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目的研究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数目,探讨其对膀胱癌复发和转移的早期监测、临床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87例膀胱癌患者及40例同期膀胱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将87例膀胱癌患者进一步分为非肌层浸润组(55例)和肌层浸润组(32例),膀胱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40例)。采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芯片分选法检测外周血中CTC,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的CTC数量,比较不同CTC数量患者治疗后1年复发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未检出CTC,非肌层浸润组患者CTC检出数为(9.38±11.35)/10 ml,明显少于肌层浸润组患者的(23.28±11.74)/1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膀胱癌患者CTC检出数均逐渐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检出CTC的非肌层浸润组患者1年复发率低于检出CTC的非肌层浸润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检出数为(0~20)/10 ml及≥21/10 ml的肌层浸润组患者的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的CTC是膀胱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对膀胱癌临床疗效评价、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2.
目的:探讨CD24 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 年2 月至2019 年3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40 例新鲜前列腺癌组织及相应的36 例癌旁组织,46 例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取自TURP手术患者。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40 例前列腺癌、36 例癌旁前列腺组织、46 例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中CD24 的表达水平;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D24 的表达量与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布情况、术前血清PSA含量、术后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和是否远处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中CD24 的阳性表达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FI)值均明显高于癌旁前列腺组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均P<0.05);术前血清PSA≥10 ng/ml、术后Gleason 评分≥8 分(低分化)、临床分期T4 期和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组织中CD24 的阳性细胞率及MFI值均明显高于对应组(均P<0.05);且CD24 的表达随着术后Gleason 评分及临床分期的进展而逐渐增加(P<0.05)。结论:CD24 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加,检测CD24 的表达水平可协助判断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等情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3.
目的探讨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长期误诊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反应迟钝、发热3 d入院,行颅脑MRI及腰椎穿刺脑脊液等检查多次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先后行抗病毒、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治疗2年余,症状反复。后经血乳酸升高、乳酸运动试验阳性、肌肉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予相应治疗后病情明显缓解。结论 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对病情反复发作按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不佳者应高度可疑本病,及时行血乳酸、乳酸运动试验、肌电图及肌肉活检病理检查,以帮助确诊。  相似文献   
194.
目的观察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颅脑CT定位,行锥颅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或加行一侧侧脑室引流术治疗18例重症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结果治愈11例,好转3例,死亡4例。结论早期行锥颅抽吸血肿腔引流术,能明显提高重症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生存率及促进功能恢复,该疗法操作简单,定位准确,细针穿刺创伤小,不受年龄及重要脏器功能限制,可在局麻下完成,便于病房床边紧急手术抢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95.
目的探讨以小剂量胰岛素、葡萄糖持续静脉滴注法测定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及培哚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36例高血压患者,依糖耐量试验,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组(HT)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组(HT+DM或IGT),以小剂量胰岛素、葡萄糖持续静滴法测定两组胰岛素敏感性差异。患者经服用长效ACEI培哚普利4~8mg,一日1次,4周后9例完成再次小剂量胰岛素、葡萄糖持续静滴试验,以研究ACEI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以每血清胰岛素浓度葡萄糖清除率表示。结果HT+DM或IGT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低于HT组:HT组ISI为19.64±10.89,HT+DM或IGT组:7.79±4.89(P<0.01)。服用培哚普利前后ISI具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治疗前:14.72±8.19;治疗后:15.32±8.18(P<0.01)。结论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高血压合并DM或IGT者具有差异;服用4周培哚普利对胰岛素敏感性有正性作用,进而可能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的重构有逆转作用。然而,尚需对本课题作长期的大样本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96.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与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急性脑梗死发病3 d内住我院神经内外科患者,从中选择入组对象,从病历资料中获取入组对象的动态血压资料及基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变异系数(SBP CV)(OR 1.94,95%CI 1.023.14,P=0.023)为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压变异为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管理应当重视血压动态监测及维持血压水平稳定。  相似文献   
197.
目的:探索无肢体瘫痪脑出血早期诊断。方法:对38例经颅脑CT证实的无肢体瘫痪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形式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多数患者神志清楚,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少数以颅神经损害眩晕、精神症状为首发,甚至表现为语音障碍、肢体麻木或癫痫。部分有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预后良好。结论:无肢体瘫痪脑出血的患者意识障碍少,临床症状轻,早期易误诊,需CT或MRI检查方能确诊。  相似文献   
198.
1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已婚。因阴茎包皮硬结20余天在外院以“皮脂腺囊肿,包皮过长”行包皮环切术。术后服用罗红霉素、芬必得共3天。术后10天因包皮肿胀、切口未愈、口腔溃疡、腹部斑丘疹来本院就诊。皮肤科情况:口腔上唇内侧可见约0.5 cm×1.0 cm大小的溃疡,呈淡红色,椭圆形,边界清楚,周围有红晕。下腹部散在分布椭圆形斑丘疹,1~2 cm大小,境界清楚,对称,不痛不痒。双侧腹股沟各扪及2~3个肿大淋巴结,质硬,活动,无压痛。包皮肿胀,硬如软骨样,切口未愈合。龟头皱缩干燥,呈污褐色。实验室检查:TRUST(+),滴度1∶64,TPHA(+)。患者2月前有婚…  相似文献   
19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