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35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3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71.
脑缺血再灌注后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期组织型激肽释放酶活性、缓激肽含量、缓激肽B1、B2受体的动态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脑缺血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中,通过生物酶学方法及ELISA技术测定缺血前和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缺血组织内激肽释放酶活性及缓激肽含量。RT-PCR及Westernblot测定缓激肽B1、B2受体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性脑缺血可诱导脑组织内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KS)各组分表达增高,而且缓激肽两种受体在脑缺血后各时间点动态表达趋势不同。结论:KKS在脑缺血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两种受体表达时相差异揭示了B1、B2两种受体在缺血后各时期的作用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72.
73.
蛋白质转导域-激肽释放酶对缺糖、缺氧后再恢复的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蛋白质转导域-激肽释放酶(PTD-kallikrein)对缺糖、缺氧(OGD)再复糖、复氧培养的神经元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化学交联法构建PTD-kallikrein,用缓激肽B2受体抑制剂和(或)PTD-kallikrein对OGD再复糖、复氧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进行干预,分别用MTT法及TUNEL染色测定不同条件培养的神经元生存率和凋亡。结果:PTD-kallikrein可显著提高OGD再复糖、复氧条件下培养的神经元生存率(P<0.05),并减少其凋亡(P<0.05);B2受体抑制剂能明显抑制PTD-kallikrein对神经元的保护(P<0.05)。结论:PTD-kallikrein对OGD再复糖、复氧条件下培养的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且很可能是通过B2受体的介导而发挥其功效的。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研究银杏酮酯分散片对缺血性卒中后炎症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和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随机分为试验组[银杏酮酯分散片(0.15 g,tid)联合阿司匹林治疗(0.1 g qd)]和对照组[阿司匹林(0.1 g qd)治疗],用药180 d。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5、IL-17A、IL-2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1)d、(30±7)d、(90±7)d、(180±7)d的神经功能缺损和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改变,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纳入60例患者,因血液标本不合格脱落8例,纳入统计分析的有试验组27例,对照组25例。治疗(13±1)d时,试验组血清IL-1β([1.55±0.43)pg/ml vs(2.05±0.74)pg/ml,P0.001],IL-15([1.88±0.82)pg/ml vs(3.17±1.93)pg/ml,P0.001],IL-6([5.57±4.96)pg/ml vs(8.81±8.00)pg/ml,P=0.042],IL-17A([5.11±1.51)pg/ml vs(6.67±2.24)pg/ml,P0.001],IL-23([0.42±0.88)pg/ml vs(0.67±0.98)pg/ml,P0.001],TNF-alpha([15.12±6.97)pg/ml vs(18.31±6.61)pg/ml,P=0.009]水平较用药前有显著下降;而在对照组中仅IL-15([2.01±0.72)pg/ml vs(2.53±1.20)pg/ml,P=0.036]较用药前有显著下降。两组各随访点MMSE和MOCA评分虽无显著差异,但试验组用药后(30±7)d、(90±7)d、(180±7)d与用药前MMSE相比,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分别为0.036、0.012和0.048)。结论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比单用阿司匹林能更显著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断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救治的55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以肢体不全瘫痪、意识障碍最多见,每1例患者至少有两个危险因素;治疗后结果显示治愈16例,39例患者好转,好转率为70.10%;全组共死亡5例,死亡率为9.09%。结论: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头CT、MRI,尤其头MRI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做好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提高TOBS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7.
78.
喉气管狭窄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目前尚无统一的手术模式可供参考,我们对37例喉气管前壁狭窄患者采取气管楔形切除或加带蒂组织瓣修复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喉气管前壁狭窄37例,男29例,女8例,年龄19~72岁,平均46岁。狭窄原因外伤18例,气管切开术后6例,气管插管2例,喉气管肿瘤后9例,原因不明2例。喉和气管狭窄者19例,颈段气管狭窄者18例。狭窄程度根据术前纤维支气管镜,喉气管X线侧位片,喉气管CT扫描与重建结果及术中所见,根据Cotton分度标准[1],本组中无I、IV度阻塞者,II度阻塞20例,III度阻塞17例,…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分析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30例,均行鼻内镜下泪囊开放术,术后行泪道冲洗,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手术均顺利进行,30例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治愈28例(93.3%),好转2例(6.6%)。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开放术视野清晰、无面部瘢痕,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符合外科手术微创和美容的要求。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探查解剖喉返神经的意义. 方法 对2009-02~2012-02本科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252例,术中常规探查喉返神经,探讨防止喉返神经损伤的方法. 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探查喉返神经,252例患者共374条,其中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下动脉深面走行的212条(56.7%),走行于动脉分支之间的88条(23.5%),走行于动脉前面的73条(19.5%),喉不返神经1条(0.3%).术后15例出现单侧声带活动障碍,13例患者恢复正常,2例未恢复正常. 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探查喉返神经是防止术后喉返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对于术后声音嘶哑患者的原因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