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0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摘 要 目的:分析紫杉醇注射剂用药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7年3月~ 2017年11月255例使用紫杉醇注射剂患者的用药情况如给药剂量、溶媒、紫杉醇剂型、化疗前是否进行预防用药和化疗方案等及其用药期间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并分析ADR的相关因素。结果:255例患者中男112例,女143例,平均年龄56.6岁,原发肿瘤主要为非小细胞肺癌、卵巢恶性肿瘤和头颈部癌,肿瘤TNM分期主要为Ⅳ期。紫杉醇单药化疗44例(17.25%),联合化疗211例(82.75%)。紫杉醇适应证、给药剂量和溶媒等方面超说明书用药比例分别为53.72%、20.54%和10.10%。ADR发生率为81.96%,严重ADR占20.70%(94/454)。主要ADR类型为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及骨骼肌和结缔组织,最常见WBC降低(25.11%)。对紫杉醇ADR发生率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包括患者所在科室、生产厂家及是否进行预防用药。结论:某院紫杉醇注射剂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但超说明书用药与ADR发生无相关性。几种联合化疗方案的AD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紫杉醇脂质体可能会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摘 要 目的:评价医院乳腺癌患者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研究206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依据药品说明书和临床实践指南对抗肿瘤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有效性;按照不良事件评价标准 (CTACE4.03)分析安全性;对患者的住院费、药费和抗肿瘤药物费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疗效评价表明客观缓解率为16.0%(33/206),疾病控制率为65.0%(134/206),疾病进展为7.8%(16/206),未评价的患者为27.2%(56/206)。化疗方案选择合理为80.1%(165/206),化疗方案无依据为19.9%(41/206),给药途径与溶媒超说明书为4.8%(10/206),平均相对剂量强度为89.6%。不良事件多为轻度,Ⅲ级以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住院费用、药物费用、抗肿瘤药费中位数分别为7 870,6 082,3 983元。 结论:抗肿瘤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偏低,可能与多个化疗方案平均剂量低于指南标准剂量相关;需进一步改进用药剂量低、治疗方案选择缺乏依据、给药途径与溶媒用量错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43.
摘 要 目的:研究阿片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7年1月~2018年6月湖北省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972例阿片类药物所致ADR/ADE,从患者性别、年龄、ADR/ADE发生时间、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72例ADR/ADE报告的患者男女比例为1 ∶1.20;51~70岁患者构成比较高;ADR/ADE主要发生在用药后24 h以内(66.46%);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系统损害(38.96%)、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21.87%)、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46%)、全身性损害(9.23%)、呼吸系统损害(4.51%),其中严重ADR/ADE构成比为10.49%。阿片类药物所致ADR/ADE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34.57%)和口服给药(32.51%)为主。结论:阿片类药物可引起严重ADR/ADE,临床用药时需加强监测,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4.
摘 要 目的:深入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信号的研究概况,客观反映相关国家、机构和科学家在研究药品不良反应的领域中具备的科学能力和影响力。方法:以科学引文索引(SCI) 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为检索平台,以“adverse reaction signal mining”“adverse reaction data mining”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以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在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来源、出版物、年发文量、年引文量和引用排名前10名的情况。同时,以中国知网(CNKI) 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平台,高级检索“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不良反应数据挖掘”为主题词的所有中文文献并进行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检索时间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 结果:在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检索到英文文献191篇,年发文量与年引文数以2013为最多,h index为36,美国和法国的发文量为103篇,占总数的53.93%。在CNKI中检索到的中文文献为41篇,研究最多的机构为第二军医大学,发文量为11篇,占总数的26.83%。结论:关于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挖掘的研究发展迅速,且一直保持着一定的研究热度,但挖掘技术和数据利用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5.
摘 要药物相关问题(DRPs)的识别、预防和解决,是药学监护的核心过程,这些DRPs包括但不限于实际和潜在的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因此,记录DRPs的潜在原因并对DRPs进行分类是药学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欧洲药学监护联盟(PCNE)于1999年提出的PCNE分类系统经不断验证更新,已经在全球范围得以应用。对临床药师而言,PCNE分类系统能成为一个相对全面、规范、清晰的划分标准,推动药学监护朝有效负责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PCNE分类系统也能全面记录临床药师工作流程,可作为临床药师日常工作量化指标,提高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46.
摘 要临床药师参与1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重症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协助医师制定和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对抗感染治疗的疗效进行监护,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抗菌药物相关腹泻。以患者在治疗过程出现的2次药品不良反应为契机,强化了医护人员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意识。临床药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治疗团队中,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7.
摘 要 目的:对两种术后镇痛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方法:回顾性分析胸外科开胸术后重度疼痛患者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治疗的情况,87例病例根据镇痛药物分为A组(地佐辛+右美托咪定+托烷司琼)和B组(地佐辛+布托啡诺+托烷司琼),用药48 h后观察镇痛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并采用成本 效果分析方法对两组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A、B两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7.78%,97.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无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4.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人均成本分别为1 092.14,729.91元,成本 效果比分别为11.17,7.48。 结论:手术48 h后,两组方案疼痛缓解率相当,B组花费较低,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 研究静息心率的升高与2型糖尿病的患病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于2010年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嘉定区2519名4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血液生化检测。糖尿病使用口服糖耐量试验进行诊断。静息心率用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将人群按心率三分位,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随着心率水平的增高,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情况。结果 多重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在校正了传统危险因素后,心率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Logistic回归表明,心率≥87次/min人群的糖尿病患病风险是心率≤76次/min人群的2.42倍(OR=2.42,95%CI 1.76~3.35)。在总人群中,心率每增加10次/min,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则增加37%。结论 在中老年人群中,静息心率的升高独立于其他的危险因素,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50.
摘要:目的:自制Fe34@SiO2磁性纳米颗粒并评价在全血样本中DNA提取效果,进一步研究开发磁珠法检测HBV DNA的技术。 方法:采用溶剂热法自制Fe34磁性纳米颗粒,并用表面化学修饰法制备Fe34@SiO2磁性复合颗粒;利用该颗粒经吸附、洗涤、洗脱等步骤提取全血样本中DNA,并通过电泳、PCR扩增等传统技术检测DNA提取效果,与煮沸法提取血清DNA样本的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成功制备出直径约550 nm的Fe34@SiO2磁性纳米颗粒,该颗粒分散均匀;自制的磁性纳米颗粒可用于全血DNA提取与纯化,实验操作简便。自制磁性纳米颗粒提取全血DNA浓度为150.56 ng/μL,纯度为1.53;该提取方法与传统煮沸裂解法对96份样本进行对照研究,证实其灵敏度有较大提高。 结论:利用自制的Fe34@SiO2磁性纳米颗粒和合适的缓冲液体系,可成功地提取纯度较高的DNA,通过PCR扩增及对比实验表明,该磁性纳米颗粒及其提取工艺经优化后,可用于传染病的体外分子诊断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