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1.
目的:运用创新的软件面积测算法,与常规的VAS评分法比较,评定阿霉素椎旁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疾病进程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确定相应的穿刺脊椎阶段,在C形臂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椎旁穿刺。对照组每个阶段给予0.5%利多卡因2ml,甲基强地松龙10mg/1ml;实验组依次注入甲基强地松龙10mg/1ml及1%阿霉素1ml。用软件面积测算法测定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3,7,14,30d疼痛面积大小,及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VAS评分、疼痛面积比较除第一天外皆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面积数值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实验组组间面积两两比较第1天与第30天比较无差异(P>0.05),余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软件面积测算法所得面积数值变化趋势能反映阿霉素作用的有效性与顺时性效应,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治疗后疼痛减轻程度和疾病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末梢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剖宫产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脉搏 -血氧饱和度仪 (Pulseoximeter)自8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以来[1],由于能无创性连续测定脉搏及血氧饱和度 (SpO2) ,为早期发现低氧血症提供了可靠依据。近年来 ,SpO2监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室、ICU等学科 ,但在围产医学领域却应用较少 ,本文仅就我院应用于剖宫产新生儿的监测情况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60例急症剖宫产患者 ,年龄(26.45±4.09)岁 ,其中行连续硬膜外麻醉55例 ,局部浸润麻醉5例 ,术前Hb(11.2±0.46)g/dl,术中病人吸氧5L/min ,指端SpO2 为9…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外科的开展,体外循环(CPB)技术发展很快,熟练程度日渐提高,在美国每年有40余万例CPB,技术已达到高度熟练程度。但CPB用于非心脏手术的报告较少,现将10年来我们于剖胸手术中因发生意外紧急应用CPB 3例,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 男,38岁,主因右胸疼伴憋气1周入院,诊断为右侧自发性血胸,拟行右侧开胸血胸清理术。手术当日全麻下行右侧开胸,积血清扫,见右下肺叶一血管瘤破裂出血,因无法操作止血,故决定临时应用CPB。行右股动脉插管,心脏不停跳,CPB下行右下肺血管瘤修补术,转机1小时10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X线和神经刺激器双引导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8例,年龄29~89岁,病程6月~30年.在C型臂X线和神经刺激器双引导下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0.5%阿霉素0.5 ml,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当日、7 d、1、6、12、24月时评估疼痛缓解程度,计算有效率、优良率、完全缓解率和复发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卵圆孔穿刺和治疗.治疗后当日、7 d、1、6、12、24月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1%、18%、51%、45%、43%、39%;优良率分别为42%、41%、68%、65%、62%、54%;有效率分别为76%、82%、92%、91%、78%、70%;治疗后6、12、24月复发率分别为3%、20%、35%.眩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12%,复视发生率1%,面部肿胀、血肿的发生率6%,面部感觉减退发生率22%,患侧咀嚼无力发生率5%,均可自行恢复或对症治疗后恢复.结论 X线和神经刺激器双引导下,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0.5%阿霉素0.5 ml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一定的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X线和神经刺激器双引导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8例,年龄29~89岁,病程6月~30年.在C型臂X线和神经刺激器双引导下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0.5%阿霉素0.5 ml,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当日、7 d、1、6、12、24月时评估疼痛缓解程度,计算有效率、优良率、完全缓解率和复发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卵圆孔穿刺和治疗.治疗后当日、7 d、1、6、12、24月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1%、18%、51%、45%、43%、39%;优良率分别为42%、41%、68%、65%、62%、54%;有效率分别为76%、82%、92%、91%、78%、70%;治疗后6、12、24月复发率分别为3%、20%、35%.眩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12%,复视发生率1%,面部肿胀、血肿的发生率6%,面部感觉减退发生率22%,患侧咀嚼无力发生率5%,均可自行恢复或对症治疗后恢复.结论 X线和神经刺激器双引导下,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0.5%阿霉素0.5 ml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一定的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腰椎手术后失败综合征是脊柱外科手术后长期的持续的慢性腰腿痛。它是腰骶脊柱手术后相对发生较频繁的并发症,常引起脊柱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较长。本文综述2008年9月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市举行的第12届世界疼痛大会上对此征的疼痛特点及治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神经阻滞与经皮电刺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神经阻滞和经皮中频电刺激治疗颈源性头痛 (cervicogenicheadache,CEH)的效果。方法 :42例CEH患者行枕神经 +颈椎旁神经曲安奈德阻滞治疗1~3次 ;45例经皮中频电刺激对同部位治疗7天。结果 :神经阻滞组平均治疗 (1 88±1 10)次 ,其中有33(78 57 % )例和中频电刺激组平均治疗 (7 76±2 47)次 ,其中有10(22 22 % )例头痛完全解除。视觉模拟评分 (VAS)分别平均为1 02±1 37和3 31±1 6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1)。结论 :用曲安奈德神经阻滞治疗CEH优于同部位经皮中频电刺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椎间孔注射多柔比星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痛行为学和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00只,体重200~250 g,3月龄,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的方法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n=20):SNI组和不同浓度多柔比星组(A1组、A2组、A3组和A4组),于模型建立2周后,L4,5和L5,6椎间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0.25%、0.50%、0.75%和1.00%多柔比星5 μl.于给药前及给药后1~28 d测定热辐射缩足潜伏期及冷刺激缩足持续时间,于给药后28 d取3只大鼠,取DRG,电镜下观察大、小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 与SNI组比较,A1组、A2组、A3组及A4组热辐射缩足潜伏期延长,冷刺激缩足持续时间缩短,呈浓度依赖性(P<0.05).电镜下SNI组DRG神经元超微结构未见异常,A1组、A2组、A3组和A4组DRG小神经元细胞核固缩、线粒体肿胀、溶酶体增多、染色质边集、细胞间质纤维化和细胞坏死,而大神经元线粒体肿胀及纤维增多,多数大神经元存活.结论 椎间孔注射多柔比星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可导致DRG大、小神经元损伤,小神经元的损伤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前鞘内注射不同剂量吗啡复合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病人40例,年龄19 ~ 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n=20),采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Ⅰ组和Ⅱ组术前鞘内分别注射吗啡0.5 mg+芬太尼15 μg、吗啡0.2 mg+芬太尼25 μg.术后48 h内VAS评分≥3时静脉注射吗啡0.05 mg/kg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术后镇痛补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降低,排气时间缩短(P<0.05).结论 与术前鞘内注射吗啡0.5 mg+芬太尼15 μg比较,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前鞘内注射吗啡0.2 mg+芬太尼25 μg在提供等效术后镇痛效果的前提下,安全性好,且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由麻醉科医生主持的疼痛门诊治疗根性神经痛,目前多采用硬膜外阻滞(epidural bolck,EDB)技术。鉴于该技术相对要求一定的操作技巧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与治疗相关的副作用,甚至严重并发症。因此我们分析应用腰部椎旁阻滞(paravertebral block,PVB)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