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为了探讨偏头痛发作与患者的个性特征及生活事件的关系,作者应用艾森克问卷和生活事件量表对59例患者及59例正常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①偏头痛患者多为内倾、典型神经质个性;②偏头痛发作与精神刺激的强度无明显关系。作者认为:偏头痛患者具有个性易感性,只有增减开朗的个性、多与别人进行情感交流才能预防偏头痛发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舍曲林合并门诊式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远期康复效果。方法 98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舍曲林治疗,实验组用舍曲林合并门诊式森田疗法治疗,治疗12周,并随访半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6月末用耶鲁布朗量表评定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耶鲁布朗量表减分更高,在3个月末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并持续至半年末。结论舍曲林合并门诊式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可提高有效率,在远期康复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和人格特征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及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分别对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及60名老年健康者(对照组)测评。结果 DSQ评分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方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MPI各临床量表中疑病、抑郁、癔症、精神病态、偏执、精神衰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男性-女性化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DSQ总分与抑郁、精神病态、偏执、精神衰弱呈负相关(P〈0.05),不成熟防御机制与偏执呈正相关(P〈0.05),成熟防御机制与疑病、抑郁、癔症呈负相关(P〈0.05),与男性-女性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多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并且这两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应征入伍青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定应征入伍青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来自青岛市的313名应征入伍青年进行了SCL-90测试,并将结果与SCL-90中国青年组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应征入伍青年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了上的均分显著地低于中国青年组常模,应征女青年的躯体化,抑郁两因子均分显著地高于应征男青年,结论:应征青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正常,应征女青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病人的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及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问卷(MMPI),分别对60例老年抑郁症病人(研究组)及60例健康者(对照组)测评,分析老年抑郁症病人的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TAS总分及因子Ⅰ、Ⅱ、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因子Ⅲ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t=-2.392~8.809,P〈0.05);其MMPI各临床量表中疑病、抑郁、癔症、精神病态、偏执、精神衰弱T分值均高于对照组,男性-女性化平均T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t=2.952~10.854,P〈0.05);研究组TAS因子Ⅰ评分与抑郁、精神病态、偏执、精神衰弱T分值均呈正相关,因子Ⅳ评分与抑郁T分值呈负相关(r=-0.340~0.487,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病人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并且两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一般情况调查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问卷(MMPI)、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生活事件量表(LES)、防御方式问卷(DSQ)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研究组)以及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测查,分析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方式评分[(4.04±0.89)分]高于对照组[(3.43±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述情障碍量表中TAS总分、因子Ⅰ、Ⅱ、Ⅲ、Ⅳ[分别为(86.20±11.15)分、(21.12±3.28)分、(26.08±3.86)分、(18.21±4.69)分、(23.44±5.60)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00±10.12)分、(12.43±5.18)分、(15.64±5.57)分、(15.56±3.16)分、(18.71±4.30)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MPI量表中疑病、抑郁、癔症、男性-女性化、偏执、心理变态得分[分别为(72.79±10.50)分、(68.46±13.63)分、(79.03±12.12)分、(51.72±7.74)分、(57.98±10.60)分、(54.98±8.83)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66±10.11)分、(47.96±9.42)分、(51.47±11.90)分、(43.66±8.77)分、(47.67±6.69)分、(47.48±8.67)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事件总分与负性事件总分[(89.66±68.60)分、(82.65±65.16)分]均高于对照组[(56.00±56.79)分、(39.14±46.05)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成熟防御方式、述情障碍总分、负性事件总分、MMPI中的疑病、抑郁、癔症人格是躯体形式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6.84,9.12,5.83,2.69,1.81,11.20,P<0.01).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理状况基本正常,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尚可,但多有一定的负性生活事件,防御方式主要以不成熟的防御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叶酸和维生素 B12与阿尔茨海默病精神障碍( BPSD)的相关性。方法:对77例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 BPSD组40例,非BPSD组37例)及39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叶酸和维生素B12测定,并分析其与BPSD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 BPSD组和非BPSD组血浆叶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而BPSD组与非BPSD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 BPSD组和非BPSD组血浆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BPSD组显著低于非BPSD组(P〈0.01)。维生素B12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呈正相关( r =0.441,P 〈0.01)。结论: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与BPSD的认知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少年焦虑障碍的家庭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焦虑障碍患者110例(年龄≤18岁),同时,以地区、性别、年龄相匹配选取正常学生149例。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Scale second edition,FACES-CV)、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elf rat-ing Scale of Systemic Family Dynamics,SSFD)及一般人口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病例组FACES-CV的家庭亲密度得分低于对照组,而SSFD的家庭气氛、系统逻辑和疾病观念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好的家庭经济状况(OR=0.74,95%CI:0.59~0.96)、高家庭亲密度(OR=0.96,95%CI:0.94~0.99)是少年焦虑障碍的保护性因素,而高疾病观念(OR=1.18;95%CI:1.01~1.21)是危险性因素。结论:焦虑障碍少年具有不同于非焦虑障碍少年的家庭动力特征,家庭情感的联结程度及成员针对自我责任的不同的家庭观念与少年焦虑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利培酮与氟派啶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84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应用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 12周 ,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和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利培酮组总有效率为 6 4.2 9% ,明显高于氟哌啶醇组的 4 2 .85 %。两组间在PANSS总分、阴性症状量表分及一般病理症状量表分值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氟哌啶醇 ,对阴性症状的效果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阿尔茨海默病精神障碍(BPSD)的相关性。方法:对77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BPSD组40例,非BPSD组37例)及39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并分析其与BPSD、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病程的关系。结果:1BPSD组和非BPSD组血浆Hcy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且BPSD组显著高于非BPSD组(P0.001);2 Hcy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rBPSD组=0.974,P0.001;r非BPSD组=0.929,P0.001)、痴呆病程(rBPSD组=0.988,P0.001;r非BPSD组=0.974,P0.001)密切相关,但未发现BPSD与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病程的相关性。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参与BPS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