR)在脊髓损伤后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C57BL/6-ar+/+(B6野生型小鼠)和C57BL/6-ar-/-(B6-AR基因敲除)小鼠,建立脊髓重度夹伤模型。首先分析了AR分子在损伤脊髓中的细胞表达类型及脊髓损伤后AR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情况;通过BBB运动学分析,比较AR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损伤区面积变化;通过qRT-PCR方法,检测对比M1/M2型巨噬细胞特异分子iNOS和Arg I的表达变化。结果:AR分子在野生型小鼠损伤脊髓中的小胶质/巨噬细胞中高表达;qRT-PCR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AR表达逐渐升高,在损伤后第3天达到高峰。AR敲除小鼠在脊髓损伤后,其运动功能恢复好于野生型小鼠(P<0.05),同时损伤区面积也小于对照组。AR基因缺失后,损伤脊髓中的小胶质/巨噬细胞通过高表达Arg I向M2型巨噬细胞方向极化。结论:AR通过调节脊髓中小胶质/巨噬细胞的极化来影响脊髓损伤后的修复。  相似文献   
64.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身体内广泛的结缔组织存在非化脓性炎症,使多个器官受投寄.部分患者肾脏严短受构,病情迅速恶化‘导致尿毒症而危及生命,做好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可提高生命质量,降低死广率、我们经10年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现将护理体在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例,女问例.男4冽。年龄最小18岁.最大35岁‘其中原发性狼疮36例。并发狼疮肾18冽,并发狼疮性脑病2例.多器官衰竭5例。2护理体会主1疼痛的护理患者由于全县广泛性的关节、肌肉、神经等脏器的损伤而导致周身疼痛。指导病人保持关节正确姿势及…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人工泪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合并轻中度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对我院2013-11/2014-06就诊的小梁切除术后合并干眼症的病例63例63眼,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工泪液联合普拉洛芬点眼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泪液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wk,对症状、体征进行评分,并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荧光素染色(FL),比较每组治疗前、后效果差异。结果:用药第2wk后,观察组感觉性症状好转,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wk后,两组感觉性症状及观察组眼表体征均有好转,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泪膜破裂时间及两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泪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合并轻中度干眼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6.
目的MRI评估伽玛刀治疗前后脑转移瘤及瘤周水肿的改变。方法选取42例[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9.8±12.3)岁]共75个病灶,分别于伽玛刀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3个月行增强MRI检查,通过计算肿瘤体积和水肿指数的改变来评价伽玛刀疗效。结果MRI显示治疗前肿瘤平均体积为7.0cm3,治疗后减小为3.3cm3;水肿指数由治疗前的9.9减小为4.3。局部肿瘤和水肿控制率分别达到90.7%和85.0%。结论伽玛刀对转移瘤及瘤周水肿有较高控制率,而且肿瘤体积影响伽玛刀疗效。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非糖尿病老年患者肠道准备中的血糖情况。方法选择住院行肠镜检查的非糖尿病老年患者400例,分别于服用泻药前(空腹)、服用泻药后2h、行肠镜检查前测量末梢血糖,观察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54例(13.5%)老年患者出现低血糖,其中症状性低血糖8例、无症状性低血糖46例,低血糖发生人数随时间而递增。结论非糖尿病老年患者在肠道准备中存在较大的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经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本院所做的256例接受经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的病例,对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56例共302侧,Ⅱ型148侧,Ⅲ型139侧,Ⅳ型15侧,手术时间平均(58±13)min,术后随访189例,随访率达73.8%,随访时间1~37个月,平均(14.2±2.3)月。术后26例阴囊水肿,手术区域慢性疼痛12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0.7%。未见手术区域深部感染、补片异物反应、睾丸并发症、性功能异常等。结论:经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是腹股沟疝理想的修补术式。  相似文献   
69.
目的比较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术的术后并发症、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453例(489侧)腹股沟疝患者,分为腹膜前组和网塞修补组。腹膜前修补组230例(243侧),使用超普补片行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网塞修补组223例(246侧),采用网塞补片行疝环充填式修补术,2组性别、年龄、疝分型构成、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与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尿潴留、疼痛、精索阴囊肿胀、积液、异物感发生率和复发率。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腹膜前修补组随访18.1个月,网塞修补组平均随访17.9个月。结果2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尿潴留、术后疼痛、精索阴囊肿胀、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手术区域深部感染、补片异物反应、睾丸并发症、性功能异常等。腹膜前修补组异物感发生率、术后复发率较网塞修补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较疝环充填修补术的异物感发生率、复发率低,是腹股沟疝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0.
摘要目的以往只有在输尿管节段被对比剂充盈时才可观察到输尿管肿瘤的存在,本研究旨在明确在CT尿路成像中未被对比剂充盈的输尿管节段是否存在肿瘤。材料与方法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了此项符合HIPAA的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