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1年6月~2005年10月,对51例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髓内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9.5个月,采用Neer分型和评定标准分析疗效。结果49例在术后4个月内骨折骨性愈合,2例发生肱骨头无菌性坏死。Neer3部骨折优良率达86.1%,Neer4部骨折优良率仅为33.3%,总优良率为70.6%。结论老年人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其主要病理变化是骨质疏松和骨折部位骨缺损,髓内植骨内固定,可以恢复或重建肱骨近端的解剖关系,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是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前路保留终板植骨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至2006年8月,采用前路保留终板植骨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87例,所有患者行减压或病灶清除术后保留终板植骨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其中单椎体71例,双椎9例,椎间隙植骨融合7例。将术后第一次X线片与最后一次随访时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融合节段高度和颈椎曲度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平安度过围手术期,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13例于术后5~11个月内死亡,68例患者术后获得14~51个月随访,平均28.6个月。随访病例植骨均于术后6~9个月骨性融合,融合率100%,融合节段高度平均降低(0.65±0.12)mm(P>0.01),颈椎曲度角平均降低(2.6°±0.4°)(P>0.01)。结论前路保留终板植骨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能较好地维持融合节段高度和颈椎曲度,是前路重建颈椎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破裂技术介导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阳离子微泡(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loaded cationic nanobubbles,BDNF/CNBs)治疗大鼠急性不完全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96只成年雄性SD大鼠构建急性不完全脊髓损伤模型(Allen法)后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载BDNF基因阳离子微泡(BDNF/CNBs)组;BDNF基因+超声(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 ultrasound,BDNF+US)组;载BDNF基因阳离子微泡+超声(BDNF/CNBs + US)组,每组24只。经大鼠尾静脉注射药物后再按上述分组进行处理,在不同时间点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后的病理变化;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存活及再生情况;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DN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偶联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最终采用BBB法(Basso,Beattie,and Bresnahan test,BBB)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实验所制备的BDNF/CNBs阳离子超声微泡的平均粒径为(339.8±210.3) nm,Zeta电位为(24.30±6.24) mV。BDNF/CNBs + US治疗组能有效减轻脊髓组织损伤,明显增加BDNF基因及BDNF蛋白的表达(0.61±0.10 vs. 0.70±0.13 vs. 0.83±0.15 vs. 1.55±0.19,P=0.000;31.65±1.30 vs. 45.62±1.50 vs. 49.55±1.20 vs. 75.83±2.10,P=0.000);与对照组相比,BDNF/CNBs + US治疗组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增多(51.00±4.95 vs. 90.80±6.87 vs. 99.60±7.50 vs. 159.40±8.56,P=0.000),神经元凋亡数明显减少(60.19±1.84 vs. 54.97±2.40 vs. 36.70±2.23 vs. 17.08±1.42,P=0.000);且最终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即表现为明显增高的BBB评分(10.10±0.33 vs. 10.60±0.43 vs. 11.70±0.36 vs. 17.20±0.45,P=0.000)。结论:载BDNF阳离子超声微泡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治疗能有效地将BDNF基因转染入损伤脊髓组织,并能促进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以BDNF/CNBs为基础的超声辐照联合基因治疗在治疗脊髓损伤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经口咽松解复位后路固定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1月-2011年8月,共收治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31~68岁,平均46.5岁,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9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3例,先天性寰椎枕骨融合畸形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为4~11分,平均(7.47±2.15)分。所有患者在麻醉状态下颅骨牵引均不能复位。采用前路经口咽寰枢关节松解复位,同期行后路固定融合,其中经寰枢椎椎弓根固定融合13例,经枢椎椎弓根枕颈固定融合4例。结果:所有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无椎动脉脊髓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并获得9~56个月随访,平均32.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解剖复位和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1~17分,平均(14.70±2.22)分。结论:前路松解复位后路固定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具有复位充分、减压彻底、稳定性重建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5.
目的总结外科针对性减压治疗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2007年1至2011年3月,共收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41.5岁;病理基础:先天性颈椎管狭窄3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11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5例,后纵韧带骨化3例,颈椎不稳3例,黄韧带骨化1例,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2例,颈椎不稳合并椎管狭窄3例;JOA脊髓功能评分为0-8分,平均4.5分。在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病理基础分别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后路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后路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结合前路减压融合、后路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结合侧块螺钉固定等手术方式进行减压治疗,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并获得8~55个月随访,平均38.6个月,JOA脊髓功能评分为9~17分,平均13.2分。改善率为64.4%;优良率为79.8%。结论针对不同病理基础所致的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进行有针对性减压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9月~2011年11月,共收治寰枢关节不稳及脱位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7~71岁,平均(41.50±6.35)岁;神经功能根据JOA脊髓功能评分法评定,9~17分,平均(12.50±2.07)分。所有寰枢关节脱位患者在麻醉状态下颅骨牵引均已复位,所有患均采用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固定融合。结果所有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并获得7~67个月随访,平均(35.80±7.80)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解剖复位和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JOA评分14~17分,平均(15.70±1.15)分。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及脱位,具有操作简单、复位充分、固定坚强、融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及脱位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3月遂宁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122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其中男性73例、女性49例,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开放组(61例)和微创组(61例),开放组患者行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组患者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两组均采用经伤椎及伤椎上下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微创组:在C型臂透视下,经皮植入椎弓根钉;开放组:采用正中切口,肌间隙入路,显露横突与上关节突基底部中上1/3处植入椎弓根钉。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影像学参数、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结果微创组的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0.13±2.15)cm、(87.23±21.22)m L、(96.81±18.38)m L,明显少于开放组的(17.32±4.56)cm、(257.15±41.17)m L、(146.78±32.36)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和Cobb角均优于术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躯体疼痛程度得分、情绪角色评估得分、精神健康评估得分、总体健康评估得分高于同期开放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枚自锁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前方入路、2枚适宜大小的自体髂骨块移植植骨、单枚自锁钛板前方内固定治疗9例腰骶段结核患者,术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抗结核治疗至少2周,待ESR控制在35mm/1h以下、体温恢复正常后行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6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结核症状均消失、ESR恢复正常。腰骶角:术后24.3°~35.1°,末次随访时23.7°~34.0°。患者均获得Ⅰ级骨融合,未发生植骨块移位及钛板、螺钉松动或断裂。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1例C级恢复至D级,4例D级均恢复至E级。结论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枚自锁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安全、有效,骨融合良好,重建腰骶段稳定性,畸形矫正维持良好。  相似文献   
30.
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治疗胸腰段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治疗胸腰段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3年6月,遂宁市中心医院共收治胸腰段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31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龄28~62岁,平均41.5岁。T_(11)4例,T_(12)9例,L_111例,L_27例。病程0.5~12年,平均6.5年。术前Cobb角为32.5°±7.5°,VAS评分为7.6±2.1,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为C级9例,D级18例,E级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截骨、经伤椎上下各两组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固定、后外侧植骨治疗。结果围手术期安全,未发生神经损伤及加重、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即刻Cobb角为7.4°±2.5°,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7例获得30~73个月随访,平均48.5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8.2°±3.1°,较术后无明显丢失(P0.05),VAS评分为2.3±0.9,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ASIA神经功能分级全部为E级。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治疗胸腰段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能够恢复脊柱生理曲度,缓解腰背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