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老年体检人群中骨密度与人体成分指标的关系,从而为老年人群的骨骼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2014年9月至2019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所有老年健康体检者(年龄≥60岁)为研究对象;记录人口学基本信息、吸烟和饮酒嗜好,测量身高、体质量,利用人体成分仪(生物阻抗法)检测肌肉量、体脂肪...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动态舒张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随访748例经治疗后行动态血压监测的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记录调查期间首次发生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动态舒张压<70mmHg组和≥90mmHg组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9/100人年和136/100人年,均比参照组(70~79mmHg)70/100人年明显增高;治疗后的高血压患者动态舒张压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U形曲线关系,即当舒张压<70mmHg时心血管发病危险反而明显增加,这种关系即使在调整了其地因素以后仍然独立存在。结论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动态舒张压降至<70mmHg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开始增加。  相似文献   
23.
内皮功能紊乱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内皮细胞 (VEC)为衬贴在血管腔表面的单层扁平细胞。近年的研究表明它不仅起屏障作用 ,还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 ,参与血管损伤的修复和免疫反应 ,被人们称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和旁分泌器官。由于VEC的解剖位置处于一个易损的功能性界面 ,其功能容易发生紊乱 ,并且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对内皮功能紊乱进行药物干预治疗 ,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是治疗和预防与其相关疾病的一条途径。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发展较快 ,本文对此作一综述。1 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概述血管内…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老年再发心肌梗死与初发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病理的差异。方法对107例尸体解剖证实的老年人心肌梗死分为再发梗死与初发梗死两组(再梗组56例,初发组51例),并进行临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再梗组平均年龄(78.7±9.8)岁大于初发组(72.2±10.4)岁(P=0.0012)。再梗组糖尿病患者30例(53.6%)明显多于初发组12例(23.5%,P=0.0015)。再梗组冠状动脉明显狭窄130支(60.7%,平均2.32支/例),明显多于初发组的84支(39.3%,平均1.65支/例,P=0.0047)。再梗组双支以上明显狭窄共40例(71.4%),多于初发组的27例(52.9%,P=0.031)。再梗组两个部位以上梗死41例(73.2%)多于初发组的27例(52.9%,P=0.0295)。再梗组室壁瘤21例(37.5%)多于初发组的10例(19.6%,P=0.0416)。心脏破裂再梗组7例(12.5%)少于初发组的15例(29.4%,P=0.0306)。再梗组死亡原因以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多见,为33例(58.9%),而初发组则为20例(39.2%,P=0.0417)。结论老年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特点可能为患病年龄更大,并发糖尿病者多,冠状动脉多支严重病变常见,心肌梗死范围大,且易形成室壁瘤。  相似文献   
25.
D-二聚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二聚体(D-dimer)是反映机体凝血与纤溶状态的一个敏感而又特异的指标。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对于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ACS的危险分层、ACS的疗效监测等都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D-二聚体含量检测以及基于其特异性抗体衍生的一些诊断和治疗方法在判断体内凝血状态,寻找血栓部位,了解纤溶活性,评价溶栓疗效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肺栓塞的诊断方面得到了人们高度的评价[1]。D-二聚体的特点交联纤维蛋白的形成是凝血反应的最后阶段,分三步合成:(1)首先是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释放纤维蛋白肽A和肽B…  相似文献   
26.
C反应蛋白不仅是机体炎症水平的标志,还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预测非冠心病人群、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手术者的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在冠心病风险预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为依据,探讨应用热断层扫描成像(TTM)技术筛查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190例怀疑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完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盲法进行TTM扫描后,按照标准方法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190例患者中,有心绞痛症状172例,心电图阳性发现88例,超声心动图阳性发现16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心病患者130例;TTM提示心肌供血不足150例。应用TTM判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6.67%,正确率为89.47%。相对于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三种方法来讲,TTM检查的灵敏度和正确率最高。并且,TTM可以判断心肌供血不足的程度。结论TTM作为一项完全无创的检查不仅能够灵敏地筛查出冠心病患者,还能够反映出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8.
腺苷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苷是存在于几乎每个细胞内的一种内源性核苷。1998年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后,腺苷在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最近几年对腺苷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中心动脉压比外周动脉压对心血管终点事件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高血压人群中心动脉压和肱动脉压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为640名(46岁±8岁)无明显心血管病体检者,根据肱动脉压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计算两组人群的中心动脉压和肱动脉压的脉压比值,来描述两动脉压的差异,通过逐步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脉压比值的独立影响因子。结果年龄和高血压是脉压比值的独立影响因子。随着年龄的增加,脉压比值不断增大。与非高血压人群相比,高血压人群脉压比值显著增加(P0.05)。对研究人群按照肱动脉收缩压进行风险等级划分,不同风险等级之间中心动脉收缩压的分布存在大量的重叠。结论中心动脉压不能由肱动脉压完全代替,准确评估中心动脉压可能提高对心血管事件的识别,完善对高血压人群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体检人群中食物不耐受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第一次进行食物不耐受项目检测且数据完整的健康体检者11 434名进行调查分析,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统计软件由SPSS 13.0完成.结果 食物不耐受阳性组6 897名,食物不耐受阴性组4 537名,食物不耐受率为60.32%.两组年龄、性别、吸烟、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均有统计学差意义(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食物不耐受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显著相关,与高脂血症负相关;其中年龄因素,与≤40岁组比较,41~ 50岁、51 ~ 60岁及>60岁组的OR值分别为1.125(95% CI:1.021~1.238)、1.350(95% CI:1.207~1.510)和1.564(95% CI:1.279~1.912);性别因素,与男性相比,女性的OR值为1.528(95% CI:1.382~1.689);体重因素,与正常体重者比较,体重过轻者的OR值为1.720(95% CI:1.147~2.580);而血脂因素,与非高脂血者比较,高脂血症者OR值为0.879(95%CI:0.810 ~0.955).结论 该体检人群中食物不耐受与高脂血症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